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家长请的一顿饭,已经是眼下的极致了。
谢广白吃过饭要去一趟学报社,他新写的稿子得交了。
叶菁菁好奇:“你写了什么,什么新的医学科普吗?”
谢广白干脆拿出稿件给她看:“不是什么新的,是医案。”
所谓医案,就是大夫给人治病时,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记录。
医案也是医学资料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叶菁菁一边翻看一边开玩笑:“那大夫都得天天拿稿费。你们每接待一个病人,都能写一份医案,然后拿去发表。”
谢广白解释:“那要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比如说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里面选用的医案,指导意义都非常强。不然都是别人嚼烂的,收集的也没什么意思啊,报纸也不可能发表。”
叶菁菁眨巴眼睛:“那就是谁先写,谁先拿稿费。”
她话音落下,刚好旁边的大学生在叮嘱高中生:“记住了没有?哎哟,你把我们记的拿上吧。回头你记不得了再看看。”
她循声看过去,目光落在大学生记录的纸上。
恰巧,那纸跟谢广白写医案的纸一样。
刹那间,叶菁菁只觉得自己脑海中一道电光闪过。
“对啊,医案!”
她双手一合,兴奋地看着谢广白,快速输出:“大学生给高中生做分析提建议,这一整个过程,其实就是针对学习的医案。每帮助一个学生,就是一份单独的医案,可以写一篇文章。”
没错。
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些。就好比医生掌握的知识,讲白了最多能出几本书。
可是他们接待的每一个病人,都能出一份单独的医案啊。
而且比医生幸运的是,给学生定制学习方案现在还是一片待开发的热土,没人干,随便出手就是一份量身定做独一无二的方案。
医案能拿出去发表挣钱,学习方案也一样啊!
不可能人人生病,且医案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才有参考价值。
但所有学生都得学习,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他们和他们的家长亲友都能看懂学习方案。
这事儿的受众群体几乎可以说是全民!
第171章 在报纸上开专栏 好好赚稿费
叶菁菁压根不需要谢广白的肯定支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