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9(1 / 1)

原来他看到的只是表面。 荀衍荀谌兄弟俩这些天帮袁绍站稳脚跟不是单纯的帮,毫不夸张的说,现在袁绍本人都没有这兄弟俩了解冀州的情况。 荀悦荀彧这兄弟俩闭门不出也不是什么都不干,他都数不过来到底要送出去多少封信多少封征辟任命。 那几个年轻的更没闲着,邺城各大世家的年轻一辈基本上都和他们称兄道弟,真感情谈不上,但是万一将来荀氏和袁氏起冲突而荀氏又占上风,邺城的世家绝对不会一门心思帮袁绍。 更可怕的是,他们不光把冀州扒拉了个底儿朝天,还把邺城到晋阳三条常走的路上的山贼派系梳理的明明白白。 不是,你们关东世家…… 麹义:恍恍惚惚.jpg 他自认为是个聪明人,但是这些看上去一拳能打死十个的世家子已经不是“聪明”能形容的了,一个个的简直都见鬼了。 所以他之前的担心都白担心了呗? 麹将军为他之前的浅薄报以万分歉意,然后彻底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正常情况下半个月足够从邺城到晋阳,但是他们的情况不正常,看随行的“百姓”就知道,这个成果绝对拿得出手。 所有人籍贯年龄全都登记造册,比官府的户籍册子都清楚。 这哪儿是帮着袁绍站稳脚跟,这分明是已经想好怎么挖空冀州。 嘶,这次应该没有跟错人。 自觉道德水准很不错的麹将军如是道。 信上说不清楚,好不容易见到人必须得当面说,麹义简单解释完,务必让这位恨不得亲自到邺城接人的小将军明白迟到这么多天责任不在他。 荀晔吸吸鼻子,朝周围见过的没见过的叔父们打过招呼,然后才回过来问道,“麹将军,袁州牧不是说让你把强弩兵都留下吗?你怎么没给他留?” 麹义撇撇嘴,“他说留就留啊?世上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儿。” 兵是韩馥分给他的,和他袁绍有什么关系? 就算袁州牧有资格调动冀州境内所有兵马,那也得看士兵的意愿。 他如实的向那些跟了他许久的强弩兵传达了袁州牧的意思,但是士兵不愿意留在冀州可怪不了他。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良兵也要择将领而追随。 那三千强弩兵咬死了要追随他,他身为备受兵丁爱戴的将领总不能把人家拒之门外。 再说了,太行山越来越危险,单让他和麾下亲兵护送荀氏离开冀州路上风险很大,袁州牧那么好的心肠,应该不介意再多派点精兵护送。 路上没出事还好,要是真的出事他袁本初逃不掉借刀杀人的罪名,荀氏全族安稳抵达并州没准儿还能挽救一下他那岌岌可危的名声。 问题不大。 荀晔听完来龙去脉,已经能想到袁绍暴跳如雷的样子。 当年董卓以麾下将士离不开他为由硬是不肯交出兵马到京城赴任,如今麹义以麾下将士离不开他为由直接将兵马带离冀州。 不愧是和董相国出自同一个地方的猛将,嚣张起来都如出一辙。 麹将军可不觉得这么做嚣张,他走之前没带麾下精骑和强弩兵围攻州牧府邸已经够讲道理了,真要和董卓一样嚣张跋扈可不是现在这样。 董卓能废立天子他就能废立州牧,新州牧的人选都是现成的,直接从荀氏兄弟里挑就行,反正邺城那点儿兵力挡不住他的亲兵。 就算前脚杀了袁绍后脚就有一堆人打着为袁绍报仇的旗号讨伐他也没关系,他打不过还不会逃吗? 他不嚣张,他可讲道理了。 荀晔:…… 嗯,自知之明是个好东西,希望麹将军以后能有。 从壶口关到晋阳还有两三日的路程,荀晔安排好壶关县的事情便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白天是沉稳可靠的将军,晚上到亲爹面前立刻恢复原形。 “阿父阿父,我可以进来吗?” 帐篷里,荀悦已经洗漱好准备休息,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到已经钻进来的小脑袋瓜没忍住笑出声,“进来。” “来了来了。”荀晔屁颠屁颠进来,怀里还抱着他的枕头,明显早有预谋要和许久未见的亲爹抵足而眠,“阿父,麹将军上次到晋阳的时候说过冀州也不太安稳,北边西边的山里贼匪多到数不清,这些随行的百姓是冀州流民还是山里的贼匪?” 他也就提了句并州缺人,没非得让麹义想办法给他偷渡人口,没想到阿爹和叔父们直接超神了。 荀悦许久不见儿子,看他和离家之前没什么区别也松了口气。 性情没有变化说明没吃过苦头,他们家阿牞还小呢。 “冀州不似看上去那般太平,山里的贼匪和逃亡的流民其实是一回事。”荀悦缓缓开口,“百姓过不下去要么逃往幽州要么逃入山里,逃入山里衣食无着就要当山贼,当山贼就要劫掠乡里,乡间百姓被侵扰到过不下去于是也开始逃亡。都说黑山贼聚众百万是夸大其词,但是以冀州的现状来看,贼众数量可能并没有夸大。” 邺城西北六十余里便是滏口陉,进入滏口陉便已经是太行山深处,深山老林本应杳无人烟,却生生被这世道逼的随处可闻人声。 百姓过不下去落草为寇,然后成为以前最痛恨的贼寇劫掠其他百姓,如果袁本初和韩文节一样对这种情况放任不管,循环往复下去冀州迟早大乱。 荀晔撑着脸说道,“袁本初好歹名气在外,应该不会连这点都看不出来。” 就算那家伙不在乎山里有多少山贼,他总得在乎郡县在籍的百姓。 山贼越多百姓越少,百姓越少能征的兵也越少,到时候打仗征不到兵良田无人耕种,堂堂州牧变成光杆司令,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额,情况好像有点像他们并州。 荀晔歪歪脑袋,然后赶紧把既视感甩出去。 虽然他们并州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很惨,但是他们有自知之明,能上下一心往好的方向努力,不像隔壁袁老板守着宝藏也不珍惜。 他没有嫉妒,他才没有嫉妒,不就是大汉十三州中最适合成就帝业的地方,他们并州努努力也不差。 二凤爹是太原起家,始皇爹是关中起家,也没影响他们哇呀呀大杀四方。 区区冀州,哼。 荀小将军心里酸的不行,明面上还假装一点儿都不在乎。 越想越酸,换个话题。 阿爹和叔父们去冀州之前一直担心他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没什么不好适应的,看看他现在的成就就知道他适应的不得了。 他!荀明光!大汉宁朔将军!十七岁功封苑陵侯! 呜呼,如此优秀,不愧是他。 第43章 兵不血刃啊 * 连曹操曹老板最初的理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