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04章(1 / 2)

因着之前的教训,西北边陲之地

民风彪悍,多有商人在大良朝西北边境欺辱百姓,以至于行杀人放火之事,只几年时间,便导致西北边境民心散乱,西北几个小国也趁机侵占作乱,当时还是皇子的林佑民亲自率领人马平息此事,并对西北严加整治,还中断了两国的商业往来。

当年这场叛乱,是在西北邻国尚未统整成一国之时,几个小国之间仍有利益纠纷,故并非铁板一块,很好分批制服。

可如今西北已被统一,只剩下姜国一个国家,战力自然与以往不同,威胁更大了。

有这些前车之鉴在,皇帝怎么可能同意再通商业往来,只是用一番敷衍推辞的话讲那姜国使者打发了回去。

想是姜国使者已向国君汇报,因此,国君竟一日也不想等,立马将书信发了出来。

姜国国君年轻气盛,势必要做成此事。传闻这书信中颇有些威胁之句,皇帝看了之后面色阴沉,一时间难以决断,便撑着病体召见群臣,想问问所有人的意见。

三位已经成年的皇子自然也去了。

第94章 第94章戍边

“刘德忠,你将那封信念一念。”

皇帝坐在勤政殿的皇位上,面容比以往略有些憔悴,他用衣袖掩住了下一次的咳嗽,勉强吩咐刘德忠。

林长宴站在一旁,担忧地向着皇帝的方向暗暗撇了一眼。

姜国才起势,这边皇帝身体便有恙,这一切的寓意都不太吉祥。

他向来是不怎么信这一套的,可冥冥中总觉得,似乎大良朝的气运被那姜国偷去一般。

刘德忠声情并茂地将那封信念完,面上忍不住起了气愤之色。

按理说,他一个太监不应当对政事有过多意见,可他还是忍不住显出怒容来。

底下大臣们瞬间领会他的意思,也跟着义愤填膺,愤愤不平。

“居然敢说‘若对姜国此需求不予理会,则他日兵临城下也未可知’?谁给他的胆子说这句话!”

“姜国小儿,无耻至极!”

“才刚站稳脚跟就敢这般叫嚣,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众人的情绪激愤,待皇帝缓缓挥了挥手,杂乱的声音才停下来。

“太子。”皇帝的目光如注,盯在林长宁身上:“你如何看?”

群臣噤声,都低了头,静待太子的反应。

太子沉吟半晌,低声说道:“皇上,如今西北灾荒才平,民心涣散,怕是不宜再起战事。父皇何不向姜国国君说明,眼下急于恢复商业并非明智之举,若想修复两国关系,莫过于和亲啊。”

群臣虽未哗然,可也是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

皇帝倒是不置可否,只继续问道:“三皇子,你说呢?”

林长宴对上皇帝的眸子,徐徐说道:“回父皇,儿臣倒是觉得姜国无需忧虑,此次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眼见着皇帝眼中多了几分笑意,他继续说道:“如今姜国初立,想必还有许多旧事要慢慢处理,姜国如此大张旗鼓,个中缘由,一是确实想尽快回复商业往来,以赚取银钱;二是虚张声势,试图震慑周边国家。”

“依你之见,是要如何?”皇帝慢慢问道。

林长宴深吸一口气,拱手答道:“回父皇,儿臣以为,应当趁他们正虚弱时以大军之力肃清西北边陲,如此可保边关数十年无忧。”

此话一出,虽还未到满堂喝彩的地步,但群臣纷纷点头,想来林长宴的主意更得臣心。

皇帝心中所想与林长宴如出一辙,他虽面上看不出什么来,却直接问道:“如此,应当派谁驻扎边关,以鼓舞军心呢?”

西北边关本就有定边大将军苏胜在,皇帝此言,是想再派一位皇家之人去。

“若是朕还年轻,一定会去,可惜如今缠绵病榻,竟是力不从心了。”

皇帝的感叹还未发完,便听得林长宁、林长宴和林长沛三人的声音齐发出来。

他们都愿意去。

皇帝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林长沛,先是摇头道:“长沛年幼,再加上你夫人母国之缘故,此番若去,颇有不妥。”

大学士武文清身后一人虽面色迟缓,可还是站出来说道:“圣上,太子千金贵体,轻易也去不得。”

言下之意,便只剩下林长宴了。

皇帝的眼神徐徐掠过他,见他丝毫未慌,这才最终确认道:“长宴,你可愿去?”

边关荒凉,是个吃苦的地方,比不得京城富饶多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