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牛皮围裙,正在锻打农具的锻工看到方重勇来了,连忙上前行礼。
这是甘州一个普通的铁匠作坊,张掖外靠近小桥的岸边,建立了很多这样的工坊,基本上都集中在一起。
山丹县附近的石炭矿,开采出来送到张掖城外;本地开采出来的赤铁矿,也被送到这里。石炭先制成劣等焦炭,再用它冶铁。所制造的铁器品质不高,无法作为兵器使用。
但打造成锄头与犁头使用却又是绰绰有余。
这是近些年河西农耕发展的秘密之一,方重勇当年埋下了一颗种子,后续就有人浇水施肥,如今便长出树苗来了。
被勘探出来的石炭矿与铁矿,后面的甘州刺史与河西节度使,对此都非常上心。以甘州为核心,打造了一个冶铁中心,专门打造农具。
没法子,河西地区实在是不方便砍树,制作不了木炭,只好用朝廷工部支援的最新“焦煤”技术,用石炭先冶炼出品位一般的焦炭,再用焦炭当燃料冶铁。
平心而论,最后冶炼出来的焦炭确实品质不如木炭,只是胜在好用又省事,成本也可控,能够长期支持冶炼中心的运作。
至于为什么要选在张掖城附近,那是因为这里几乎是河西走廊最不缺水的地方!而冶铁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水源!
自从担任了河西节度使后,方重勇就下了一道政令,全力铺开在张掖城烧煤取暖,严禁任何私人砍伐周边的沙柳林,固水固土保证张掖地区的水资源。
“大军出发,若是全部携带粮食,未免太过浪费运力。
若是携带一批农具到西域,再用这些农具换取粮食,以及……人心。
又会如何?”
沿着张掖河岸边巡视,方重勇对身旁的段秀实询问道。
“回节帅,如此甚好。我们左手拿锄头,右手拿刀,恩威并施,方为王道。
据末将所知,西域产铁有限,缺乏农具。有限的产量,都要优先供给军需,很多西域小国的人,甚至还在用石头农具在地里刨食。
我们所到一处,便要将带来的铁器农具铺开一处。尝到了甜头,那些西域之民一旦失去大唐的供给与支持,生存便也成了问题。
节帅这一招欲要取之,必先予之,当真是妙不可言!”
段秀实赞叹道。
在西域,甚至是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的驻地,铁制农具都是非常珍贵的。还是那句话,在西域,珍贵而有限的铁,是用来做兵器的。
在目前西域那样的恶劣生存环境之下,没有谁能奢侈到日常使用铁制农具,除非是大唐的核心控制区。
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拒绝的阳谋!关键是,河西这边具有持续输出铁制农具的能力!而农具用一段时间是会坏掉的,坏了就要换新的,就会产生刚需。
段秀实知道这是方重勇几年前的布局,只觉得此人当真是深不可测,平日里办事走一步看十步。
“谢你吉言了,本节帅去西域不过是散播我大唐的恩德光辉罢了。
以后大军之中的军需供给,就交给你打理了,包括这些农具的管理。”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说道。
汉代的时候,西域与中原王朝有一波大规模冶炼技术交流,可以说互有心得。当时西域各国还是有一些“黑科技”的,比如说“炭粉炼钢”。
当时汉军在西域屯垦的据点,也有小型的冶铁中心,打造农具,并配合铁制农具推广耕牛。只不过,到了唐代的时候,西域因为多年战乱,生产力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等等因素,政治势力开始碎片化,一城一国极为普遍。
大唐也放弃了汉军屯垦制,改为羁縻都督制。
没了大唐的鼎力扶持,这些小势力的冶炼工艺,其实是在实质性倒退甚至于彻底废弃。
由于无法提供冶炼用的木炭,和水源奇缺等自然条件限制,西域各小国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去运作这些麻烦事。
“我大唐的宗旨,就是以我为主,天下一家。”
方重勇眺望张掖河对岸,有一群小孩在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继续感慨道:
“除了西州、伊州等地外,其他西域各城,大唐虽有管辖之名,然而尚未编户齐民。
大唐虽然是包容四海,但什么人是我们的朋友,什么人是我们的仇敌,这个不能混为一谈,大而泛之的接纳。
我们当然张开双臂接纳朋友,仇敌来了,迎接他们的只有长槊与兵戈!
本节帅有个设想,在西域,让我们的朋友跟我们的仇敌,都各自更进一步。”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说道。
段秀实迷惑不解问道:“何为各自更进一步呢?”
“那自然是对我们怀有善意的西域异族朋友,要给个机会,给他们机会做大唐的狗。
嗯,你理解为鞍前马后效劳就行了。
那些对我们怀有敌意的仇人,有机会,一定要干净利落,毫不留情的把他们送去河西这本的石炭矿里劳动改造!
等他们在里面想明白了与我大唐为敌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深刻反省了自己的罪行后,再给他们机会,全身心的加入大唐的温暖大家庭。”
方重勇嘿嘿一笑,从怀里摸出一张纸,递给段秀实看。
这是一张衙门里常见的公函,只不过已经盖好了印信,只需要负责办事的人员与当事人都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这是……入籍的文书?”
段秀实看到纸上写的内容,有点明白方重勇的思路了。
“当我们过了西州以后,实际上再遇到的城池,就未必是全心支持大唐的了。甚至那些小国的权贵甚至子民,站在吐蕃人那边,又或者有更大图谋,都不稀奇。
到那边以后,我们依旧需要后勤补给,需要仆从军,需要有落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