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本事抢无甚防御的村寨,碰到城墙就抓瞎。 打顺风局的时候黄巾贼和黑山贼亲如一家,打逆风局的时候两边迅速分道扬镳,生怕对方拉太多仇恨牵连到自己。 于是乎,牛大力以黑山贼的身份混入黄巾贼大部队的计划大获全败,要不是他急中生智当场改换门庭并给贼头头表演了一个打十个,只怕会被当场踹出营寨大门。 真是的,早说两边决裂了啊,早说的话他就直接说他们是黄巾贼了,反正不管是黄巾贼还是黑山贼都有大大小小几十上百个贼头,只要他编的好就能以假乱真。 贼头头们现在都焦头烂额,也没空彻查他的来历。 凭借战斗力让人高看一番的牛大力和他的兄弟们进寨子先喊饿,贼首张饶听的头疼,赶紧让人把他们带下去填饱肚子。 吃吧吃吧,吃饱才有力气为他卖命。 “老大,那几个真的可信吗?”正在擦刀的二把手眉头紧皱,“黑山军中的大小首领我都见过,以那小子的能耐不可能混不出头,会不会是官府派来的探子?” “他们说起黑山军中的事情头头是道,打法也不似官兵那般正经,应该不是官兵。”张饶嗤笑一声,“如果真是官兵,只有七八个人就敢闯老子的大营也是有胆。” 二把手放下手里的粗布,“你的意思是……” “不管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只要能用就是自己人。”张大帅眯了眯眼睛,“黑山军已经被官兵打的跪地求饶,实在不行的话咱也求和。” 东郡跑出来的黑山军只有青壮,他们黄巾军往哪儿转移都拖家带口,和官兵打起来还不如黑山军。 但是拖家带口有拖家带口的好处,黑山军穷凶极恶怎么看都是贼匪,他们黄巾军不一样,往官兵面前一站就是妥妥的老百姓,他们求和比黑山军求和更容易。 如今山里没有百万之众,他们男女老少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人,其中能打仗的都在寨子里,满打满算才八千青壮。 那么多人消耗的粮草不是小数目,他们已经近半个月没有收获,再这么下去山里的老弱妇孺连稀粥都喝不上了。 现在等着他们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饿死,要么投降。 打肯定没法打,都饿着肚子拿什么打? 青州也没法回,他们和留在青州的那伙黄巾贼不对付,吃了败仗再回去得被那些狗东西笑话死。 二把手若有所思,“所以要让刚才那小子去官兵那儿诈一下。” 如果官兵愿意接受他们那皆大欢喜,如果官兵不愿意接受,死几个外人他们也不心疼。 张饶咧嘴笑,“聪明。” 他们走南闯北打过那么多地方,跟着朝廷没前途,自己当老大的话没钱没粮也不好混,但是找个靠谱的有官身老大日子最好过。 这不,黑山军那位渠帅张燕最开始是逼着朝廷封他为平难中郎将,现在撑不下去了扭头去投了公孙瓒。 他半年前试图在公孙瓒和袁绍干仗的时候去渤海分一杯羹,结果被公孙瓒胖揍一顿赶回了青州。回到青州后想着他们那么大的声势不能这么挫,于是顺路去北海打了一仗,打的那孔融老儿紧闭城门不敢露头才恢复好心情。 后来青州另一波黄巾也盯上了北海,正好他收到兖州黄巾的消息让他攻入泰山扫荡兖州,于是就调转方向来了兖州。 刚开始却是很顺,兖州境内的黄巾军和黑山军已经打出了所向披靡的架势,几路大军合流后足有百万之众,当时甚至有种大贤良师没能完成的伟业能被他们完成的错觉。 可惜那是错觉,顺了没几天就迎来了屡战屡败。 得亏他跑的快在泰山郡占了块好地方,不然连现在这点儿兵都保不住。 “等那几个家伙吃饱了就让他们去找曹操,当年曹操当济南相的时候毁坏神坛只尊天子,和咱们的中黄太乙道差不多,我们本就是一路人。”张饶捏捏拳头,“苍天已死,汉行已尽,黄家当立。要是曹操实在不同意,那就换个说辞让他继续追随他的汉家帝王。” 反正那小子说他们是走散的黑山军,对他们的黄巾教义也没啥造诣。 屋里的其他人:…… 老大你对咱们的黄巾教义好像也没多尊重。 …… 隔壁茅草屋,牛大力和亲兵们干完一锅稀粥,打心底里唾弃这儿的黄巾贼不拿他们当自己人。 初次见面怎么着也得来点干粮,光喝稀粥能填饱肚子吗? 唉,看出来他们是真缺粮了。 然后,他和他的黑山贼兄弟们就被贼首张大帅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大力兄弟智勇双全,一定能让曹操知道我们和他们是一路人对吧?” 牛大力:??? 你们和曹操是一路人?黄巾都“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上哪儿和曹操是一家人? 张角知道你们这么歪曲教义估计能把棺材板掀开,曹操听到这话能当场砍几个黄巾贼以证清白。 “那曹操不似孙坚生猛,兄弟到他营中只管和他讲道理。”张大帅满目悲悯,“我和黄巾军几十万家人在山里等你的好消息。” 牛大力:…… 嫌弃他们吃得多就直说,不用特意送他们去死。 还有就是,他们刚从曹老板那里出来,现在以黄巾贼的身份回去求和是不是哪里不对? 这才刚到贼窝,好歹多留他们几天糊弄糊弄呢。 第111章 灵活的教义 *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荀晔要混入黄巾贼之中,出发之前已经把黄巾贼的起源发展教义什么的整理的清清楚楚。 这年头天底下有两个道教,一个是顺帝年间张道陵创立的正一道, 也叫五斗米道,也叫天师道,还有一个就是张角创立的太平道。 顺帝年间张道陵创作了二十四篇道书, 自号“太清玄元”开始收徒传教, 因为信徒需要缴纳五斗米, 所以最开始叫“五斗米道”。 据五斗米道的信徒所说, 当年是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降临蜀地传授张天师“正一盟威之道”, 并嘱咐他降妖除魔救护生民, 如此才有他们正一道。也是天师道,也是五斗米道。 荀晔看到这儿的时候就想吐槽,名字取太多容易分流,传教的时候老百姓哪儿记得住五斗米道就是天师道也是正一道?万一记串了怎么办? 也就是他生的晚, 不然高低得找张道陵掰扯几句建教的注意事项。 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后尊老子为教祖,活到一百二十三岁才羽化升仙, 之后五斗米道传给他儿子张衡, 张衡号为“嗣师”,再然后就是汉末三国时代熟悉的五斗米道“系师”张鲁。 正一道传人为张道陵子孙世袭,不管到第几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