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5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59节(2 / 2)

宋从心这些年来一直走南闯北、四处征战,她当然也有几个常用的身份,但在明摆着外道已经针对她设下险局的情况下,这些身份最好还是不要使用了。宋从心领取了一个空白的身份,这个身份只有最简单的户籍与名字,还未在世间真正行走过,需要她自己经营与培养。

这个身份名为“图南”,“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衡州青川人氏,出身小户人家。

通常来说,为了方便行动,仙家弟子行走人世的身份大多都是江湖客。因为江湖客会武术多正常啊,但宋从心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隐藏身份进行调查,江湖客容易被百姓防备,她还是要选择一个更亲民的身份。

宋从心决心扮演一个连续落榜十年、整个人都显得十分丧气的武考科举生。

虽然被家里取了“图南”这种志向远大的名字,但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怎么想都做不到嘛,还不如摆烂。

宋从心顶着白水阁同门空白的表情与诡异的眼神,坦然自若地从藏宝柜中挑了一张清秀白净但是因为撇着八字眉所以怎么看怎么丧的脸。仙术可以变换容貌,但调查外道时最好不要,因为有掉马的风险。这种时候,可以完美贴合面部的天蝉玉髓制成的面具便是仙门弟子的首选,这种面具哪怕是将带有腐蚀性的毒液泼上去,其材质也会呈现出真实的受伤效果,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宋从心带着自己的新身份离开了山门,然而没走出多远,粟米珠中的强圉令牌便突然收到了一条消息。

相比起目前大家都在使用的“板砖”,被开小灶的宋从心手里的令牌便是仍在开发改良中的第四代“强圉(yu,第三声)令牌”,其大小已经缩成了盒子的样式。不过因为强圉令牌的制作材料难得,目前“九州列宿”筹划的弟子还没有找到更廉价的替代品,因此只有少部分人拥有强圉令牌。虽然宋从心知道令牌都是以天干地支为名,但她偶尔还是会腹诽这些名字太过晦涩难懂,流通性不强。

宋从心取出了令牌,发现居然是梵缘浅传来的短讯。

梵缘浅在短讯中表示,自家师父已经收到了无极道门掌教的传讯,她准备起身前往幽州一趟,问宋从心是否愿意同往?

宋从心不知为何,看到这道讯息时突然吐了一口气,她这才发现,虽然她一直说着没关系,但脊背却始终紧绷着,不曾有一刻放松下来。

她其实还是害怕的,哪怕表现得很勇敢,她也依旧害怕。

所幸,无论是师父还是友人,都不会让她一人独往。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她认认真真地落字,如此回复道。

“等我,我这便到。”梵缘浅回道。

第102章

幽州,咸临国,安武城。

幽州位于神州大陆版图偏北的地带,衔接最荒凉的北州,因此幽州虽然算不上荒无人烟,但也是地广人稀。此世皇权与仙权并列,寻真问道之人多矣,因此民间风气较为开放,崇武之风盛行。虽然民间江湖还不到侠以武犯禁的地步,但各大城池都能随处看见行者打扮的旅人佩剑负枪,自街道上走来走去。临街的酒家也敞开大门做各方的生意,毕竟明明生活很拮据但出手一个比一个豪爽的游侠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当然,还有一大部分收入来自店家店门前挂着的“损坏店内物品十倍赔偿”的招幌子,毕竟侠士都要脸面,谁都不想闹完事后逃债,转头就被店家客客气气的画下来挂在大堂供人观赏。商贾这类披着人皮的老狐狸最懂得如何杀人诛心。

平民百姓看见这些武者也不会露出惊奇的表情,只会小心避让,以免冲撞到这些说得好听是血气方刚、说得难听就是容易火气上头的“江湖游侠”,随后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情。没办法,谁家的粮食都不是大风吹来的,被生活压弯了脊梁的平民根本没心情去关心与自家无关的事情。

在一间中等层次的酒楼大堂里,就坐着两名江湖侠女。两人都穿着利落的深色短打,腿脚与袖口都用襻膊捆住,这是为了方便劳作与活动——话本故事里那些长衣广袖还飞檐走壁的大侠都是骗人的,仙门弟子在护体劲气没能圆融运转之前也不敢穿得这么风骚。要知道丝织物都是娇贵的布料,稍微刮着蹭着那整件衣服便都不能看了。那些行走江湖敢于穿白衣的,要么家财万贯,要么一天二十四小时真气流转……

坐在大堂内的两名侠女都仅用发带挽着长发,一人把头发绑成蝎尾辫置于身前,发尾坠着一朵绢花;一人则高束着马尾,用锋利的刀片发饰别着,只要抬手一摘,看似精美的发饰立刻就能

变成杀人的凶器。

远远望去,只觉得两人气质不凡,令人顿生结交之心,然而走近一看,便见这两人一个满脸憨气,一个满脸丧气,看着就莫名晦气。

这两人自然是易容变装后的梵缘浅与宋从心。此时两人坐在酒楼里默默地啃着麦饼,这种麦饼量大管饱,但是里面麦糠的分量占了不少,味道谁吃谁知道,吃了还拉嗓子。然而做戏做全套,从进入幽州边境开始,宋从心与梵缘浅便已经大隐于市,进入自己的新角色了。

宋从心扮演的“图南”是一名屡次落榜的武考科举生,梵缘浅扮演的“阿和”是一名掮客,也便是为买主与卖主商定买卖的中间人。

这两个身份都不是什么出手阔绰的人,因此两人同行也只点了两碟小菜,就着麦饼慢慢地吃着。

即便知道桐冠城出事,心急如焚的宋从心也没有直奔桐冠的方向而去。在明知对方布下了针对自己的死局的情况下,这么做跟自投罗网没有多大区别。宋从心绕了个弯,跟梵缘浅来到距离咸临国帝都不远的安武城,联系上驻扎在这里的无极道门俗家弟子,试图打探一些消息。

首先,让宋从心第一次意识到上清天与元黄天之间有着巨大时间差异的一点,那便是距离九婴灾变事件已经过去了十年,上清界对此事件的余韵未消,凡间界却已经沧海桑田。九婴灾变事件之后,大夏与咸临爆发了战争,边境拉锯战持续了将近三年。

这十年内,咸临第一世家谢家没落,各大强权世家覆灭,而十年前行走幽州之时还颇具名望的宣白凤公主并没有众望所归地继承大位。在俗家弟子调查到的情报中提及,宣白凤公主领兵在外时被世家弹劾,罗列罪名近上百条,宣怀王责令白凤公主卸甲回京为自身辩护,被白凤公主所拒。而后,白凤公主被判处大逆,被剥夺皇储之身,那些追随她的将士也被打为叛军,此后便再无音讯。

谢家受白凤公主谋逆之事牵连,族中部分子弟被判死刑,部分流放,另一部分没受牵连的弟子则站在了别的阵营或是罢黜。这一点,俗家弟子怕仙门弟子不知朝政便特意点明了这一点,宋从心这才知道,这个世界很少有“诛连”的说法。

这一点与宋从心前世所知的三国有点类似,同一个家族的弟子站在不同阵营之上为自己认定的明主出力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阵营不同的族人权场相逢也会彼此算计,下死手也不算少见。有些世家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延续,甚至会在站队中投注多方,以此为家族留一条后路。

谢家是传承久远的大世家,经此一遭虽然元气大伤,但到底还是留存的火种,只是放弃了在咸临国内地领地,举族迁移至咸临南方的罗素国。

宋从心翻看这些情报时只觉得心里发沉,她发现长公主在位时期,咸临国政处于一个“君强臣弱”的境况。而在持掌兵权的长公主被罢黜、宣怀王已经年迈、皇室没有强而有力的皇储的情况下,按理来说应当过度到“君弱臣强”的阶段,但咸临国没有。各大世家都很安分,仿佛各家联合弹劾长公主便是他们濒死前破釜沉舟的最后一击,而咸临国备受敬仰爱戴的,竟然是一位国师。

“这个‘国师’又是什么角色?”关于国师的情报十分模糊,只知道他不轻易现于人前。而且,对方似乎是个修士。

修真者修为越高,距离红尘便会越远,因为这本就是一条令生灵超脱命途因果与死生轮回的天之道。从请报上来看,这位国师便很有修士的风范,他时常闭门不出,不与朝堂结党,不与人间干政,看上去无欲无求,两袖清风。

但,担任“国师”便代表着将自己命途挂靠在一国之上。人间气运系于一身,任何举措都牵连因果无数,这便注定对方再无法走上天之道。

这位国师难道是宁可沉沦泥淖、自毁仙途也要福泽一方的圣人吗?宋从心觉得有些微妙。

当然,对于拿到手中的情报,宋从心并没有尽信。在内门都有可能被渗透的情况下,对掌控力度远不如内门的凡间界,她需要随时保持警惕。

安武城的茶楼中没有打听到有用的情报消息,宋从心和梵缘浅打算前往帝都,调查一下咸临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和,你怎么看?”宋从心问梵缘浅。

梵缘浅下意识地想要双手合十,随即又很快反应了过来,虽然已经破了闭口禅,但习惯使然,她还是不太爱说话:“百罪加身,真也?假也?”

确实,这也是问题所在。而且还有一个疑点,管事弟子曾经说过,无极道门遣去桐冠城教化百姓的两名俗家弟子都被宣怀王以“赞誉”的方式宣进了京城。若白凤公主当真被判处了谋逆,连追随她的军队都被视作叛军,为何独独这两名俗家弟子例外?

除非,宣怀王知道这两名俗家弟子的身份,不想惊动或者说不想得罪无极道门,故而调离了他们。

“也就是说,桐冠城的‘失踪’,宣怀王至少是知情者。”

“宣怀王年轻时颇具英名,他若是懂制衡之道,不可能不知道打压皇储会造成格局动荡。若这场祸事是为了皇权争夺,他见不得日渐作大、分薄自己权利的‘四十年太女’,那他手中必定是还有一枚能够在罢黜皇储后制衡世家的旗子。”宋从心远目道,“那国师会是那枚‘棋子’吗?”

宋从心不知道,梵缘浅自然更不知晓,如今越调查谜题便越多,却还没有能够串联起来的线索。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