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天宇开霁 > 天宇开霁 第20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天宇开霁 第209节(1 / 2)

(' 华瑶小声承认道:“我确实急于求成,真是自己给自己找苦头吃。”

华瑶向来很有信心,也很会审时度势,但她毕竟不是神通广大的神人,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一切事务。她深知其中道理,又难免感到焦急。

她喃喃自语:“全国各地军情告急,北方入冬之后,冰封千里,寸草不生,百姓能吃的食物只有人肉。秦州收获的粮食,至多供应两个省份,其余地方的百姓又该如何过冬?‘钱粮’二字,已是一个难题,‘战事’二字,又是另一个难题。叛军乱杀,贼兵乱杀,敌国也乱杀,沧州、永州、康州边境十分之四的人都被杀了,到处都是尸山血海……”

谢云潇一边运力为她调息,一边轻声安抚她:“倒也不必太过忧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耐心等待几日,或许时局大有转机。”

华瑶直言不讳:“如果我等不到转机,难道我还要一直等下去吗?凡是我想要的东西,无论功名利禄,还是权势地位,我一定会自己争取。”

谢云潇答非所问:“自古以来的新政变法,大多以失败告终。朝臣的心血付诸东流,民间也是怨声载道,人人都盼着国富民强,又有几人愿意改变旧制?今时今日的政局,相较于你往后的改革,倒也算不了什么。你既要变革科举,又要开创学堂,冒天下之大不韪,你每走一步,立足于刀锋之上,只凭你一人争取,并非事事都能争得到。”

华瑶十分惊讶。她明知故问:“所以呢,依你之意,我如何扭转时局,又如何改变旧制?”

谢云潇道:“正如习武练功一般,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

华瑶道:“我就知道你要说这句话。”

谢云潇从容道:“殿下固然聪慧,我的心思,怎能瞒得过殿下?无非是老生常谈,忠言逆耳……”

谢云潇还没说完,华瑶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她本来也不是非亲他不可,但他正躺在她的床上,还说什么“殿下”,“忠言逆耳”,她又起了一点玩心,像是在和他扮演明君与忠臣的游戏。

谢云潇改口道:“你一定能开基创业,功在万古千秋。”

华瑶将信将疑:“真的吗?”

谢云潇道:“当然。”

华瑶道:“好,我相信你。”

谢云潇轻吻她的唇角。她小声道:“再亲一口。”

床榻上情潮旖旎,窗外雨声渐浓,雾气犹重。雨雾仍未消散,黎明的微光却是隐约可见。

*

秋末冬初,冰寒霜冻。

京城的街市上,卖炭的小贩正在沿街吆喝,路边的流民已被冻死了好几个,尸体都是赤条条的,再单薄、再破烂的衣裳,也会被人当街扒走。

徐信修的马车路过这条街。徐信修闭目养神,不看窗外的景象。

徐信修身为内阁首辅,自有肃清朝政之责。

然而,大梁的朝政已是一塌糊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告急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官兵败仗多、胜仗少,国库的钱粮日渐空虚,此时又不能加征赋税,朝廷的党争也不能停止,大梁朝正如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吃不饱饭,迈不开步,每一寸肌骨都在被人蚕食。

徐信修睁开双眼。他吐出一口浊气,又把暖手的紫金炉放入袖中。

紫金炉仅有半个巴掌大,炉膛里燃烧着银骨炭。

银骨炭无烟无尘,难燃难灭,名为“银骨”,贵比黄金,状若白霜一般细腻通透,自古以来,银骨炭便是宫廷御用的珍品。

马车停在公主府的门外,徐信修缓缓走下马车。公主府的侍卫前来迎接,徐信修看了一眼侍卫,颤颤巍巍地扶住了拐杖。

京城正值严寒天气,徐信修年事已高,腿脚也不太灵便。他走在玉石铺成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去年此时,他的腿力还很矫健。他曾以为,衰老是一种果实,一日一日地沉重起来,直到命数将近的那一刻,果实落地,埋入泥土之中,滋养着子孙后代。

而今,徐信修渐渐察觉,衰老只在一瞬间,前日还能行动自如,今日只能借助于拐杖。

徐信修艰难地走入书房,房中铺设地暖,又摆放着几盆牡丹花,温暖如春,芬芳如夏。

徐信修道:“参见殿下,恭请殿下万福金安。”

方谨站起身来:“免礼,赐座。”

徐信修缓慢落座,只听方谨开口道:“天气越来越冷,寒气也越来越重。”

徐信修道:“熬过了严冬腊月,待到明年开春之时,天气便会渐渐回暖。”

方谨道:“可惜本宫等不及了。”

徐信修早已猜到了方谨的心思。

方谨沉声道:“华瑶在永州屡战屡胜、屡胜屡战。十日之内,她杀退贼兵,攻占扶风堡、临德镇、垂塘县、灵桃镇、临山镇,共计五处要塞,已成合纵连横之势。”

徐信修端起一杯热茶,不紧不慢道:“她只想速战速决。”

方谨道:“本宫只想杀了她。”

徐信修道:“殿下莫要忧虑……”

方谨打断了他的话:“边境战事频频告急,本宫必须尽快登基,才能统筹调度西南和东

南三省的军营。”

徐信修故意试探道:“倘若东无的势力逐渐衰败,殿下便能顺利登基。”

方谨道:“东无向来不得人心,普天之下的有志之士,宁死不肯向他屈服。相较之下,华瑶的危害更甚。华瑶妖言惑众,瞒过天下人的耳目,天下人对她着实敬爱,只在这半年之内,她的势力加倍扩张,毒瘤也没她长得快。”

说到此处,方谨已是微有怒意:“华瑶一日不死,本宫一日难安。”

经过太后的一番调解,方谨和东无的战火停息,虽然只是表面功夫,京城的局势还是改善了不少。武功高手不在街巷中打打杀杀,平民百姓就要烧高香了。

方谨刚从军营回来。回府的路上,她遭遇了伏兵突击。派遣伏兵的人,正是东无。即便如此,方谨还是觉得华瑶比东无更危险。

徐信修沉思一会儿,附和道:“华瑶确实有几分运气。”

启明军扩张到今日到这个地步,不只是因为华瑶运气好,更是因为,徐信修和方谨都犯下了轻敌的大忌。

这些年来,方谨操纵着北方战场的局势,借由战事的胜败,调任自己的亲信。兵部尚书庄妙慧、内阁首辅徐信修都是方谨的心腹,他们共谋大业,共图大位,篡夺了北方三省的兵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