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还解决了后面的取名问题了。
因为除了现在这个已经快修建完成的第二纺织厂,说不定还会有第三,第四,第五……用这样的名字,简直就是一劳永逸,再不用为取名的事情伤脑筋了。
第一纺织厂现在已经是有三个工作厂房了,因着修建的时候就是修建得那种长条形厂房,后来就是一排排往后继续修建,现在就是三排站在一起。
行间距也足够大,毕竟纺布费眼,需得光亮好才行。
同样都是两层的小楼,一层是纺布,本来二层是午休房间,现在午休房间也重新布置了,一间屋子两张上下床的,现在改成了四张上下床,能容纳八个人临时休息住宿。
因为纺织厂除了纺织女工,还有打扫卫生的婆子,还有做饭的婆子,还有看管仓库的,还有修建花草的,还有检查布料质量的,这些零散岗位加起来,也几乎是和纺织女工的数量差不多了。
现下正好是上班时间,胤禛和耿文华一进来,就瞧见女工们一个个低着头,手里动作飞快,脚下也用力。另有许多女工拎着框子穿梭在其中,这是换纺线的女工。
看哪个织布机上的纺线快用完了,就快准狠的将新的纺线续上。
这个是得益于耿文华之前说的流水线工作,纺织厂就忙给用上了。有了专门换纺线的,纺织女工们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许多,一天至少能多纺织出来两匹布呢。
到处都是忙碌的场景。
耿文华特意带胤禛到功德碑那边看,是的,功德碑,和纺织村那个感恩碑如出一辙,都是歌功颂德的,都是称赞胤禛,说没有胤禛就没有这纺织厂纺织村的。
耿文华花了大价钱专门请礼部的官员写的——这种文章是万万不能找民间有盛名却没有官身的人来写的,就生怕人家藏几句反诗在里面,耿文华觉得,自己浅薄的文化程度不一定能看得懂,那到时候可就贻笑大方了。
讨好胤禛的事儿,说不定就变成了嘲讽。
所以这种东西,必得找朝堂上的人来些,没别的,就冲着九族都在胤禛手里捏着这情况,他们就不敢在文章里藏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胤禛看的……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但耿文华觉得他是高兴的,因为从纺织厂出来之后,他的话就不是一般的多了。
通常情况下,胤禛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会很多话。但不同的情绪,说的话肯定也不同。
生气愤怒的时候就是骂人,人家不骂娘,这种粗俗话太显示不出来水平了,人家引经论典,指桑骂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