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说萧娉祎识人很准,薛磐的确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他低调了半辈子,纵使成了郎中也不敢懈怠,在旁人眼里他越发勤勉,没有人怀疑过他官路不正,亦或许所有人都认为薛磐值得这个郎中的位置。
在薛磐第一次踏进丞相府的十个月后,他递给了萧娉祎一张名单。
再翻过年时,那张名单上有些人调离了京城,有些人告老还乡,还有些人投入大牢。
薛磐不知道萧娉祎是怎么做到的,他也不关心,他只知道自己的闺女要留不住了。
又是三个月,在老皇帝殡天后丞相不知从何处拿出一封遗诏,上面只单薄地写着传位于萧霖。而此时这朝堂上能够和丞相相抗的人都让老皇帝扔出了阙州,最后萧霖坐享其成。
只是当所有人都默默应下了其中的龌龊,老丞相突然暴毙,死因不明。
大理寺所有人花了半个月将丞相府翻了一遍,却什么也查不到,只听说萧娉祎喝汤时喜欢加一些菠菜。
那之后,这南魏朝堂彻底成了他们姐弟俩的天下。
第121章
“父亲也一定要平安回来。”
薛雯昭的声音把薛磐的思绪拉了回来, 她说话时眼睛直勾勾望着薛磐,此时她满脸的泪水被薛磐用手心盛住,薛磐抚着她的下颚替她擦掉眼泪。
“好, 我们都会平平安安回来。”
薛磐终于还是没忍住, 他轻轻搂过女儿让她靠在自己肩膀上, 即使此时的薛雯昭已经四十岁了, 可薛磐只觉得自己还是抱着那个小小的、软软的昭昭。
“当年您亲手把我送上入宫的轿子, 我承认我真的恨死您了。可后来我有了桓儿,他一天天长大,我也慢慢明白了为人父母的滋味。”
薛雯昭慢慢起身, 她拉着薛磐坐到榻上, “我是萧霖选中的,逃不掉的,反倒是我连累您,让您不得不去为崇宁做那些龌龊事。”
“不是的,”薛磐下意识反驳, 他捏住薛雯昭的手, “我们的命数只是恰好连在了一起,我会被崇宁看上也是我自己的命, 怪不了任何人。”
薛磐朝薛雯昭笑了笑,自己咽下了嘴里的苦涩。
他终究还是没有把自己年轻时为了仕途做的那些趋炎附势之事说出来, 他很清楚是他自己给崇宁留了把柄,可面对女儿,薛磐还是想最后为自己留一分薄面。
薛雯昭也默契地没有与他在此事上辩驳, 只是松开了薛磐的手,把头上的簪子拔了下来。
“在少将军送给我这个簪子之前,我一直以为我能活到今日是靠我自己谨慎小心, 我庆幸我能把桓儿养大,能在这宫里有一席之地,可这个簪子递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突然了然了。”
薛雯昭的拇指摸索着簪子上的白玉,温润冰凉的触感直达她心底。
“当年您本是最有希望接任户部侍郎的人,可萧霖对您的信任远远超过了崇宁的预想,她知道您从未真正屈从于她,她怕您仗着我和萧霖的权威摆脱她的束缚,于是她挑了周湘进来,为的就是给您上眼药,告诉您她掌着后宫,也掌着我。”
薛雯昭的声音如同外面的落雪,直至落下前都不着一丝痕迹,她说话时薛磐始终低着头,他有太多话想和薛雯昭说,可此时他更愿意女儿主动来和自己说说话。
“我那时候还是太年轻,容易被些浅显的事情迷了眼睛,”薛雯昭笑着,“我以为您把我送进宫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位子,是为了替自己谋一个前程,毕竟我入宫后,您称得上一句官运亨通。”
先帝三年丧期一满,萧霖就下旨娶了薛雯昭,他甚至没有大选,一切按照民间三媒六聘的礼数求娶薛家姑娘。
实际上萧霖那封旨意本来要立薛雯昭为后,是崇宁推说薛雯昭的母家不够显赫,让萧霖先缓一缓。
那时的萧霖对崇宁百依百顺,他没有深究崇宁的用心,只记得姐姐为自己做了许多,他应下了崇宁的话,同时开始着手为薛磐的仕途铺路。
只是薛雯昭虽以嫔位入宫,却也成了南魏史上第一个无子嗣封嫔的女子。
在那之后,薛磐的仕途如有神助,户部郎中做了短短两年就升任太仆寺少卿,几乎成了与萧霖形影不离的人。入宫第二年,薛雯昭有了萧祺桓,薛磐要升任户部侍郎的消息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络绎不绝。
而这一切落在薛雯昭眼里,她只觉得那个从小把自己捧在手心里的父亲变了。
她不知道薛磐经历了什么,她只知道外人都说父亲和崇宁走得很近,旋即她突然就收到了萧霖的婚书,薛磐对此一言不发。她被人抬进宫门的那天,薛磐始终没有出现。
薛雯昭还记得父亲说过,要给她在那年考上的举子里选个最称心如意的,她记得父亲和她提过那个人叫陈频。
后来薛雯昭顺利诞下大皇子,萧霖抱着萧祺桓的样子让薛雯昭想到自己是不是也曾被父亲这样抱着。
她说不上喜欢萧霖,可她觉得萧霖无论是作为萧祺桓的父亲或者作为她的夫君,都让人挑不出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