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 分卷阅读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2(1 / 1)

就和现代的公司一样。 年节前后, 走走留留,人事方面的变动,总是最多的。 矾楼这边儿, 自然也不例外。 西楼这边, 这两日走了两个人。 一个是负责茶水间烧水的廖娘子, 一个是原本在三楼侍候的侍女苗翠儿。 廖娘子离开, 是因为家里的小儿媳妇儿生了个双胞胎孙子,夜里孩子哭的厉害,儿媳妇儿一个人照应不过来。 她要回家伺候月子, 照看双胞胎孙子。 还没生的时候,便跟大管事曹顺心说好的。 原本,刘西施想接替她的位置, 不过大管事没同意。 如今在西楼负责茶水间的是蓝娘子, 她原是在中楼那边儿伺候的。 是大管事曹顺心专门给调过来的,听说还会分茶点茶的手艺。 杨蔓娘跟其接触的不多, 也就接水的时候搭过两句话,不过倒是能感觉得到,这是个性子极为温婉的妇人。 而苗翠儿则不同, 她原本是因为病了才请的假。 之后, 病养好了,也没来。 大掌柜曹顺心打发人去问,她却又突然说不来了。 杨蔓娘听吕小娘说,似乎是病好之后, 家里给安排了相亲, 还相成了。 倒是暂时不方便再出来做活儿了。 之后辞工拿东西的时候,苗翠儿本人也没来,而是她娘来随意说了一声儿, 还要提前把工钱给支走,大管事曹顺心不同意,说月底一起结账,她娘不依,还闹腾了一会子。 可把大管事曹顺心给气的不轻。 所以,原本只是暂时兼职三楼活计的杨蔓娘。 倒是成了正式的。 工钱也提升了一倍,一个月能拿五百文钱。 这可把原本就看她不顺眼的王巧娘,给嫉妒的不轻。 每每看到杨蔓娘,都忍不住要撇一撇嘴儿。 反正,怎么说呢。 就。 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 杨蔓娘想,若是她当初刚穿来大宋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到五百文的薪水,怕是做梦都能笑醒了。 不过,现在这样也不错嘛也挺不错的。 活计很清闲。 三楼的两个雅间,西域苑长期都空置着的。 望舒阁那边儿是皇城司的长包房,也并不难伺候。 那位傅劲光指挥使,一个月里能住个十日就不错了。 而三楼,一般人又都不能上来。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ì????ū???e?n?Ⅱ?????????﹒???o???则?为?屾?寨?站?点 所以很多时候,三楼都只有她一个人。 是矾楼最清净的所在。 干完了手头的活计,她甚至能够站在三楼的飞廊上,乘着没人的时候眺望眺望皇宫内院的景致。 颇有一种凿壁偷光的感觉。 照旧开窗通风,用蘸了芙蓉清露的水,将书桌和书架上的浮尘都擦了一遍。 又将烛台上前一天燃了一半的秉烛取下,准备换上新的。 杨蔓娘打开灯烛匣子,才发现昨儿个领的秉烛竟用完了。 倒是乘着还不忙,得去一楼的物资坊再领上几支。 收拾好打扫用过的工具,关上望舒阁的门和窗户走了出来。 杨蔓娘一路顺着楼梯,从三楼走到二楼,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耳边的声音,也渐渐开始嘈杂了起来。 小二和侍女们,忙着招呼客人。 两边的雅间里,吟歌赋,行酒令。 不时的,传来乐舞丝竹的声音和客人的高谈阔论声儿。 杨蔓娘将用过的水盆儿放回杂物间,又去茶水间,从蓝娘子那里接了一竹杯子温开水。 三两口喝完,便顺着楼梯,下到一楼的通堂。 相比于二楼,西楼一楼的通堂完全称得是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蔓娘一路走来。 穿着绸缎衣裳的酒楼客人们,三五成群,或吃着酒宴,或划拳行令,玩儿叶子牌,亦或者凑在一堆儿,意气风发的讨论着天下大事。 每个桌子的周围,都围着一圈儿等着赚赏钱的人,有那卖小吃的,卖熟水的,跑腿儿取东西传话的,还有那附近街坊上的妇人,腰上系上青花布手巾,高绾发髻,主动抢着侍女小二的活计,为客人提供换汤斟酒的服务,来换取赏钱。 不时的,还有厮波们借酒楼的场地,向客人兜售果子和香药。 好些桌子前,还有那主动上前献唱的札客。 热闹的如同一幅矾楼夜宴图。 杨蔓娘一路穿过热闹的通堂,来到西边最里间儿的物资房。 这里是没有客人的。 “咚咚咚!” 轻轻的敲了敲物资房的门。 按说,一般领取秉烛这些东西,都要去北楼旁边的四司六局的。 不过,事情总有个变通的法子。 冬日里不比夏天,晚上本就冷,偶尔客人多顾不上的时候,有些东西也可以在一楼的物资房暂时先领了用。 之后,第二日再去油烛司那边儿。 多补一次兑牌就是了。 “吱呀”一声。 门从里面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身材干瘦的老年男子,身上穿着一身儿闷青色的账房长袍,沉着脸面无表情。 他叫元伯,是专门掌管西楼物资房的老账房。 “元伯。” 元伯没有应声儿。 他是个高度近视,每次看人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凑很很近才能认出来。 加上他又有些驼背,说话也总是面无表情阴沉沉的。 侍女们平日里对他都有些怕的。 杨蔓娘打了声招呼,便站在门口,神色如常的任由对方眯着眼上下打量。 半晌。 元伯方才认出了人,问道: “你是三楼的侍女杨蔓娘?来要领什么东西?” “是我,元伯。望舒阁里的富贵芙蓉纹秉烛用完了,您这儿给我先领上六根吧。” 元伯点了点头,转身。 让杨蔓娘进屋: “自己去拿吧,我记得那缠芙蓉纹的秉烛,就在最右边上面的木架子上。” 元伯显然有洁癖和整理癖。 物资房的面积不大,也就五十多平多米左右,里面却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各类物品没有一丝杂乱。 三面墙的木架子上,虽然放着大大小小二三十样儿酒楼常用的东西,譬如,各自碗碟,秉烛,桌椅板凳,桌布,花架,窗帘儿,茶壶茶具,分酒的酒具等等。 但却都摆放的井然有序。 所有茶壶的壶嘴儿,都是统一向南。 桌椅板凳,也是摞的整整齐齐。 就连消耗最快的秉烛,也都码的规规整整,按着不同的花纹和规格大小,放在不同的木架子上。 让人看着就觉得很舒服。 元伯这么大年纪,保持这里的干净有序,自然是很不容易的。 踩在准备好的小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