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文豪1978 > 文豪1978 第24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文豪1978 第243节(2 / 2)

评奖如此泛滥,文学爱好者们参与的热情积极踊跃,可对于业内人来说,难免感到审美疲劳。

“知道,办了好长时间了吧?”

祝伟说:“是啊,7月份开始,到现在快半年了。伱有没有兴趣来担任个评委?”

面对祝伟突然的邀请,林朝阳有些意外。

评奖这种事都是要经过筹备的,评委基本都是早在评奖之前就确定好了的,哪有举办了半年时间才邀请评委的?

见林朝阳面露疑惑,祝伟只好解释起了原因。

原来他们这个征文活动刊发的文章相当于是入围,先由编辑部公推,等到最后才是由评委们从入围的作品当中评出获奖作品。

这段时间,编辑部正在积极联系文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来担任评委,考虑到这些前辈都比较忙,所以编辑部方面的意思是先成立评委会,让大家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有充足的时间参与评选。

半年时间看几十篇短篇小说,怎么着也能挤出时间来。

听完祝伟的解释,林朝阳谦虚的笑着说道:“我的资历可不够当评委的。”

“当评委资历只是一方面,文学素养和文学成就才是最重要的。你虽然年轻,但创作的作品向来影响力巨大,来当评委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

祝伟说的话中带着几分恭维,但大部分都是他的心里话。

单以年龄来说,林朝阳在作家群体当中确实年轻的过分,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已经用多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创作能力,这一点已经获得了文学界的公认。

李拓也劝道:“朝阳,我觉得你应该来当这个评委。这不仅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评奖的公平性。出彩的文学作品从来没有什么公式,每个评委的阅读口味也不一样。你的年龄小,这恰恰是个优势,可以提出与那些年长者不同的观点。”

祝伟附和道:“李拓说得对,这也是我们邀请你的重要原因。”

他接着又曝出了几个受邀的名家,丁灵、冯穆、卫君怡、王濛、刘昕武……

其中不乏丁灵、冯穆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也有王濛、刘昕武这些中生代力量。

“而你就是文学界青年作家的代表。”祝伟语气真诚的对林朝阳说道。

林朝阳闻言苦笑,“怎么被你说的我要是不参加评奖,好像就对不起我们青年作家群体一样?”

祝伟笑哈哈道:“这就是你的影响力啊!”

一番交谈后,见盛情难却,林朝阳应下了评委的差事。

次日上午,祝伟又来了一趟图书馆,给林朝阳送来了之前一份聘书和一整套81年的《中国青年》杂志。

这年头给杂志当评委没钱拿,评委看杂志总不能还自己花钱,所以编辑部给评委们准备了81年、82年全年的杂志,之后出的杂志会陆续送过来。

傍晚下班,林朝阳拎着一厚摞杂志回了家,陶玉书问:“买这么多杂志干什么?”

“不是买的,人家送的。”

林朝阳把《中国青年》请他当评委的事说了一下,陶玉书高兴道:“丁灵、冯穆跟你一样都是评委,你有什么不知足的?”

“没不知足,人家来请你,总得客气客气吧?”

“虚伪!”

又过了两天是周末,夫妻俩到棉花胡同去看望林二春夫妻俩。

陶玉书在聊天时把林朝阳当评委的事说了出来,林二春夫妻俩对于评奖这种事不了解,只知道别的评委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只有自家儿子二十多岁就跟他们平起平坐了。

“这个评奖到时候能在报上登不?”张桂芹问。

“会登的,不是报纸,是杂志。”陶玉书回道。

“那有朝阳的名字没?”张桂芹又问。

“应该有。”

“那你到时候给我买一份。”

陶玉书嘴角露出轻笑,其实她心里早已猜到了婆婆的想法。

下午两人回到华侨公寓,林朝阳换了身衣服想去床上躺一会儿,陶玉书却抱着书在书房学起了习。

“都要毕业了,还学啊?”

“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了,我不想考的成绩太差。”

这个大概就叫偶像包袱。

看着妻子勤奋刻苦的劲儿,林朝阳也打消了睡一觉的念头,坐在她的对面,专心写起了小说。

他的新小说写了好几个月还没写完,最近半年确实是有些懈怠了,得抓紧点时间。

元旦前夕,陶玉书完成了大学四年的最后一门考试,五天后成绩出炉,她依旧是燕师大中文系的第一名,论文答辩同样是第一名。

元旦后第二个周四,燕师大在学校礼堂举行毕业典礼,林朝阳特地去见证了陶玉书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发言。

等毕业典礼结束后,陶玉书还没来得及跟林朝阳分享上台发言的心情,也没来得及和同学们互诉衷肠,便被系里通知去领分配派遣书。

从办公楼里出来,陶玉书表情平淡,她的毕业去向早已定好,今天不过是走个形式。

可其他人就不同了,拿到派遣证后有人欢喜有人忧。

“玉书,你去哪儿了?”同学们围着陶玉书关切的问。

“我是文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