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4(1 / 1)

启皇帝落水,无子而亡、他弟弟崇祯继位还没改元那一年,福建闽南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而且因朝廷处置不及时,灾情波及到了长江以南的整个东南地区。] 朱元璋感觉不对劲。 他怎么记得,天幕以前说过,明武宗--就是给自己封大将军那个鳖孙,就是落水,然后无子而亡啊? 怎么这个天启也是差不多的路数?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这群目无君父的混账,真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么?! [西南地区我们之前说过了,土司那边从天启元年爆发了奢安之乱,到崇祯继位也没搞定。 西北地区则是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土高原渐渐形成,基本每年都得闹点灾荒,已经有一些小股的农民起义了。 中原膏腴之地也好不到哪儿去。自从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只要降雨量稍微大一点就有洪灾,已经拖垮金、元两个朝代了。而且因为是膏腴之地,所以明朝中后期封宗室就愿意往这里封。 比如万历国本之争的一个主角,他最爱的皇三子、三百多斤的大胖儿子福王,就藩就在河南。 据记载,福王大婚之费有三十万两银子,营造洛阳的府邸花了二十八万两。而且万历觉得自己大胖儿子没当上太子太委屈了,所以给批了四万顷田庄。经过朝臣的据理力争,砍价砍到两万顷。可河南人口稠密,根本凑不齐,不得不去山东、湖广的良田划给福王。 所以中原百姓也被压榨的很难过。] “……荒唐。”朱元璋蹙眉骂了一句。 他觉得自己对儿子够溺爱的了,可也没到这份上。多给点钱就是了,田地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怎么能轻动,简直混账! [剩下的东北,那是重灾区了。 万历末年的萨尔浒大战,明廷输得很惨。自此之后,再也辖不住关外东虏。建奴多年来不断进犯,虽然有输有赢,可步步蚕食之下,已经占据了抚顺、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基本就是我们现在的辽宁省,和明廷隔着山海关对峙。 而且他们还不断地南征北战,征讨了朝鲜和蒙古,逼的朝鲜低头进贡,逼得蒙古的林丹汗一路往西逃跑,剪除了明廷的盟友和屏障。九边重镇彻底暴露在建奴兵锋之下,岌岌可危。] [所以,崇祯继位时的明朝,就像是个癌症晚期的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全面崩坏了,想要治愈,那非得有大智慧大格局,还得有天命加持才行,不然基本就是等死的局面。] 文华殿里的群臣坐立不安。 这是在干什么啊,好好的为什么要说这些……简直太可怕了。 尤其,这可是出自天音之口的谶语,那岂非是把他们都判了死刑? 温体仁不动声色的偷抬眼皮,看了一眼上首。刚刚二十岁的年轻陛下脸色惨白,已经额头见汗了。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页?不?是??????ü?????n????0???????????o???则?为?山?寨?佔?点 不中用啊,温体仁摇摇头。 [那么崇祯是不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呢? 很显然不是。 他是一个用虎粮之药的庸医,虽然十分节俭勤政,然而生生把大明给治死了。] [其实崇祯自己也是知道大明弊政的,有一次科举殿试,他亲自出的题目,我把原文贴出来,然后给大家翻译一下。 第一个,他说皇明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士大夫品行不端,怎么才能让他们守规矩? 第二个,建奴地窄人寡,一旦去打朝鲜,朝鲜必然守不住,怎么解决?--实际上建奴已经这么做了,朝鲜没办法是两头朝贡。 第三个,如今朝廷军费激增,百姓负担不起,怎么才能恢复辽东? 第四个和第三个本质差不多,是说流寇蔓延,但是朝廷缺钱,大臣只是一味的让朝廷减免钱粮,朝廷难道不知道抚恤百姓?但不收赋税怎么打仗?所以说有什么办法既能抚恤,又能提供军费? 第五个,屯田总是不见实际效果,粮食和马匹这些军队紧缺物资总是被拖欠,有什么办法? 第六个,有没有办法收复河套?蒙古察罕部和河套的部落联合起来了,有什么办法将他们分开? 第七个,流寇势大,海盗骚扰,加上水灾、旱灾频发,有什么方法? 第八个,文臣又菜又软弱,有什么办法提升武将的地位?] 朱元璋认真的听着,他身边的翰林随侍在奋笔疾书,记录天幕上所呈现的殿试题目原文。 他每听一条,脸色就难看一分,这些问题都是之前陆续提到的,而且都是目前他这里没有或者解决的不错的问题! 听到最后他点点头,虽然心里不爽,但这些分析倒是都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会说那崇祯下虎狼之药? 崇祯的文华殿里,有大胆的大臣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讨论这个题目了。 不过让他们揪心的还是第一条和最后一条,陛下嫌弃他们这些官绅士大夫! 难道陛下还想恢复国初太.祖那种局面不成?他们想想就觉得可怕,真要变成那样,晚上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了。 一定要阻止陛下乱来才行! [崇祯虽然是兄终弟及,从小没接受到正经帝王教育,但他敏而好学,是很聪明的。所以当了几年皇帝后,大明的弊病他基本了解。 可不知道是不是儒家经典读的太多,被理学给框住了,他的那些解决办法只能在朝堂打转,根本不适用于明末的乱世。] [万历后期,东林党把持朝政,引起其他团体的不满,大明版本的党争开始了。到了天启时,皇帝宠信大太监魏忠贤,而魏忠贤身为皇帝的代言人,联合了其他不满东林党的官员,发展出了阉党,从此和东林党开始了好几年的针锋相对。] 朱棣狠狠摔了一下手中的马鞭,凌空卷起一声呼啸,吓得朱高炽不顾腿疾,往旁边跳了一步。 “党争,又是党争,北宋的教训还不够么!” [崇祯继位后,罢黜了魏忠贤,让他去凤阳看坟。这个举动是没错的。 因为魏忠贤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他是前朝旧人,还和崇祯有私仇--抚养崇祯长大的东李选侍,就是魏忠贤联合天启的乳母客巴巴弄死的。 但崇祯的错误在于,他不该搞扩大化,肆意扩大阉党名单,做成大案。] 朱元璋了然,他貌似知道虎狼之药是什么意思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稳定朝政,尽力消弭党争,先解决建奴的问题,等没有了急迫的外患,再回头调理内政,平息流民匪乱。 要知道他当年刚打下这应天府的时候,还要想方设法的平衡官绅和老百姓呢! [崇祯定逆案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看你有没有给魏忠贤建生祠。 他的逻辑非常的简单粗暴,你给魏忠贤建生祠了,那你就是跟他关系好,就要罢官,永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