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蒲爸爸这么干了,所以他很快乐地度过了大半生,就是唯一有着一个遗憾——他们家到底还是没出来一个读书人,连个秀才都没有中上。
好在他还有儿子。
几个儿子里头,他觉得他的小儿子蒲松龄最为聪慧,这孩子也是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展现出了读书的天赋。
于是蒲爸爸十分贴心地帮儿子设计好了人生道路。
先成家,后举业。
蒲老师十八岁的时候,蒲爸爸做主让他跟早就定下婚约的刘家女成了亲。
大约是这位刘家姑娘很旺夫,婚后一年,蒲老师第一次去参加了童子试,没有想到一鸣惊人,直接拿了县、府、道三试第一,成了时任山东学政施闰章的弟子。
有小道消息称,蒲老师当时年轻气盛,仗着自己才华横溢,在童子试的考场上放飞自我、自由发挥,并没有按照八股文既定的规则应试作文,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与特长,写了一篇悬疑小说……
这就……
莫郁听系统零零六给他八卦蒲老师当年的壮举,简直忍不住当场滑跪,给他老人家疯狂喊“六六六”。
拜托,那可是科举考试!
他老人家怎么敢如此儿戏?!
实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亦或者说是“艺高人胆大”罢。
搁在现世来说,这简直就是在高考的时候面对着指定议论文文体的考卷儿,现场写了首诗……
一般来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因为“逾距”而直接被判考试无效。
但是蒲老师他运气好,遇到了时任山东学政施大人,被慧眼识珠了——施大人看惯了各种各样的八股文,正在腻味的时候,猛然见到这么一篇特立独行的悬疑小说,整个人都震惊了。
这简直就是惊世之才呀!
必须给第一名。
不给头名简直说不过去。
他是山东学政,那可不对区区一个童子试的名次前后有重大影响。
于是蒲老师喜提头名,可以说是一炮而红,打响了科举考试的第一枪。
还是开门红。
奈何“福兮祸之所伏”,这么好的一个开头,却并没有给蒲老师带来锦绣前程。
从21岁开始,他接连考了四十多年,也没有能够考中举人,一直止步在秀才的功名,没能更进一步,到了七十一岁的时候,才被“扶贫”了一个贡生。
但是显然这个所谓的贡生含金量并不高,基本上就是个“安慰奖”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