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分卷阅读2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46(1 / 1)

拣也能组成五六万人的军队,当贼匪攻城略地不太够,听孔国相差遣却是足够了。 但是那孔融二话不说指挥官兵就开始打他们,也不管打的是青壮还是老弱妇孺,好像落草一次就是洗不去的污点必须得以死谢罪不可。 凭什么啊,他们要是那么容易接受命运,还会勒紧裤腰带三天饿九顿也要活命吗? 然后他就把北海那群欺软怕硬的官兵胖揍了一顿,打的孔融连治所都不敢待才撤离北海国。 更让他生气的是,他们离开北海国没几天,那边就又传来消息说孔国相胜不骄败不馁,集结官吏收拢散卒,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解救了好几万被黄巾蛊惑的百姓,这会儿正在荒地上任贤选能弘扬儒术,还给那些被蛊惑的百姓设书馆学堂让他们今后不要再轻易被邪门歪道蒙蔽。 不是,他有病吧? 张饶当时气的差点调转马头再次踏平北海国,现在想到之前的事情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凭什么他主动去归顺孔融劈头盖脸就是打,其他黄巾贼往那儿一站就是“无辜的被蛊惑的百姓”? 会不会当官啊?眼睛不好使可以把那双招子挖出来埋地里,别打着治理地方的名义祸害人。 呸,什么鬼东西。 “将军,听我一句,那孔融绝对不是个好人。”张饶恶言恶语,不惜用最恶毒的语言来形容那个“颇有政声”的孔北海,“人好不好不能看他说什么,得看他做什么,孔融装模作样处处礼贤下士,可北海国因为他变的更好了吗?没有!” 虽然他来了兖州,但是他时刻关注着青州的情况,说孔融装模作样绝对不是冤枉他。 北海国有个远近闻名的大儒叫郑玄,这名字将军应该听说过,人家是天下有名的大儒,有人追捧很正常。 孔融不光追捧,他还以权谋私,装模作样的登门执子孙礼也就算了,还特意让地方为郑玄特设一乡,名为“郑公乡”,并且到任之后便举郑玄之子为孝廉。 妥妥的为了结交大儒以权谋私啊! 荀晔:…… 那什么,他们家长辈当年太出色,颍川太守也特意把他们家住的地方改名为“高阳里”,取“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之意,这应该不算是以权谋私吧? 张大帅不知道眼前人想到了哪里,还在为之前受的委屈愤愤不平,“孔融听到哪儿有善事就亲自上门以礼相待,老子当年硬生生保住了十几万百姓的性命,他怎么不登门拜访说老子是大英雄?” 徐和虎目含泪,“老大!” 张饶哼了一声,“你觉得不算。” 徐和:…… “目前北海的情况有点复杂,管亥只是围城没有攻城。”荀晔屈起指节敲敲桌子,让众人别在沉溺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张饶徐和,你们两个明天早上带兵跟我去北海,看看管亥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 进京暂停,他看看能不能再搜罗块地盘。 兖州是州牧战死处于无主状态,青州比兖州还光棍儿,只要拳头大甚至不用担心地头蛇找麻烦。 肆虐州郡的黄巾贼已经帮他清理了好几轮,地头蛇已经成了地头蚯蚓,剩下的那些不成威胁。 唔,张辽这些日子在冀州和公孙瓒一起打袁绍,袁绍只剩下邺城一座孤城用不到那么多兵力,不如到青州来帮他壮壮声势。 城外的蝉鸣刺耳的很,夜色席卷而来,盛夏的夜晚带着几分闷热,好在晚上蝉也要休息还了将士们一片安静。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i???????e?n????0?Ⅱ??????c?????则?为?山?寨?站?点 荀小将军踏着月色回城,没着急休息,而是一封又一封的写信。 情况有变,京城阿爹那里要通知到,留守颍川的小弟们那里要通知到,出差的文若叔那里也要通知到。 唉,他好忙哦。 …… 一夜安稳,圆月渐渐隐去,红日跃出地平线,城外的大军整装待发。 荀晔揉揉踏雪乌骓的脑袋,从布袋里掏出根胡萝卜给他的小宝贝儿加餐,“最近事情多,真是辛苦你了。” 荀愔:…… 马儿的确是好马,但是怎么感觉侄儿这反应有点过头呢? “伯父,此次去北海共率军一万,其中我率三千精骑在前,余下七千步卒在后,不出意外应该能吓退管亥部众。”荀晔翻身上马,继续说道,“我麾下的黄巾降将说那管亥是世家出身,且身边部众只有三五万,三千精骑足够威吓贼众。” 精兵在前威吓贼众,步卒在后让管亥看看投降的待遇,进能打退能谈,只看对面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那位管大帅的目的不是烧杀抢掠也不是攻占北海,而是借机显示能力好找个靠谱的大腿。 不拘是谁,只要敢在这时候进入青州就是他的大腿候选人。 主动送上门来的部众他也不好拒绝,哎呀呀,真要让他猜准了孔北海得有多伤心啊。 荀愔骑上侄儿给他挑的骏马,看看不远处同样得了好马正在傻乐的太史慈,笑道,“子义和孔融无甚关系,他是个正直的人,也很有主见,肯趁夜入城为孔融效力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受过孔融的照拂。” 孔融自诩以礼待人,但凡听到国内有谁做好事留了名,即便只是纤毫之善也要亲自上门拜访。 太史子义是东莱人,当年因明断是非得罪地头蛇而不得不远走辽东,却也因此知名于世。 东莱郡离北海国不远,孔融会盯上他很正常。 荀晔眨眨眼睛。 也就是说,能挖。 第117章 快到碗里来 * 太史慈是个正直的小伙儿, 去辽东避难之前曾担任东莱郡的奏曹史,也就是协助奏曹掾处理奏议事务的小吏。 海岱惟青州,青州位于渤海以南泰山以北, 地皆肥沃白壤还有渔盐之利,早年一度“人众殷富,巨于长安”。 早年、咳咳、早到大汉还没变成两截儿的时候。 到太史慈能长大当官的年纪, 青州已经乱的和现在没多大区别。 东莱郡的官和州府之间有矛盾, 矛盾大到刑赏断案都是非不分的地步, 更离谱的是, 奏章送去京城, 负责审核案件的官署在结案时不按对错, 而是看谁去找他们汇报。 谁先去谁有理,一步慢步步慢。 由此可见官府朝廷是自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全都烂。 有一次州吏已经进京送奏章,郡守担心他的奏章慢一步抵达京城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派太史慈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赶赴洛阳。 星夜兼程比只在半天赶路快, 太史小吏成功敢在州吏前面抵达洛阳。 先假意与州吏攀谈趁机毁了对方的奏章,然后又以奏章被毁他们俩都要被追究责任为由说服州吏和他一起逃亡。 州吏被说服了, 然后太史慈在出城后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