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明天会更好 > 明天会更好 第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明天会更好 第13节(2 / 2)

这是夏令营的第二天,下午全队结束了从海淀区大学城的游览,准备回到位于车公庄的宾馆。领队老师叶心妍只有24岁,去年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刚进入福利院,这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带队赴外地参观。从上午扯着嗓子讲解了大半天圆明园被烧毁的历史、到中午挨个给小朋友和清华大学合影、再到刚刚领大家游览国图,这一天可把她累坏了。

眼下路况有些拥堵,大巴车后排传来了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叶心妍本想眯起眼睛休息一会儿,却只能强打起精神:“路有些堵,大家不要着急。一会儿路边有共用厕所的话,会让司机叔叔给大家停车。”

可后排叽叽喳喳的声音愈演愈烈,一个小朋友率先喊了起来:“叶老师,吴霜没有上车!”

叶心妍的脑袋“嗡”地一下全是空白,她急忙站起身清点起学生人数。除了吴霜没有上车外,小班的学生回艳艳也不在车上。

她越想越打哆嗦,手脚止不住发凉。丢了两个孩子,这个责任她无论如何都承担不起。

还是学生们率先交流起情报,有的说刚在清华大学还看到回艳艳和校门合影,有的说刚在国家图书馆还看到吴霜捧着一本书读。

“刘师傅,回清华。”叶心妍手脚发软地跑到司机身旁,又看到这一车孩子后急忙改口:“不对,回宾馆。”

“到底是回清华还是回宾馆?”大巴车司机疑惑地问。

“您路边停车,我回清华去找,您带孩子们回宾馆。”叶心妍握紧了手中的小灵通。

车辆在公路上缓慢地挪动着,叶心妍的心脏也在分秒流逝间蹦到了嗓子眼儿。她原本想嘱咐司机一句,“暂时不要跟林玉华院长汇报”。但想到这个责任她实在承担不起,还是咽了咽唾沫作罢。这一回,少不了要被林院长骂得狗血淋头了。

闷热的天气催着汗水从额头涌出,颜宁和袁良并肩从图书馆向公交车站走去。袁良的分班考试近在眼前,这段时间被颜宁天天监督着学习情况。颜振凤给他下了硬性规定:每周打篮球和踢足球等体育运动的时间,不得超过10个小时。如果袁良没有感兴趣的特长爱好班,那每天学习的时间必须保证满5个小时。

不过自从袁良在学校接触了微机课以来,他对微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把windows系统用得那叫一个溜。颜振凤许诺如果袁良在入学分班考试中进入实验班,就送给他一台电脑作为奖励。眼下,这台电脑的诱惑比实验班的前途还要诱人。恐怕也正是这个奖励的缘故,袁良才得以在假期打起精神投入学习。

沿着南长河的河沿,两个男孩聊起了如何在“扫雷”游戏中尽可能避免踩到地雷。这时不远处阵阵焦急的呼救声传进耳畔,颜宁猛地转过身:“你听听,是不是有人在喊救命?”

隔着河沿两侧的粗壮树木和护栏隐隐望去,不远处的河里确实有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奋力挣扎。落水点旁边就是一个台阶,想必是从台阶处失足落水掉下去的。

袁良看上去像是呆住了,急问怎么办。

“救人啊!”颜宁说着就把刚从图书馆借阅出来的书放在护栏边,两个男孩向落水点冲了过去。河水中是两个小女孩,袁良脱掉上衣交给颜宁后二话不说跳进了河中。

颜宁在路边焦急地看着,以准备随时下去支援。河沿上还插着“河道危险,请勿游泳”的牌子,但每年都听说有外校的同学失足落水。

“颜宁!搭把手!”水中的袁良拖着年纪更小些的一个女孩游到了河边,颜宁很顺利地把她拖上了岸。女孩看上去只有七八岁,此时因惊吓和失温瑟瑟发抖着。

不远处两道两侧的树木里,有一双眼睛正紧紧凝视着他们。伴随着相机的快门声,镜头对准袁良拖着河中另一位女孩吃力地游到了岸边。

河沿上,已经有过往的路人聚集而来。有大人托起了那个年龄稍大的女孩后,又合力帮着袁良游上岸。所有人都围在那两个落水儿童身边,几乎没人留意袁良全身湿漉漉地套上了上衣:“今天的事别跟姑姑说啊,要不她又以为我是因为贪玩才下河游泳的,那就完蛋了。”

“那你得保证今晚回去好好看书。”颜宁好不容易抓到了袁良的把柄。

“看看看,都说了我会努力考进实验班的。”袁良甩了甩头发上的水滴,和颜宁一溜烟儿地跑走了。

围观的路人询问起了两个落水女孩的家长,只见年纪稍小的那个女孩还因为惊吓发抖着,倒是年纪稍大的女孩缓过神来:“我叫吴霜,她叫回艳艳,我们是来北京参加夏令营的。”

接着,吴霜把她们今天是如何与福利院小朋友们走失的过程说了出来。从圆明园接受历史教育,到参观清华大学激励学习热情,再到国家图书馆感受知识氛围。毕竟是第一次来首都北京嘛,她们憧憬地看花了眼,从国图溜出来之后本想着在附近转转。南长河的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她们迷迷糊糊地沿着台阶走了下去。先是回艳艳失足掉进了水里,吴霜原本想拉住她,却不承想也被她拖进了水中。

“我们来自福利院,没有家长。”吴霜平静地说着这句话,又从岸边的书包里掏出一张纸条:“但这是我们带队叶老师的号码,各位叔叔阿姨行行好替我们联系一下。”

已经有热心市民去给叶心妍打电话去了,直到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拿着相机询问起来:“刚才救人的那个男孩去哪里了?”

这一问,围观的路人们才想起来这是场见义勇为。大家四下寻找,却已不见他们的踪影,纷纷懊恼刚刚只顾上关怀落水少女了。

打电话的市民们已经联系上了叶心妍,据说那位年轻女老师接到电话时是处于崩溃的状态,得知吴霜和回艳艳没有大碍后喜极而泣,正准备从清华大学往这里赶。

天色渐渐晚了,不少市民围观了好一会儿,要么想起了去培训班接孙子、要么准备回家吃晚饭。正义使然,却又放心不下把这两个初来首都的女孩扔在这里。就这么僵持着,那个戴着眼镜的男人自我介绍说他是报社的记者,名叫秦鑫。

像是怕路人们不信一样,秦鑫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和名片。他今天本来休假,原想来下午来散散步,却不想见证了一场“做好事不留名”的见义勇为。秦鑫让路人们放心地回家忙去,他自己会陪着两个女孩原地等待带队老师的到来。

“哎呀,辛苦秦记者啦。”市民们纷纷松了一口气:“这种见义勇为,可得宣传宣传。”

“放心,职责所在。”秦鑫收起了记者证,微笑着说。

清晨的阳光笼罩着这座城市。颜振凤刚走进茶楼,店员急忙递过来最新的晨报。颜振凤边喝着豆浆边翻起了社会民生版面,只见那一版标题赫然呈现着几个大字:《好心的少年,你在哪里》?

(本报记者秦鑫26日讯)昨日,一场暖心的见义勇为行动默默发生在南长河。从外地来京参加夏令营的两位女孩不慎落水,情急中一位少年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成功将两位女孩救上了岸。尽管是小小的纵身一跃,却彰显了大大的爱心。可在救人之后,小英雄却默不作声地离开了现场,这正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典范。

真是勇敢啊,好样的。颜振凤边喝豆浆边想着,她向来对这种侠义之事赞许有加。

夏令营的带队老师喜极而泣,她特意委托记者,想发动读者朋友们寻找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多少句谢谢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激。据围观市民们回忆,现场曾听到少年说他还要准备分班考试,疑即将初中入学。据称男孩个子高大、英俊帅气,因案发突然,只拍摄到了他救人时的身姿。有认识这位少年的朋友,请踊跃拨打报社的热线电话提供线索。

报纸上刊登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少年在水中救助女孩,而另一张则是两位少年上岸后被匆匆拍摄到的背影。颜振凤端起豆浆碗,咕噜咕噜地一饮而尽:瞅瞅人家的孩子,再瞅瞅自己家即将升初中的那位。要不是用一台电脑作为激励,他恐怕连书都读不进去。

颜振凤摇了摇头,嘱咐店员收拾好油条和豆浆碗。从去年开始,店里开始有外国游客光顾,总要学习一些能应付得了交流的口语才行。新订做的红木八仙桌已经让工人安装好,颜振凤坐在桌前翻开了一本《英语交流500句》的小册子。

第19章 07、我永远祝福你,好人就有好梦

28日的朝霞刚染亮天际,晨练的市民们已沿着南长河慢跑起来。京戏票友们在凉亭里拉起了京胡,咿咿呀呀地开起嗓子。此起彼伏的鞭响打破了旭日初升的安详,但丝毫影响不了打太极的老人们运拳时的气定神闲。

家住白石桥的市民武大爷结束了晨跑,正打算回家楼下喝碗热乎乎的豆汁,大夏天流一身汗那才能代谢走体内的寒气呢。他正沿着河边走着,突然发现槐树底下有一个深色的背包,他好奇地打开来,里面是几本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教程》的书籍。翻动着书页,还夹杂着前日刚从国图借阅出来的借书卡。

武大爷不懂微机,但是能看懂借书卡上的借阅人姓名。他想起了什么,拿着背包找到了最近的一家副食店:“有日报吗?今天的就行。”

在副食店的公用电话上,武大爷按照报纸上的热线拨打了过去。

周日,颜振凤躺在床上半梦半醒,梦里她隐隐地被外宾问起茶叶的价格,而她急赤白脸地憋了半天英语回复都没憋出个所以然。窘态的她发誓一定回家好好请教颜宁再教她几句,就这么想着想着,只感觉门被人咚咚地砸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