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辣笋腌菜。据说当年伟人开国宴,招待亚非拉各国领导人,就把这道菜就在人民大会堂上当作开胃小菜呈现。可惜,他们连玉罕族的名字都没提过,只把辣笋腌菜说成玉罕族所归类的那个大族的特色菜肴……”
古阿子听到林鹰说的这番话,欣慰地笑了。
即便是他徒弟陈潇,对玉罕族的文化感兴趣,也只是在认识自己并对手工竹制品产生兴趣之后,才开始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
平心而论,陈潇对他这个老头子很好,花了很多金钱和心血发扬玉罕族的手工竹编技艺。在禹城博物馆举办特殊展览、推举古阿子成为国家非遗传承者,包括今天在运夏市大剧院开展公开日活动,教小朋友玉罕族的竹编技法,也是陈潇利用自己的人脉安排的。
但陈潇只对手工感兴趣。
当年,他在山里旅游时,玉罕族的村民们就邀请陈潇吃过当地的不少美食,让陈潇感动不已。
可惜他根本吃不惯。到最后,陈潇看到那些被碾碎的鱼虾糜,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反胃。他还酒精过敏,喝不了竹叶香酒。
对于玉罕族的传统美食和酒文化,陈潇只能说他心存敬意——然后敬而远之。
来到运夏市生活后,除了陈潇,古阿子也认识了其他的朋友,收了另外几个徒弟。他曾邀请这些人来自己家用餐。
在他看来,老婆子做的玉罕族特色美食,可是非亲密好友无缘享受的上品佳肴!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朋友来古阿子家吃了一顿饭之后,下一次,倘若他再叫这些人上自己家吃饭,这些朋友总会先礼貌地笑一笑,然后百般推脱,放鸽子的理由千奇百怪。
“老古头,晚上去不了了,我的电瓶车骑到半路没电了!”
“老师,不好意思,我舅舅一家突然造访,我得替我妈准备食材招待他们!”
……
大徒弟陈潇最客气,总拗不过自家老婆子的邀请,只要一邀请就必然上门。餐桌上,陈潇因为害怕驳了老师的面子而强行下咽的脸色,让古阿子印象深刻,甚至同情起他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