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让外戚再次伟大 > 让外戚再次伟大 第8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让外戚再次伟大 第87节(1 / 2)

先抑后扬在别人那里或许有用,但徐照白这里也就算个场面话。

“梁国舅的学识与文采如虹霓吐颖白玉映沙,如果不为了避嫌,你来做这个主考也未尝不可,有连中三元的当世英杰来评断,也是这些晚辈的福气。不过我们在朝为官,难免有忌讳在,下次若有机会,再请梁国舅一展长才。”

果然,他的这位老上司平静如常,礼节性互相吹捧完毕,回手从试卷里寻觅抽出了一份递给梁道玄:“对了,这篇答卷,我想请国舅品读一二。”

梁道玄双手接过,目光只触及了开篇,已是怡然可欣,再读下去,更是齿颊有芬:“文采清雅之余不失厚重,懂得以史入笔,先后再前,拿后人评断反推先人功绩,句句落在周召的贤德与才干之上,甚好。”

读毕初评,梁道玄再看已撕开糊录的名讳,是三个端正的字——沈玉良。

在宗正寺这两任六年,梁道玄早把那些在册的宗室与公卿背了个遍,没有哪家姓沈,那这孩子只能是出自为官为臣之家了。

“这孩子今年一十三岁,我盲点他做头名。”徐照白虽在谈话中始终保持得体的笑容,但笑容里除了礼貌,没有任何意味,“只是犬子碰巧识得此子,于是我也略知一二。”

能让徐照白单独提及,此子必然有值得谈及之处,梁道玄等待答案揭晓,只是顺势跟了句不疼不痒的:“可是有何不妥么?”

“倒也没什么不妥的。”徐照白一面收拾自己用了几十年的掉漆老提盒,一面道,“能进来这场考试的孩子,出身与家世都是经得起查问的,若有不当,至少明面上过得去,可要是事后细细分明,总会有人能找到纰漏。比如这个沈玉良,他原名叫做沈平,父母如何具体不知,但舅舅家里出了个县官,后到州府任职。这人有些本事,子弟里却没有得意的,于是在沾亲带故的几个人家中挑中了这孩子,拖关系寄送到帝京来,指望飞黄腾达了以后能提携自家。于是孩子跟着名师改了名讳,用心读书,后又经老师人脉的举荐,到了国子监读书,因成绩斐然,入选此次考举。”

盒子啪一声扣得严丝合缝,徐照白不紧不慢,将盒子放在常日里惯用的位置,收纳整齐,拂去灰尘,而后略正了正衣冠,预备归家,可他话还没说完,于是在门口停下,开门前最后一次看向了梁道玄:“这些都符合此次选考的条范规章,所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同父异母的兄长,如今正在内侍省权柄在握。”

“沈宜。”

梁道玄平静地说出已了然的答案。

徐照白听罢只是笑笑,不作他声,抬手礼别:“梁国舅,更深露重,早些回府,我就此告辞。”

第105章 起承转合(一)

辛百吉于宫中发迹后, 选择安家在京北小镇武江,此处离帝京无需半日车马即可抵达,从行宫往南却要走整日的官道。可如果是水路,走马观花只要三个时辰, 就能自崇山峻岭中赫赫煌煌的太阿玄岚宫抵达这江畔婉雅水镇。

辛宅所在的楝楹内巷因遍植苦楝花和雪花楹得名, 此时楹树花已尽落, 荫慕仍如碧山,苦楝花白中犹紫,教暑气蒸出几条街外的清香落尘。

方从船上下来, 梁道玄远远就瞧见这处地势高且高木葳蕤的地界,走出几条街外,果不其然,正是武江镇上高门宅院鳞次栉比的地界。

“都是些帝京官宦的私宅, 有些用作养老, 有些用作消夏的。”辛百吉第一次带同僚来自己家, 语气自豪且轻快, 言及选址和邻居,不免倾出去小半个身子,凑到走在自己身边的梁道玄耳边,“还有些朝廷大员和公卿之家外室也养在这里呢!”

“他们还真是清闲啊……”梁道玄摇头调侃, 忍俊不禁,“能做两份差事。”

辛百吉噗嗤笑出了声,诶呦了半天,转过头, 在一出左右各是十余棵茂盛楹树的小门前停下:“国舅爷,这里就是我家了,怎么样?这些年的身家置办下这么一个院子, 是不是也不赖了?”

他语气里有历尽苦累的心酸,却也有满满的自豪,梁道玄看院墙颇长,一眼望不到头门却开得谨慎,还不如帝京一些商贾人家,只小小一扇,连匾额都没有。

“何止不赖,辛公公是能人,我又不是第一天知道。”

梁道玄用熟稔的口气肯定自己的成就,辛百吉乐得眉毛满脸乱跑,以掌叩门,不一会儿,门就从里头打开,辛百吉让一步给客人先行,梁道玄不和熟人虚以为蛇的空客气,这次又是带着目的前来,还有事待办,于是便踏进了辛宅正院。

与外头的谨慎相比,内里芳嶂似画,山水雅致,虽无有明堂正居开进的豪阔,单论雅致,便是帝京许多自诩书香人家的花园都给比了下去。

“早年可俗气了。”辛百吉乐得眼眉弯垂,“还记得五年前我跟国舅借了些讲园子布局的书,还有要了些花木苗什么的?都在这了。照着国舅你教的,一个家才像些样子,我一个俗人,不然哪懂这个?”

他说完不等梁道玄回答,便对开门的年轻人道:“明安,快带着你姐姐来见过国舅爷。”

梁道玄还没看清被唤作明安之人的面目,那孩子就跑远了。

“今天国舅来是问事情,我去信就没让下人来这里,礼节疏漏,国舅当回个亲戚家走走就是了。”辛百吉为自己打圆场,又望着远去的年轻人叹道,“我一个太监,没儿没女,晚景凄凉那也是必然的,说句难听的话,人死身灭,我不计较身后是不是有人扶灵引幡,反正又看不见了,这辈子吃的苦,下辈子当是一场梦,什么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才好……可是活着的时候,一个空空的大屋子里就自己一个人,实在是心里寂寞,这我才认了这一对儿女在膝下,无非是求个虚的天伦,国舅别笑话我。”

他这话说得真挚,却也辛酸,梁道玄路上已经听过辛百吉讲述这对孤儿姐弟早年因灾流落,由他收养的故事,此刻再听,亦是感慨,不免安抚道:“这两个孩子在世上原是无依无靠,幸而遇见了辛公公,你们三人合该是一家的缘分,做个伴来,好过各自都守着各自的苦,一眼望不到头。况且我也不觉得养恩就比生恩薄。”

别人说这话可能没什么说服力,但梁道玄口中,乃是他亲身所感,辛百吉亦是感怀,又不想再作絮语,为点破事长吁短叹,换了笑脸道:“来,就跟走亲戚一样,别客气,这俩孩子你也当是自家的子侄辈,看哪里试了分寸就替我教训,我们二人,犯不着虚头巴脑的。今天国舅来这里,不瞒你说,我是心里高兴的,寻常那些当官的,躲着宦官的家眷走还来不及,我也就敢跟国舅交托这些内事了。”

“就是,我也当辛公公是自家长辈,快带我去见见孩子,喝杯茶。”梁道玄笑着应了,“对了,完事儿要有时辰,再带我园子里逛逛,你觉得哪里不好,要我帮忙看看,我回头给你再参谋。”

辛百吉听到梁道玄和自己如此亲近,眼眶和心底都不住发热,正事在前,他耐住想继续慨叹的快嘴,引着梁道玄穿过山水庭院,在一处垂了三四种藤蔓的凉阁里落座,不一会儿,一个窈窕的圆脸女孩,着菡萏色翻花罗裙,奉茶而来。

“这便是我那大女儿,今年有十五岁,刚许了人家,现下正自己给自己绣嫁妆呢!明乐,快给国舅爷请安上茶。”

辛百吉提起女儿,满眼的欣喜与和乐,名叫辛明乐的女孩因听见养父提及自己的婚事,不免有些羞怯,她虽不似大家闺秀那样落落大方,但比之一般小家碧玉,仍旧出落得宜,以见贵人的礼节施施然向梁道玄问尊。

“小女参见国舅爷,父亲来信说,有一位尊贵的世叔来访,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望世叔不要嫌弃。”

她的弟弟辛明安跟在后头,十三岁的男孩身高快长过了姐姐,也是一样喜庆的圆脸,眉眼干净,有些憨热地行礼,叫了句国舅爷好,又补了句见过世叔,毛毛躁躁的,得了辛百吉一瞪。

“这俩孩子,被我关在家里,书没读几本,人也没见过几个,都上不得台面,扭扭捏捏的,国舅别计较,我回头再教。”辛百吉嘴上嫌弃,眼中却还是欣慰和安然,他话里话外听着像是数落腼腆的孩子不知礼数,可实际却将缘由归罪自己,慈爱可见一斑。

梁道玄如何听不出来,他早知道今日要见这两个孩子,也预备下了礼物,自怀中取出,一个马鞭,是送给辛明安的:“你爹同我是同僚,他照顾我还多一些,听说你平常爱骑马,这是软牛筋镶了犀角的马鞭,按着南衙千牛卫样式做的,趁手又结实,我又配了个金丸鞍叩给你做见面礼,你往后外头帮你爹办事,用着也好。”

他耐心说话起来很像是可靠可敬的长辈,虽然模样还是年轻,但言语就是有这般魔力。哪个见过帝京世面的年轻男孩子不艳羡南衙禁军那一套耀眼风光的行头,辛明安眼睛都看直了,连连道谢,捧过来爱不释手。

梁道玄又对辛明乐说道:“你叫我一声世叔,我和你婶母自然也为你嫁人填装。”他取出一对缀珠金琼枝华胜,上面的珍珠均有香药般大小,各个明耀璀璨,不可方物,“这是我们的一番心意,望你今后与夫婿举案齐眉,相乐白首。”

姐弟二人不是没有开过眼,辛百吉是宫中最有身份的大太监,内侍省也排得上权势头前,论富贵,养子女自然不逊色帝京官宦,可这样心意十足又精致华美的好物,即便二人也甚少得见。

辛百吉看梁道玄对自己的养子养女也这样上心,十分感动,可嘴上还是要客气几句:“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国舅别笑话,乡下孩子,哪见过世面,帝京都没去过几次的,在这里露怯,好了好了,快关上门,你们世叔啊,问你们几句话,可得当我在问一样,有实话就说实话,若有一句隐瞒欺骗的,回头我可要家法处置。”

两个孩子一并谢过称是,放下礼物,按齿龄规矩站好。

“明安,你爹说,沈玉良曾找过你,可是真的?”

辛明安上前一步,恭敬回道:“是。父亲曾送我去京郊的碧桐山书院读过几年书,那沈玉良原本也是那里的学生,他知道了我的身世,便来寻我。”

觉得儿子说的不是很完整,辛百吉忍不住补充:“碧桐山书院虽不比天下闻名的四大书院,但在京畿道也是有些名气的,尤其是咱们这些宫里当差的,好些养子送到那里去,做个结交,读书怎么样先不论,好过闷头做人呀。”

本朝有规章,宦官年过三十而无子,可记养子于名下。早年,稍有些品级和财力的太监,都有收养子养女的习气,袭以成俗,也有人借此敛财,后明文规定,也算是给这些养子一个公开的身份,也更好监督是否有内外勾结之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