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明天会更好 > 明天会更好 第1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明天会更好 第12节(1 / 2)

接下来这个下午,少年在摆满了信件的茶几前,缓缓地讲述出了这个故事。

自王月娥95年5月从北京出差回来以后,便多次和袁良提起在首都的这段奇缘。两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女人,竟能相隔一千五百公里的崇山与江河,靠书信聊得那么投缘。王月娥翻来覆去地给父子俩讲起雄伟壮观的天安门、车水马龙的宽阔街道、华灯初上的辉煌夜景。直到讲得父子俩都听腻了,王月娥的眼中还是会焕发出憧憬的光芒。王月娥总是向袁良念叨着:快点考上北京的大学吧,等你考上了北京,我让你丹阳阿姨天天带我去天安门。

真正的变故发生在96年的开春。在丈夫因病离世后,照顾了他半年之久的王月娥也病倒了。年刚过完,袁良就总是听母亲一宿宿疼得直唉声叹气。医院的体检结果无异于晴天霹雳,但确诊为乳腺癌后的王月娥很快打起了精神,看起来像是要与病魔抗争到底的架势。

“虽然我妈总是说,她就算是为了我也要撑住,但我还是觉得,我的原因只占了一半。她就是想多撑一天,就能离来北京找丹阳阿姨更近一天。哪怕是看病化疗,也要来北京。”

说到这里,袁良难过地低下了头:“说到底,她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都是被这个关于‘北京’的梦给拖累了。”

在袁良缓慢地讲述着这些细碎的故事时,颜振凤一直皱着眉头翻看着王月娥写给胡丹阳的那五封回信。字里行间的情绪之饱满、情感之热烈、情谊之深厚,也远远超出了颜振凤的想象。她只是听嫂子说过颜宁曾险些被人贩子拐走、幸而有位外地来出差的女人出手相助,却未承想她的嫂子竟然和这位女人结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

“96年国庆刚过,我妈收到了丹阳阿姨汇过来的一千块钱。但是我妈说这钱不能收,又通过邮局给丹阳阿姨汇过去了。”袁良回忆着往事。

不错,胡丹阳的遗物中确实有一张邮局的汇款单。在颜振凤的心中,她的这位嫂子是个善良的热心肠。当初自己无奈下岗创业,也是嫂子二话不说做主拿了五万块钱表示支持,这才渐渐有了茶楼今天的规模。

而在嫂子汇钱给王月娥被拒后的回信中,她也曾这样表示着:王月娥曾在人贩子手中保住了颜宁,就是救下了他的一条命,这个天大的人情,远不是一千块钱能偿还得了的。如果今后王月娥有什么困难尽快开口,她胡丹阳将会尽全部的力量帮忙。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去,晚霞衬托着落日的余晖。客厅里没有开灯,袁良默默地回忆起了王月娥的最后时光:到了秋天,躺在病床上的王月娥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她看着即将要成为孤儿的袁良,不由悲从心来。王月娥轻轻握着袁良的手,嘱咐他以后的路一定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但如果有一天真的过不下去了,就让袁良离开兰州去北京。

王月娥用最后一丝力气,在病床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你曾经说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我却从来没有求过你。如今,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求你。请求你、恳求你、跪求你,照顾好我的儿子袁良。

袁良将这张小心叠放在牛仔外套最里兜的信纸递给了颜振凤,一抬手已是泪流满面:“她走的日子是12月29号。”

颜振凤一字字看完信纸上的这场临终托孤,字迹与胡丹阳遗物中来自王月娥的书信无异。颜振凤消化了半晌,反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现在才找过来?”

袁良知道王月娥生前是个不轻易求人的脾气,所以在她去世后,袁良愣是一个人苦兮兮地撑了两年多。直到撑到他把厨房炸得一团糟、撑到虎视眈眈的小姨四处打听房产本在哪里、撑到要升入初中了却不知道手续从哪里办、撑到他拿着一塌糊涂的成绩单看着别的同学都被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走。当路灯拖出了袁良长长的影子,这种日子他受够了。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颜振凤愣是半天没缓过神来。她打开了客厅的灯之后,呆呆地看着袁良:“这事得容我想想,你先喝水。”

颜振凤走进了兄嫂的卧室,直直地坐在了床上。这不是在沉浮的商海里扩张第二家茶楼,这完全是养第二个孩子,他妈的比开第二家茶楼难多了。茶楼不想开了况且还有转让的余地,但如果她今天松了这个口,就意味着要负责那个孩子的一生。

“嫂子啊,你干嘛要留给我这么大的一个难题?”颜振凤在心中抓狂着,恨不得把头埋进枕头里大吼一声。可是如果嫂子还在,嫂子会怎么选择呢?颜振凤又想到了胡丹阳那一封封炽热真诚的回信,字里行间全部都洋溢着对自己处境的忘却和对挚友处境的担忧。当年从人贩子手中救下颜宁的时候,那王月娥不也是这么做的吗?如果胡丹阳还活着,想必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那个选择吧。

走进客厅的时候,袁良还是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到颜振凤推开门,袁良急忙站起身,像生怕被颜振凤拒绝一样:“阿姨,我刚忘记说了。这次到北京,我是带着全部身家来的。我还没有成年,需要监护人。但等我成年之后,我就会立刻去公证和起诉,把我爸妈名下那套被小姨偷走的房产判给您,卖掉换成钱也行,以报答这些年您对我的养育之恩...”

“行了,你别说了。”颜振凤摆了摆手,累得坐在了沙发上:“既然胡丹阳答应过,那我们言而有信,就必然会对你负责。钱呢,我也不图你的,目前我赚的足够养活你和颜宁两个,也就是多双筷子的事。”

说到这里,袁良已经激动得就快要跪下磕头了:“谢谢阿姨,谢谢阿姨!”

“快起来吧,跟我回去住。你还没见过颜宁吧?”颜振凤收起茶几上的信件,拿起车钥匙:“今晚先见个面,明天我陪你俩去西单买新衣服去。”

“嗯,谢谢阿姨!”

“但是前提先说好啊,这只是我答应了,最后还是要看颜宁的意见。如果你俩处不来,我肯定也是要先顾着颜宁的。”

“没问题,我会好好照顾弟弟的。”

嘴儿还挺甜的,颜振凤心中对这个孩子有了改观。走下楼梯的时候,袁良自告奋勇要帮颜振凤提包。看着十来岁的孩子背着大包小包,颜振凤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到底,都是可怜人。

第16章 04、辗转世纪开元,徜徉百科大全

21世纪的第一个暑假,似乎和以往的夏天并无不同,时隔数月过去,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个“活在21世纪”的烙印。大街小巷一夜间多出了许多“新世纪”的招牌,超市、商场、影楼、饭店、幼儿园、游戏厅,就好像“新世纪”的它们有何等崭新昂扬的风貌一样。

颜宁正在家里看着《儿童百科全书》,这是他前天刚从国图借阅出来的。门口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颜振凤领着袁良风风火火地进了家门:“热死了,热死了。小宁,把冰箱里的西瓜拿出来。”

放下《儿童百科全书》,颜宁听话地抱着半个冰镇西瓜放到了茶几上。

颜振凤拿小勺取着冰凉沙甜的西瓜瓤,又仰头喝下去半杯凉白开:“我说一下今天在学校里的情况啊。照理说88年的孩子开学应该上六年级,但小良在兰州只读了五年级的上半学期,对吧?”

袁良望着那半个西瓜,愧疚地点了点头。

今天上午,颜振凤带着袁良去学校办理转学手续,这也是颜宁就读的小学。自从袁良4月份找上门来之后,他已经在颜振凤位于魏公村的家中和颜宁同住了三个月。对于袁良的到来,起初颜振凤丝毫不避讳她是带着犹豫和警惕的。只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袁良在这三个月的表现让颜振凤渐渐卸下了防备,甚至还偶尔收获着感动。

就比如刚刚过去的五六月份,颜宁迎来了三年级期末的尾声,颜振凤也在忙着春茶上市的展会。因为体恤颜振凤从茶楼和学校两头跑的辛苦,人高马大的袁良自觉肩负起了接送颜宁上下学的任务。其实他并不必早起,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亲眼见到颜宁顺利走进校门,又雷打不动地在学校门口等待放学铃声响起。即将进入青春期的袁良正是蹿个子的时候,每次由他守卫在颜宁身边上下学,令颜振凤很是放心。

此外,袁良还包揽了颜振凤和颜宁的早中晚伙食,他说他之所以会做一手饭菜,还要得益于三年前照料病危的王月娥以及成为孤儿后自食其力的那段日子。因为他没有学校可以去,就有大把的光阴把颜振凤这间三室一厅收拾得井井有条。而每次全家外出之时,袁良总是把大包小包都往自己肩上扛。日常生活中,袁良对颜宁这位弟弟也很是谦让。

如果说还有什么惊喜的话,就是颜振凤的精力也被解放了不少。眼下第二家茶楼正是亟需用人之际,颜振凤实在顾不上事必躬亲。可以预见的是再等上一两年,等颜宁长大进入青春期,作为姑姑的颜振凤也就不方便事事亲力亲为。如果有袁良这个同龄男孩子在身边,颜宁不好意思和颜振凤倾诉的事,也可以有袁良在旁边拿个主意。

在彻底决定要收养袁良之后,颜振凤先是去派出所把袁良的户口迁到了魏公村的住址。好在袁良带过来的户籍资料都很齐全,兰州一小出具的转学手续也很详尽,看得出来王月娥为这场临终托孤做了周密的准备,可怜天下父母心。

只是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颜振凤犯了难。按理说和袁良同龄的孩子正准备升入六年级,但袁良毕竟在兰州只读了五年级上半学期后便跑来了北京,再加上受父母双亡影响的缘故,袁良四年级的成绩单简直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按教导主任的意思,哪怕让袁良重新读一遍四年级都不算冤枉。可是真让12岁的男孩再回炉和三年级的弟弟妹妹们重新升四年级,又难免会对男孩子的自尊带来打击。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蹿个头的速度堪比火箭,更何况袁良的个头就算在高年级的学生们中间也算鹤立鸡群的,如果真安排这位大个子插了三年级的班,想必家长们也会有担忧。就这么一来二去,教导主任和颜振凤商量出了个折中的方案:让袁良重读五年级,先读半个学期察看。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开学季来临之刻,颜宁和袁良穿着小学校服,并肩步入了校园。颜振凤在校门外欣慰不已,她尽力了:她既替颜振农肩负起了养育儿子的重任,又给了胡丹阳一个“言而有信”的交待。

尽管就读的不是同一个年级,但两个好兄弟还是形影不离地进出校园。每逢下课铃一响,袁良总是神速地赶到颜宁所在的四年级班门口,神情严肃凝重地等待颜宁收拾好书包,生怕晚来一会儿,颜宁就会被别人欺负了一样。久而久之,就连颜宁的班主任都知道了这位“表哥”的存在:“能坚持来接弟弟固然是好,但你学习要是有这份毅力就更好了。我听你们年级的林老师说了,昨天外语课上又睡着了吧?”

但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上,袁良的表现令所有老师大吃一惊:语文92分,数学98分。尽管离颜宁的双百分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数学科目的分数还是让林老师惊喜不已。这么贪玩还能考98分,谁能说这不是孺子可教呢?可惊喜之余,就是深深地惋惜。这么聪明的孩子却这么贪玩,实在是太可惜了。

周末的下午,颜振凤看着颜宁双百分的成绩单是满满的骄傲。面对姑姑的夸张,颜宁语气里满是谦虚:“论聪明,袁良比我聪明。我只有靠努力学习,才能继续保持双百分。”

“但是光聪明有什么用啊,也得把聪明用在学习上。”颜振凤的最终犯着嘀咕,望向窗外大好的阳光:“不知道他现在又跑到哪儿玩去了。”

“说是和同学去打篮球。”颜宁回应着,收拾好泳帽打算去楼下游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