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莱坞入场,不过是新的斗争的开始,甚至比之前的斗争要更加剧烈。
之前的话,诸如华谊等影视力量尚且能够吃到经济增长,电影市场随之惯性增长,还有好莱坞扩大市场的残羹冷炙。
做大市场做不到,但是跟着喝口汤,还是可以的。
现在三通娱乐和好莱坞一块做大市场,市场增速从被动转入主动,还是双驱动,对于有进取之心的影视公司是一件好事。
但对躺着赚钱的公司,无疑是大坏事。
而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内部被压迫,凭借内部无法摆脱束缚,这些人并不会甘心被市场出清,会用各种办法进行反抗,甚至不惜勾结外部势力。
韩三平依然没提醒,提醒也没用,沈三通要自己去感受,聊起了谈判事宜:“现在谈判关键点,就在于敲定发行细则,你还是认为细则不能松口?”
沈三通点头:“如果美方光明正大,完全可以同意细则,如果他们始终不同意,说明心里有鬼。”
韩三平道:“今晚有个餐会,双方再敞开谈一次,不过我估计不乐观。”
沈三通说:“不能拿到同等待遇,宁可退回原点。”
晚上。
沈三通出席了和美方会谈的餐会,如今电影方面能有一定输出能力,只有三通娱乐,所以他的意见很重要。
前世谈判结果是每年的引进额度将增加14部,限定3d或imax格式,同时将分账比例从13%提升至25%。
细则很多,不过最重要一个是进口片数量,另一个是分成。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主要是好莱坞进攻,中国被动防守。
这一世,进口片谈到了增加20部,可以不限定格式,意味着好莱坞最好的电影,可以畅通进入中国市场。
相应的人就是美国也要在发行方面做出让步,要对细则做出规定。
这是双方谈判中的最大分歧点。
谈判中,中国一直强调双赢。
本身就自信,每年引入的好莱坞电影,都是经过市场筛选过最好的,只是要求美国也秉持共赢,让华语电影能有一个公平待遇。
也尊重现状,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很大的份额,而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发行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华人社区,所以就从华人社区入手。
这对美国自身也有好处,多元文化,文化多样性,少了华语片,如同拼图少了一块。
华语电影进入,美国观众也可以获得更多元的电影选择,丰富观影体验,而好莱坞也能在多元文化中找到新的创作灵感。
同时,东方理念,和好莱坞擅长的爆米花电影,有所区别,文化碰撞,能迸发出更多文明的火花。
就像美国院线既有《钢铁侠》,也有印度宝莱坞专区,中国也要求聚焦华人社区,在洛杉矶、纽约打造“华语电影橱窗”。
这也能满足数百万华裔的情感需求,更能让更多美国普通观众多出一种选择。
众所周知,华人社区的经济潜力很强,华人群体有强大的消费能力。
发行华语电影可以带动周边消费,促进当地经济。
同时,通过华人社区逐步扩大影响,双方可以有更多了解,通过合拍片方式,实现更多文化交流。
华语电影可以作为文化教育的工具,促进跨文化理解,为美国培养未来的多元人才。
双方还有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同利益很多。
华语电影的成功也不会抢占好莱坞的市场,中国最大档期是春节档、暑期档,美国是暑期档和圣诞档期,暑期档开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市场可以互补。
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共赢。
如果说中国是希望共赢,美国态度就有些又当又立。
对于中国市场当然是垂涎三尺,但是到了自己开放市场的时候,又扭扭捏捏。
圆桌上。
美方代表雅各布直接道:“沈,电影方面耽误太久时间,这本来只是我们双方谈判的甜点,我们各自领队都需要一个结果,不能因为电影而破坏合作的主基调。”
先给沈三通悄然扣了一个帽子,双方最迟明天就要把协议谈好,否则要开天窗。
现在就是沈三通不松口,他的意见又很重要。
沈三通直言不讳说:“我就是把你们想的太好了,专访被摆了一道,现在我就往最坏的方向想,大家把事情摆在明面上。”
雅各布不接锅,顺便卖了个人情:“专访是《好莱坞报道》个人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报道自由。当然了,我们也展现了诚意,没有让这个报道发酵,影响我们的关系。”
沈三通懒得吐槽,一边鼓吹新闻自由,然后又能控制新闻传播,道:“你们是为了选举。”
这次贸易谈判,有作秀的属性。
2月11日,象党大统领候选人罗姆尼赢得了该州11日举行的初选,得票率为39%。
而有民调显示,自11年9月以来,罗姆尼的支持率达到50%,逼近米歇尔丈夫。
当年喊出来“我们可以改变”,四年过去了,不能说没什么改变,也是改变的不多,确实不咋地。
14日,双方发表了《关于加强双方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
时间点恰好是初选结束后三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