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每天都有古董在向我爆料 > 分卷阅读2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2(1 / 1)

老头的手札笔记上的图腾对应一下,上面写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边上还有南国祭祀制作的图样。 “这是祭祀用的陶罐。” 折瞻跟了过来,在刚才想起的一些零碎记忆里找出相关的记忆,“南国注重祭祀,负责祭祀的大巫,大巫便是大祭师,为求什么便会烧制相应的陶器,这应该是求百姓安康、五谷丰登的祭器。” “祭祀结束后,被选中的百姓可以带走这些陶器,那户人带走它应该是也想求个平安。” 折瞻顿了顿,“我记忆里好似殿下出征时也有祭祀,将所有武器也铸造上宏伟寓意,为求天下太平。” 江溪点点头,那青铜片上的字就有了解释。 现在咱们找到了陶片,证明这周围一大片都是南国遗址,终于找到南国的确切位,以前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还有一个疑问。 那些外族人为了神水而来,神水真的存在吗?和那个地图有关吗? “折瞻,你有想起关于神水的记忆吗?” 折瞻目前想起的记忆只有殿下出征和上战场那一点,还有刚才拿陶片想到的一些,“没有,只知道攻入南国那些人没有找到。” “可能是假的。”江溪回想着地图上那几句话。 江深月挂枝,三江眼中月。 三五成群,四六相合。 到底在哪里? 折瞻望着前方广袤的平原,余光刚好看到阿酒吭哧吭哧将泥土填回去,脑中忽然闪过什么,“在地底。” “什么地底?地图上写的东西在地底?”江溪问到。 折瞻也不知道,就看到阿酒埋土忽然冒出的想法。 江溪认真盯着他:“还能想到吗?或者再让南柯带你入个梦?” 折瞻实在想不起来,点了点头,上车靠椅背上闭上眼,他再次看到了那道黑色肃杀的身影,抱着刚打造好的折瞻剑,拜别垂垂老矣的阿父:“阿父,儿此番前去荒原抵御北族之地,必不负阿父期盼,只是暂不知归期,无法侍奉左右,请阿父保重身体。” 阿父喘着粗气应好,“你多带一些神水前去,一定要平安归来。” 阿父的身体一直不见好,可见那并不是真能治百病的神水,可这水却招来了更多觊,南羡劝说着:“阿父这神水引来祸端,还是毁了吧。” 阿父:“是北族人贪得无厌,和神水无关,这不过是他们的借口罢了。” “你一定要将他们抵挡在外,一定不能让他们侵占了我们的沃土,还有我们的神水。” 南羡看着日渐消瘦的阿父,见说不通也只能作罢,他若这次能活着回来,为了南国安宁,必将那里填了。 “阿父保重。”南羡拿着折瞻剑大步往外走,走出去经过议事大厅时,看到大巫手中拿着的地图,地图上显示的位置便是神水的位置,位于三条河交汇之处,中间似有个岛。 “大巫,北族人觊觎神水,你还是尽快将它毁了吧。” 大巫满眼沉痛苦的点头,它本身无错,错的事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他会想办法藏起来的。 画面闪过,折瞻恍惚又梦到了陶片显示的画面,再次看到了百姓走到街道路边送葬的画面,百姓似在讨论南国王葬在山里什么岛上。 听了几句他便忽地睁开眼,刚好对上江溪期盼的视线,回想着自己跟着南羡看到的地图:“我大概知道是什么的地方了,很可能在一处。” 江溪看了下时间,“时间还早,我们现在就去。” 她开车出发时,不远处的山林间停着的车辆里,有人正紧盯着,“走了?难道找到了?” “估计是,赶紧通知老板。” 午后阳光还不错,江溪隐约看到山林方向有光线折射,她抿了下嘴角,拿手机发了几条消息出去,随后便按照折瞻所说的方向开去。 那个位置在三江县往西的方向,那边陆续出现山丘森林,再往西继续走几百公里便是溪城方向。 两小时后,跟着折瞻说的大概地方,顺着山间小路开到一处有多方塌陷的山坳附近。 山里在下雨,到处都是雾蒙蒙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i????u???€?n?????②?????c?ò?M?则?为????寨?佔?点 山里风也大,温度有些低。 江溪裹紧衣裳下车,提上背包朝山上走,“天快黑了,我们在四周转一转,天黑前回到车上。” 折瞻应好,继续朝山上走去,江溪、阿酒和十二桥都跟在后面,一前一后的走着,很快爬上山坳,里面的山间到处都是白雾,像蒙着一层水汽。 “林子里雾很大,小心别踩空了。”江溪怕雾气遮住的地方是悬斜坡,找了一根木棍到处敲敲打打,听到实音才往前走,艰难的往前走了百余米,鞋子已经沾满了水汽,“还是等雨停了再上来。” “咩~~” 江江忽地听到雾气里有羊叫,于是小心朝前走去,走了一百多米便看到一处石头房,这里竟有人? 江溪让阿酒去看看,他看完很快折回来,告诉江溪里面住着一个孤寡老婆婆和几只羊。 瞧着没什么危险,便朝石头房走去,“你好?有人吗?” 老婆婆听到动静走出来,看到江溪几个生人愣了下,戒备的问:“你们从哪来的?” “越城来玩的,刚好走到这里下雨了,本来想下山的,刚好听到有羊叫所以过来看看。”江溪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在这里,“老婆婆,你们怎么住在山上。” 老婆婆:“以前躲土匪进来的,后来住习惯就没搬下去了。” 看来是个有故事的老婆婆。 江溪没有追问,只是询问能不能进屋避下雨。 “进来吧。”老婆婆看带着两个小孩,倒也没那么戒备了,让她们进屋在火塘旁边烤火,火不大,但映在身上暖融融的。 江溪烤了烤火,身上暖和不少,“婆婆,这里雾气什么时候散去啊?我们想看看山里的全貌。” “雨停就能散。”老婆婆往*火塘里放了十来个土豆,又往上面烧了热水,随后便埋头纳鞋垫了。 江溪:“婆婆,我们在下面看到有滑坡的痕迹,瞧着挺危险的,你住这里会受影响吗?” 老婆婆:“不会,坳口那边才会,里面泥土比较松软。” 江溪看着冒烟的水壶,“山里吃水方便吗?” 老婆婆:“挖了个小水井,挺方便的。” 江溪和老婆婆闲聊了几句家常,去屋后看羊的阿桥忽然跑到江溪身边,在她耳边嘀咕了几句。 她扭头朝羊圈的位置看去,看到拴羊的位置有一块陶盆,陶盆上雕着南国图腾,“这图案挺有意思的,是你自己雕的吗?” “我山里捡的。”老婆婆指了指山里的方向,去年有次山里滑坡后,她去找羊看到泥土里冲出来一个陶盆,刚好羊喝水的木盆坏了,她就捡回来了。 “在哪捡的?我们也想去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