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做着呢,过几天就好了。”他也是这次去省城看见大街上有卖烤地瓜的,觉得这小买卖不错,本钱少,没什么技术含量,又能挣钱,很适合他干。
估计是生活有了目标后,心里变敞亮了。
姜广军明显感觉到他的精神状态比上次好许多。
其实腿残了不要紧,只要意志不夸,照样会过的很好。
而且靠别人的帮扶是一时的,必须得自己立起来才行。
“这院子里人怎么样?”
“还行,小吵小闹的经常有,但没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我弟弟经常过来。”
姜广军放心了,说了会儿话,很快中午了,张铁山要去做饭,他没让,自己去附近饭店要了几个菜打包回来。
刚进屋,身后又传来动静,是两个孩子回来了。
哥哥牵着弟弟,进来见家里有客人,在门口踌躇了一下。
“舅舅?”老大叫张恺,他比弟弟张哲大两岁,胆子也大一些,还记得姜广军,爸爸说是二舅舅。
“哎,你们放学了,进来吃饭,这是姥姥和姥爷,还还记得吗?”姜广军笑着给介绍道。
“记得。”两个孩子点点头,走上前来,叫人。
姜凤淑爱怜的摸着他们小手,这俩孩子长得都像张铁山,老实巴交话不多,模样倒不丑,小脸干干净净的。
李广英是个不能吃苦的,又爱美,自己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以前对两个孩子她也上心,所以养得不错。
也就是这一年来,她改嫁了,孩子们跟着爸爸遭了些罪,但也没冷着饿着。
李昌顺问他们学习怎么样,能跟上吗?
两个孩子皆是点点头。
他们成绩在班里不算拔尖,也不是很差,毕竟刚上小学,以后如何暂时还看不出来。
不过都很懂事,看见桌子上摆着菜,就帮忙去拿碗筷,搬凳子,尤其老大张凯,做事很利索,一看就是经常做的。
没妈的孩子早当家,爸爸腿脚不方便,有些事情只能他做。
吃完饭,姜凤淑把带来的衣服拿出来让孩子们试了试,有不合适的地方她好给改改。两个孩子都很高兴。
也是,哪有小孩子不喜欢新衣服的。
姜广军来时带了两包东西,上次他只随便买了些水果饼干什么的,这次是于红霞给准备的。
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还有一些课外书跟学习用品,是张铁山这个大男人想不到的。
张铁山家里兄弟四个,最小的弟弟刚结婚,就是顶替他工作的那个,隔几天会来看看,帮着干点活,算是有情义的。
另外两个都住在乡下,进城一次不容易,指望不上。
姜广军留了心思,他一手牵着一个,送两个外甥去学校。
在路上跟他们聊了很多家常。
只一个中午,两个孩子就跟他混熟了,听说舅舅要送他们,兴奋得小脸都红扑扑的,走路都欢快起来,问什么说什么。
胡同里很多人看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附近邻居全知道了,张家在京市的亲戚来了。
还有人跑去告诉李广英,她不想来,怀孕身子发懒,不爱动弹,硬是被劝来的。
听说是开小汽车的亲戚,她猜是姜广军,没想到父母也一块来了。
见到亲妈,李广英下意识的就想转身跑,她怕挨揍。
姜凤淑原本没打算见李广英,想不到她自己送上门来。
“李广英你也不用跑,我不会再打你了,只是从今以后我没你这个闺女,滚吧!”
姜凤淑竖着眉,说完,将抓在手里的扫把放下了。
李昌顺也把头扭过去,“我们也不是来看你的。”
李广英顿时哭了,“妈,你怎么这样狠心?我也是没办法。”
家里兄弟姐妹们六个,现在顶数她过得不好,也最不受父母待见,这么多年一直不闻不问的,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姜凤淑怒骂道:“我再狠也不如你狠,抛夫弃子,冷血无情!亲生的儿子也能不要!”
“妈,我也没办法,张铁山没了两条腿,什么都不能干,你让我怎么办?去喝西北风吗?”李广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知道说再多也没用,姜凤淑懒得说教。
这个女儿,从小就自私爱拔尖,什么事都要争抢,没有责任心,总喜欢将错处推到别人身上,又懒又猾的,打过骂过都没用。
还怪她不闻不问,她要是给她点笑脸,就能嘚瑟的在家里占山为王。
“行了,你辩解了,赶紧走吧,别在我面前碍眼!”姜凤淑哼了一声,进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