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的时候就是很温和的关心人,从你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来进行关心,不光关心你一个人,还要关心你全家。有一位大人上的折子得了他赏识,他连人家老娘什么时候
过生日,生辰宴会应该用什么菜都要指点一番。
而且,很明显的,语速会加快许多。
这会儿就是,一边跟着耿文华往第二纺织厂去,一边说第一纺织厂的事情:“饭菜可以准备的再多一些,之前你说是三菜一汤,我觉得,该用谢荤菜,将其中一道菜改成荤菜。”
以前不是荤菜,以前是两道素菜,最后一个是鸡蛋或者咸鸭蛋之类的,鸡蛋的做法可多,煎鸡蛋煮鸡蛋蒸鸡蛋炒鸡蛋,反正是鸡蛋。
现在胤禛觉得,该将伙食标准给提高些了。
耿文华就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看那管事:“主子爷说的你可听见了?回头改一改,咱们庄子上的养鸡场不是已经停了吗?回头我和熹嫔商量商量,从她那边进货。”
钮祜禄氏那养殖场搞的很像样的,耿文华那炸鸡铺子都转让给了钮祜禄氏——现下除了一个印刷厂,还有一个绣庄,还有一个玩具铺子,剩下的铺子,耿文华要么是转让了,要么就是租出去了,她自己是不再沾手了。
毕竟,她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钱了。
她就是要钱,她这纺织厂也能赚。
更何况,那拉氏连那么赚钱的玻璃作坊都关掉了,耿文华就更不能太凸显自己了。那拉氏那玻璃作坊,一年少说的有好几万两银子呢,人家都舍得,耿文华也就没什么不舍得了。
这些年大清的玻璃烧制工艺也十分繁华了,有时候人赚的,就是那一笔刚开始没人发现的钱,一旦有人发现这方面也能赚钱,那就相当于是这个市场被敞开了,人人都能进来。
就好像那拉氏那铺子,以前也没人想过玻璃还能做摆件的,后来做得多了,人家就知道,原来这样也行啊。
那拉氏做一个大的,卖十两银子。人家做一个小的,卖一两银子,那绝大多数的人会去买哪个?
所以,本身这玻璃作坊,也就是开不长久的。那拉氏能赚那么些年的钱,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炸鸡这东西也是,一开始没人想到还能这么吃,但后来京城就开始出现各种类似的铺子,像是鸭货铺子,羊肉铺子之类的,单单做这一样。
本身这样的铺子原本也就是有的,耿文华所占的不过是自己比别人多了些见识而已。
转让给钮祜禄氏也并没有什么可惜的,人的精力有限,她既然是选定了要做什么,那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太花费心思了,不然,精力不够,那纺织厂的事儿也不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