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看看方重勇这个顶级衙内,在官场是多么的潇洒!
州府参军没干到一年,马上升任边镇刺史了。这都不需要他去求官,官职就自动砸下来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然后呢?”
元结一脸无奈的询问道,杜甫在一旁已经抑郁得不想说话了。
“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某就被任命为沙州刺史兼礼部员外郎,另外还有一个豆卢军支度使职务,反正就是忙得头晕目眩的。”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一笔带过。
这一段经历里面可是有很多不可说的黑历史,包括沙州那边的“非法贸易”。
都是些刀口舔血的活计,不提也罢。
如果说在沙州杀个人就要入罪,那沙州府衙内外,估计就不剩下几个无罪的人了!后来阎朝都找关系进沙州府衙里当了个小官,据方重勇知道的,这家伙手里就不下数十条人命,亲手杀的。
他也作为沙州本地汉人大户中的直接联络人,帮方重勇干了不少黑活!
虽然元结与杜甫比方重勇的年龄大了两圈,但跟暗地里指挥杀人越货,甚至亲自带兵去“剿匪”的方衙内比起来,他们还纯洁得跟刚刚出水的芙蓉花一样。
而方衙内本人,则心都已经黑透了,什么黑吃黑的大场面都见过。
大唐刑律里面的重罪,比如杀人,指使别人杀人,策动灭门,与敌国走私,利用手里的职权欺行霸市等等大罪,方重勇一个没落下,干得游刃有余。
沙州响当当“有难处找方使君”。
当初西域来的一个胡商不知道本地行情,得意忘形调戏了一下方重勇的胡姬,他都要把对方灭门以立威。
在元结与杜甫眼中,这位衙内是“不知民间疾苦”。但实际上,方重勇不但是知道,而且太知道了,都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
只不过民风彪悍的河西那边规矩比较奇怪:如果谁日子过得太苦,实在是过不下去。那么努力的方法不是去种田,而是去当丘八,去当盗匪,去抢劫,去杀人越货!
就连当地的女人,都是崇拜方重勇这样黑白两道通吃的猛汉子,跟长安这边喜欢涂脂抹粉的小白脸完全不同。
这就是河西本地普通人的“奋斗”。
你要说他们不上进那也不是,只不过上进的方式与手段跟长安这边不太一样。
方重勇简直太明白河西那边底层人民的“民间疾苦”了。
听完方重勇的简略介绍,元结与杜甫都沉默了,连续喝了好几杯酒!
正当方重勇感觉与杜甫元结二人聊得有些话不投机,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外面突然一阵嘈杂之声。几十个穿着红色内衬,身披金吾卫特有制式盔甲的士卒,将杏花楼团团包围!
“这是出了什么事?”
方重勇看了看窗外,正好和一个金吾卫队正的目光相触。那人指着方重勇大喊道:“就是他,将他抓起来!”
诶?
这是怎么回事?
方重勇心中一沉,暗叫不好。
第161章 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短短一个时辰,杜甫与元结二人就看到了方重勇一开始在杏花楼怎样呼风唤雨,“摇人”把京兆府尹郑叔清摇来。后者把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后,连他本人和随行的朋友一起带走。
然后方重勇又跟杜甫与元结二人大谈自己的“奋斗史”,那些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经历,哪怕如杜甫元结这般,曾经遭受过不少冷眼的人,也感觉心如死灰。
你说可恨吧,人家方衙内还算是自己的贵人,愿意无偿帮忙行卷不说,还请他们到长安最高档的酒楼吃饭,可谓是折节下交,给足了面子。
但你要说这种人很亲切吧,那也让杜甫元结恨得牙痒痒。
当然了,他们不是恨方重勇本人,而是恨这个世道!
有权有势者,哪怕其中最好说话的,也是在官场上横着走,最多不过是你不挡道,他就不对你下死手罢了。
“方使君对我们有恩,无论如何,这件事还是要去永嘉坊,通知一下他的家人为好。”
心思更深沉,为人也更圆滑的元结对杜甫说道。
“确实如此。”
杜甫微微点头。
虽然他感觉方重勇大概率要完蛋了,因为金吾卫连问都不问,就将其抓走了,很明显是有的放矢,不是无备而来。
方重勇想靠自己的力量脱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果方重勇出事了,他们这次科举啥也别说,直接落榜那就对了!
还是赶紧的搏一搏吧,说不定有转机呢!
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杏花楼,不动声色的朝着离这里并不远的永嘉坊而去。方重勇家他们去过,现在是轻车熟路,希望还来得及吧。
杜甫与元结二人心中都充满了忧虑。
……
左相府书房,也就是张守珪家的宅院书房里,这位大唐左相正安安静静的坐在软垫上,等待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