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8(1 / 1)

,打完太原后看高顺在西河郡还没有动静又调头把之前已经清理过的上党郡又扫了一遍。 等啊等啊等,等到太阳还没升起空气都开始有热度的时候终于等到了集体迟到的荀氏族人。 嗯,等到了他们家族人、当初一同迁居冀州的同乡、麹义麾下的精兵,以及不知道什么来路但是看上去得有十来万的百姓。 荀晔:瞳孔地震.jpg 忽然理解在颍川时文若叔看到他和他爹带着周围村寨的乡亲们一同背井离乡的感觉了,这这这这这这这、好多人! 麹义策马走在最后头压阵,队伍两翼都是跟着他的强弩兵,前头开路的是荀氏部曲,再加上浩浩荡荡的“战利品”,整个队伍不像搬家更像出门打仗得胜归来。 荀晔等了那么多天终于等到他们出现,和为首的荀氏部曲打了声招呼立刻冲去找他爹。 他们父子俩分开时还是冬天,眼下已经是夏天,中间隔着整整一个春天,四舍五入都好几百年了怎么可能不着急。 ——爹!爹你想我没?! 队伍中间,荀氏众人看前面停下都下马下车,不用想也知道前面遇到了自己人。 他们家明光早在月前便在壶口关等着,这些天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天天都得报平安,算算传信往返的时间也能算出来马上就能见面。 荀悦看到冲过来的傻儿子不自觉露出笑容,“阿牞。” 荀晔眼眶红红,那么大的人了不能和父亲太黏糊,久别重逢也只是在嘴上抱怨,“麹将军离开时说他最多半个月就能将你们接到晋阳,阿父算算都几个半个月了?” 麹义骑着马踢踢踏踏走来,听到这话连忙摆手,“这可不能怪我。” 按照他原来的计划,从晋阳返回邺城用时三天,到邺城用两天时间处理好所有事情直接走人,留出十天时间护送荀氏众人穿越太行山绰绰有余。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刚回到邺城就赶上黑山贼大肆作乱,荀氏众人商量过后决定等袁绍稳定住冀州再走他也没办法。网?址?发?布?y?e?ì???μ?w?è?n??????????????????? 好在等也不是白等,歪打正着竟然等到袁本初主动提出让他护送荀氏离开冀州,真是瞌睡了就来送枕头,就没见过这么善解人意的人。 袁绍的冀州牧之位来的不光彩,冀州本地世族不在意州牧是谁,军中武将却多多少少都有点在意。 没办法,韩州牧在任时军饷发的大方,待将士兵丁也和善,不像以前那些刺史眼高于顶把将士当奴仆使唤,所以虽然韩州牧软弱无能连剿匪的决定都犹犹豫豫做不下来,但是军中依旧觉得他是个好州牧。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n????0???????????????则?为????寨?站?点 不打仗就不打仗,没有军功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都不会战死沙场。 古往今来能凭军功青云直上的寥寥无几,安安心心当个光吃饭不干活的兵也不错。 好州牧可遇不可求,大方的韩州牧被迫退位让贤,鬼知道新上任的袁州牧是什么情况。 于是袁绍接手的邺城官署就成了这么个样子,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将领礼数周全没有太亲近但也不疏远,部分没有背景的官员将领上赶着表忠心,部分没有背景的官员当透明人,还有一部分直接摆明了在袁州牧拿出真本事之前他们干什么都不会配合。 当然,还有鹤立鸡群的他麹义麹将军,不管袁本初有没有真本事他都不会配合。 整个邺城都知道他麹义出身凉州桀骜不驯,麾下精锐皆是私兵部曲,他来冀州是看得起冀州,哪天待的不开心了要走谁也拦不住他。 袁本初派他去护送荀氏进太行山,十个人里有十一个都会觉得这是要借刀杀人灭荀氏的族。 但凡派那些态度不明的官员护送都能找到理由辩解几句,偏偏千挑万选选了个他,这不是诚心的是什么? 还好他已经提前和荀氏达成合作,还悄无声息去了趟并州,不然荀氏这一大家子八成真得身死他乡。 诶嘿,他偏不杀。 西凉有董卓那等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之徒,也有他麹义这种赤胆忠肝竭诚尽节的好后生,袁本初点他来护送荀氏真是点对人了。 黑山贼的发难不在计划之内,耽误时间情有可原。 就算荀小将军按照启程的时间算,路上远超半个月也不能怪他。 ——并州缺人,非常缺。 这是荀小将军的原话,荀氏平时家书往来肯定也提过这事儿,所以他们一边走一边收拢流民贼匪好为并州补充丁口完全没问题。 麹义觉得路上用那么长时间责任不在他,他只是随行护送的将领,做不了队伍的主,有什么事儿请去找能做主的人,就算抱怨也不要带上他。 理直气壮.jpg 说真的,他之前一直听人说袁绍最看重身边那位出自颍川荀氏的谋士,虽然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俩人之间有了隔阂,但是并没有严重到一拍两散的程度。 后来袁绍带领亲信抵达邺城,荀谌依旧在袁绍身边为官,这时候还多了个本在邺城任职的荀衍。 亲兄弟之间的关系肯定比即将破裂的臣属关系好,他以为荀谌到邺城后就会撂担子不干,没想到反而是荀衍被他带去帮袁绍稳定局势了,弄得他好长时间都摸不着头脑。 ——咱不是要离开了吗?冀州乱就乱呗,让袁绍自个儿头疼得了,何必上赶着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荀氏这兄弟几个瞧着都温文尔雅讲道理,他当时真的很怕这一大家子都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死心眼。 隔壁大好并州在等着他们,真的不至于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直到进入太行山之前,他的心里都一直在打鼓。 世道那么乱,当好人没前途。 冀州的前任州牧韩馥是好人吗?是。 结果呢?好人没好报。 诚然韩馥这事儿他自身问题更大,但是也确实吃了吃了不愿与人交恶的亏。 让他剿匪他说山里的贼匪都是无以为生的百姓,提醒他山贼背后有世家大族的影子他说那是世家掺和其中是为了不让百姓全都饿死。 总之什么坏事儿都能往好处想,良善的不像个正常人。 万一、他是说万一、万一颍川世家都这个德行,荀州牧当了州牧后也变成韩馥那样怎么办? 别说什么荀州牧在京城筹谋诛杀董卓绝对不会是善恶不分之人,当年韩馥也是看不惯董卓才离开的京城,当时谁也看不出来他韩文节实际上是个任人拿捏的面团儿。 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好过,麹义甚至都想好了万一事情真的朝最坏的方向发展他就带上亲兵灰溜溜的回西凉。 他们凉州的各方势力内斗的时候打的很凶不假,但是打不赢就是死至少不憋屈,他宁肯去死也不愿意再受这个委屈。 再然后,队伍进入太行山,荀氏兄弟喊他秉烛夜谈,他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