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 分卷阅读17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8(1 / 1)

大姐,反正活儿也不多了,不然我来做,你去书房写稿子吧!” 前些年在南熏门的时候,姐弟三个每年冬天就靠吃各种腌菜叶子过日子,所以,老三杨盼娘腌菜的水平还不错。 “没事儿,一起腌吧,等腌完了我再写。” 杨蔓娘摇了摇头道。 她这两日脑子有些倦,就想单纯的干活儿换换脑子。 “大姐,如今神仙妹妹离开中原去和亲了,那以后,她还会回汴京吗?她和十七郎还会有机会见面吗?” 作为《杨卿臣的随身师父》的忠实读者,作为十七郎和神仙妹妹的cp粉,老三杨盼娘还是没法接受两人就这么分开,手里一边干活儿一边忍不住旧话重提,想从杨蔓娘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唔。” 看着一脸好奇的妹妹,杨蔓娘倒是难得的又来了兴趣。 勾出一笑,反问道: “为什么是她回汴京?难道十七郎不可以去西夏吗?” 第84章 “啊?十七郎去西夏?真的吗真的吗?他要怎么去啊?是做使节吗?” 杨蔓娘话音刚落, 老三杨盼娘便瞬间激动扔下手里的盐罐子。 双眼发亮的道: “哈哈,大姐,他们俩真的还能再见面呀?他们后来是不是在一起啦?” “额.......” 面对喜笑颜开的老三杨盼娘, 一连串的连珠炮式的提问, 杨蔓娘顿时噎住了, 脑子有些混乱。 我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吗?额, 莫非我说的真的是这个意思? 问:和忠实读者住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答:随时随地有被套话剧透的风险。 解决办法: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对了,马上入冬了, 你们文绣院冬天放长假吗?” “到过年才放假哩。对了大姐,神仙妹妹......” 显然,转移话题失败。 杨蔓娘正头痛的时候, 外面传来了有节奏的敲门声儿。 “咚咚咚, 咚咚咚!” 杨蔓娘顿时松了一口气: “我去开门!” 来人正是东主朱旭,不过他还带了一个人。 “杨娘子, 这位是之前我跟你说的那位春月班的班主。” “林班主,这位便是墨瑾公子。” 门一开,朱旭便连忙给双方介绍道。 “鄙人林春月, 见过墨瑾先生。” 这位叫林春月的班主, 年纪约莫二十三四岁,长得非常的秀气,脖颈尤其的修长,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子说不出的风流雅致, 看到杨蔓娘年纪轻轻, 微微有些惊讶过后,便率先拱手行礼。 半个月前,朱旭便跟杨蔓娘提过, 说《杨卿臣的随身师父》太火爆了,汴京最出名的春月班打算将其改编成戏曲,问她是否同意,当时杨蔓娘考虑比较了一番后答应了,原本她是不打算彼此见面的。只是对方非常客气有诚意,想上门感谢,而且这个年代的人都是很注重礼数的,杨蔓娘若是反复推拒倒是显得瞧不起人了。 所以,便有了今日的拜访。 “唔,幸会幸会,二位请进来坐吧。” 杨蔓娘连忙还礼,将人让进了前院客厅,让老三杨盼娘上茶。 “知道先生喜静,原本不该唐突上门打扰的,只是先生允许春月班改编十七郎和神仙妹妹的故事,我心中实在欢喜,先生为人大度敞亮,我却不能不懂礼数,所以今日便略备薄礼前来,感谢先生给春月班这个机会,还望先生不要怪我唐突,敬请笑纳。” 这个年代的人,做事讲究规矩和礼数。神仙妹妹和十七郎的故事,可以说是传遍了汴京,有非常好的受众基础,是改编戏曲的绝佳本子,基本上,汴京就没有哪个戏班子不想争取这个机会的,所以林春月得到了这个机会自然激动,自然也必须亲自上门感谢,这是做这一行的规矩,否则将来也会被同行耻笑。 “林先生不必过谦,我也是久闻春月班的大名,看过你们的《罪虬龙》和《打金雀》,知道班主有这个能力改编,才将话本儿授权的,这次也算是互相成全吧!” 杨蔓娘这话倒不是客气,这几个月随着《杨卿臣的随身师父》越来越火爆,有五六家戏班子都托人问这个事情,她一直都没有答应,如今的她倒是不缺银子,自然不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东西让人胡乱糟蹋,也是精心挑选对比之后,才选中了春月班。 “先生这话,实在让春月荣幸之至,我一定会好好改编,务必不辜负先生的信任。” 林春月顿时脸红了,连忙起身行了一个大礼。 达者为师,杨蔓娘虽然年轻,但是在话本儿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林春月能得到她的肯定,自然是心里高兴至极。 之后,在朱旭的陪同下,二人一边喝茶,一边又深入的聊了聊话本儿的改编,差不多一个时辰,林春月才一脸意犹未尽的告辞了。 送走了朱旭和林春月,天都黑了。 杨蔓娘最后到底没有再和老三一起腌菜,而是回到了书房赶稿子。 温暖的书房里,她坐在玫瑰椅上,一边研磨一边写后续的情节。 虽然最近收到的很多读者来信,都要求她继续写神仙妹妹去西夏的过程。但既然十七郎是话本儿主角,这又是一本男主事业文,那男主就不能过度沉溺于男女私情,神仙妹妹的事情,从和亲之后,自然也就告一段落了。 不过,这件事对于十七郎也不是没有任何影响,最直接的便是他不再笑了,其实他本来就是比较沉默的性子,只是如今性格变得越发的冷峻了,任何人都难以亲近,从名满京华的十七郎变成了冷面中书侍郎。 但是对于朝政的处理,他却越发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成为皇帝最信任也最最器重的臣子。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在皇帝的支持下,一路做到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的位置,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刷新朝政,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繁重的朝务上。 五年又五年,赏识他支持他的皇帝驾崩了,立了九岁的心爱幼子为新帝,那时候的杨卿臣已经荣升相位,为了保证幼子能顺利继位,先帝临终前,封他为顾命大臣,太子太傅,同时又加封他为摄政王,枢密院太尉,掌管全国兵马。 此刻的十七郎,已经二十九岁了,十年的为官生涯,让他整个人更加的深沉内敛、举手投足间气场强大,他站在了帝国的顶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被新帝尊为相父。 但是他依旧孤身一人,这么多年,偌大的摄政王府,依旧没有一个女主人,让无数汴京女郎为之神伤。 年幼的新帝即位,边境毫无意外的蠢蠢欲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