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在这大殿上和皇上讨论女子的脚!中年老国公自己都觉得臊得慌。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声音更冷了:“好好说话,你磕巴个什么劲。再有,只是据你所知?你就没亲眼见过?” 朝廷官员不能狎妓,就算见过他也不敢承认啊,只能下跪辩解。 朱元璋懒得听,这些东西一个个的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他现在懒得计较。 思忖片刻,他缓缓开口道:“现在天下方才安定,自然奢靡享乐的人不多,可二百多年过去,必是穷奢极欲!观天幕所言,乃是官宦人家、甚至平民女子也要裹脚,不良于行。” 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简直荒唐!平民女子平日里需操持家务,甚至下地干活,若是都裹脚,收成怎么办,孩子怎么管教?即刻下旨,严令禁止裹脚,风尘女子也不行!以后都不行!” 他眼神一一扫过众人,见有几个神色间颇不以为然,觉得陛下小题大做,管的太宽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诸位爱卿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大家读书习武,除了功名富贵、报效朝廷之外,就没想过自己的身后名么?朕在这里提醒一句:后世女子颇有发言权,可别让她们指着名字骂你们!” 众人虽然心思各异,可到了这份上,也只能端正了神色,齐齐称是。 [秦良玉的墓地位于石柱县,其中除了她的墓和衣冠冢外,还有她儿子、兄弟、后代子孙等二十多座墓。 一家人在地下团圆了,也不错。 墓碑上的铭文写了她的官职,很长,一看就是重臣的那种: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官兵、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 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子太子太保了哈哈。 可惜这些官职大多是南明册封的,那时的她已经垂垂老矣了。 若真是再她年富力强的时候重用她,或许会给大明多续命几年? 历史没有如果,毕竟明末痛失的文臣武将也不是一个两个,整个社会需要洗牌重来,天降一两个猛人的作用可能不大吧。 好了,番外就讲到这里啦,过几天会开明末下半段的视频,到时候见,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第44章 明末下1 ◎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敢抢他标儿的皇位!◎ 崇祯阴沉着脸,结束了今日的廷议,起身朝文化殿外走去。 今天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记得那天幕信誓旦旦的说几天后会接着出现,这一晃都一个多月过去了,连秦良玉都回石柱老家去了,怎么天上还是没动静呢? 该不会是仙子看他无药可救,所以不来了吧? 正在惴惴不安间,身边的内侍小声喊了句:“陛下……” 崇祯一转头,就发现天上的云朵正在汇聚,他眉头一挑,起身回到了文华殿内。原本打算散了的内阁朝臣心中纳闷,不知道陛下又要干嘛。 朱由检坐回自己的位置,抬手示意大家坐下,道:“正巧,朕与诸位卿家一起聆听天音垂训。” 大臣脸色微变。 上次的天幕他们自然也是看到了,而且看的心惊胆战,透露出的只言片语让他们不敢深思,这次要是再说出些什么来,怕陛下不是要当场拿人下狱。 [小宝贝们大家好呀,我是你们宇宙无敌可爱的美少女up主画戟,我回来啦!不好意思鸽了几天,我真的是在老板的压榨之下加班加点的梳理崇祯朝的事情了呜呜。 遨游历史长河,畅谈古今因果,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视频吧。] 朱棣正带着自己的大胖儿子朱高炽在巡视京营,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君王之重,在器与名。而用什么来保证器和名?那就是武力,就是军队!明白么?” 朱高炽赶紧点点头,他又不是傻子,军队当然是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心。可他现在才刚当上太子没多久啊,这军队跟他有啥关系? 他避之不及好不好! 朱棣撇了他一眼,没理会他的小心思,接着说道:“京营,不仅是为了拱卫京师,更是要保证是天下最精锐的军队!强干弱枝,才不会酿成唐末的藩镇之祸。那天幕的垂训你也听了,朕这点家底都被你那好孙子给糟蹋没了,朕绝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朱高炽点头如小鸡啄米一般:“儿子一定会慎重给瞻基选妃,决不会让孙氏女入宫,从源头解决问题。” 朱棣顿了一顿,摇头道:“没有孙氏还有李氏王氏,不叫朱祁镇也可能会叫别的,你这个源头找的不对。朕决定,凡我大明皇帝,需每日视察京营,旦夕不可懈怠。此为定例,不可违背!” 皇帝天天盯着京营,总不会对军事一窍不通,随随便便就葬送二十万大军吧? 朱高炽心里叹了一口气,他是真不爱骑马跑来跑去啊!可不得不答应。 正在这时天上出现异动,朱高炽看到了熟悉的景象,知道天幕来了,想起之前陪父皇观看的场景,他的心情又沉重了三分。 随时挨骂还不如骑马视察军营呢。 [之前我们讲了许多明朝的积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到了天启年间,这些因素渐渐集中汇总,开始爆发。 那么到了崇祯继位的时候,天下是个什么样子呢?] 崇祯嘴里发苦,什么样子?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呗。 [我只能说,惨,很惨,非常惨。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小冰河期,全球都气温骤降。举个例子,唐朝时,长安能种柑橘,可到了明朝,海南岛会下大雪。 而崇祯继位后,天灾愈演愈烈,每年都要闹一通,到他煤山上吊之后才缓和一些。] 大殿里死一般的沉寂,没人敢说话,甚至群臣动都不敢动一下。 他们现在就是恨不得自己立马变成聋子瞎子,好逃离这些是非。 皇帝都去煤山上吊,那意味着国祚不久了! 崇祯仿佛被定住了一般,虽然上次他已经知道自己要变成亡国之君了,可再一次知道才是收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难道天命不在我大明的么? 煤山,就是后面那座西山吧。 西山本是成祖朱棣的陵寝,后来发现了煤矿,京城那些目无君父的勋戚便胆敢在成祖头上动土,开私窑牟利。 朝廷严令禁止也没什么用,后来那位素来无状的明英宗朱祁镇甚至通过太监,和勋戚一起捞银子。 自然渐渐的西山就成了煤山。 崇祯猛然发现自己憋了太久没呼吸了,他暗暗叹了一口气,嘴里的苦味更甚。 能死在成祖的陵寝之下,而不是做徽钦二宗,也算是不墮祖宗威名吧。 [天启七年,就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