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耿文华不说,胤禛就想不到的。
读书既然能改变命运,是不是也能改变王侯将相的命运?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取代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不,不是取代,反过来想,也可以是帝王可以挑选的范围更大。
但读书人不好统治,同样一道圣旨,不读书的人看不明白听不懂,但他们会老老实实的遵守照办。读书的人可能会翻找史书,对照史书,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
胤禛问道:“你那两个学堂,是要教导四书五经吗?”
耿文华心里微微松口气,赶紧笑道:“皇上怎么会这么想?我出钱供养他们读书,可并非是让他们去科举的,而是想让他们长大后,继续为纺织厂干活儿的。所以那学堂里面教导的,就是算数,机械,以及地理。”
至于地理,是为着日后带他们出海。
器械……要能出个器械大师算她运气好,若是出不了,那日后会修纺织机会改造纺织机也是好的。
算数的话,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话总不会错。
她就等着胤禛问这个事儿呢,好表明她那学堂真的就是个技术学堂,和储备谋反人才这些是没关系的。
耿文华巴巴的看着胤禛,那神情再是乖巧不过了。
胤禛忽然问道:“不学四书五经,他们如何知道礼义廉耻,如何知道忠君爱国呢?”
耿文华真想一盘子砸在胤禛脑袋上,学不是,不学也不是,你个死老头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她笑不出来,顿了好半天才干巴巴的解释道:“每天上课之前,让他们知道他们现如今这好日子,是因着皇上才有的?要不然,皇上让人写一篇文章,我让人做成石碑,放在学堂门口?”
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反正耿文华是写不出来的。
但是这种立碑的事儿,耿文华还是很有经验的。就跟修桥一样,谁出钱多,谁的名字写在第一个,过桥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谁是大善人。
这种买名声的事儿,现代商人玩儿的那是溜溜的。古代……好像也没差,朝廷赏赐仁商义商之类的匾额也不少呢,大清也赏赐过几个出来。
虽然这纺织厂修建学堂的事儿不是胤禛出钱,但是耿文华在胤禛的地盘呢,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搞事儿,不得给人点儿好处安抚一下吗?
第183章 白白给出去,也挺心疼……
立碑这事儿大有可为,胤禛绝不承认自己好面子,胤禛顿时有了几分沉思。
耿文华暗暗松口气,若是总让胤禛纠结在这建立学堂上,怕是不太好。怎么说呢,虽说有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说法,但若是没书生,也不可能会造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