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你弄的?这得十几斤吧,也太厉害了。”
刘夏莲一寻思,木耳种植才是出路,就这附近大几十里地,每年收购上来的野生木耳也就是一两千斤,价格那也是相当的贵,六七块一斤,寻常百姓吃不起,都往关内运了。
但是野生木耳有个问题,因为浇水全部靠降雨,所以生长的不均匀,个小、肉薄,口感远没有种植好的,因为种植的天天喷水,生长的快。
只是天天浇水太麻烦了,二丫家里有井,上个月村里刚刚也通电了。
“二丫,你没事的时候再多弄点,把你家后院两亩地都种上木耳,我让刘大强给你设计个电泵喷水,一拉电闸就能浇水,也省得你天天拿喷壶浇水,怪麻烦的。”
二丫一脸的不可思议:“我还以为姐会骂我,没想到你还很支持我。”
附近各村都有自己的薪炭林,手臂粗的树就是烧火用的,这样的树用来种木耳再合适不过,刘夏莲打算让二丫先做个实验,如果成功了再大面积的推广。而且木耳不挑树,砍伐下来的淘汰果树,没啥用途的,都能用来种植木耳,变废为宝,甚至锯末,棒子芯花生壳打碎了都能作为种植材料。
“大丫,最近也没啥事,你好好陪陪二丫,在家玩几天,这几天我在家收苞米,也不出去了。”
翌日大清早的天刚蒙蒙亮,李二愣家里聚集了二十多号人,辆老驴子车,也没外人,来都是自家亲戚七姑八姨的。张二妮的婆婆从家里做饭,李二楞和张二妮带领人马赶奔自家苞米地。
地界都是简单的小石头划分的,不是本人还真搞不清,有时候忙乎半天掰掉了别人家的,不仅仅没功劳,还会打架。
第298章 附近村子也想发展
李二楞说:“今天中午吃猪肉炖酸菜,蘑菇炖小鸡,放开了吃,买了十斤好肉,杀了两只肥鸡。”
二愣表哥王小七不相信:“咱们多少年的关系了,你抠搜的啥样我还能不知道,来你家走亲戚就没见过肉。”
李二愣老脸一红:“那还不是穷闹的,今年不同往年了,今年三亩黄瓜,二亩豆角卖了两千好几,现在还在收尾。这二十亩苞米估计能卖六千,还能少了你们肉吃。”
本家亲戚大多数都是李家屯的,老婆家亲戚大多是张家屯的,这些亲戚也都好起来了,比去年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但是王小七家还和以往一样,穷的很稳定。
掰棒子的间隙,王小七就问李二愣:“这个泡菜厂收外村的货吗?”
“收啊,野菜、药材、木耳、蘑菇等干货都要。”
“不是这个,我说的是黄瓜、豆角、苞米这样,我想种了卖到泡菜厂去。”
“这个啊,暂时别想了。泡菜厂担心老百姓种地胡乱用农药,所有农户必须提前登记,按照要求用化肥农药才行,县里的检测车都开到村口了,而且一旦检测出来影响的可不是一家两家,是整个村,所以大家都不敢胡乱用农药。”
“我这家里穷的稳定,也不是个事,有什么好办法没,帮忙想想。”
“有啊,你家女儿不是十八了啊,家里要是没啥事就去泡菜厂打工吧,一个月底薪四十五,加上奖金怎么也六十多,包吃包住。”
“这行,回头我就让她去报名,不过这也赚不到大钱,有什么赚到大钱的途径没。”
李二愣一琢磨,忽然灵光一闪。
“我记得你家不是有十几亩低洼地啊,大片的水塘,种水稻都不咋行。要我说啊,你就养大鹅,现在才农历六月份,你养个几百只,到过年也能卖了,谁家没个万把斤的苞米啊,养大鹅利润还行。”
王小七家的院子距离水塘不过一百多米的距离,这不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吗。
“养了容易,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吗?”
“有啊,还是刘夏莲,她家那开着好几家饭店,天天收大鹅。”
王小七挺心动,一只大鹅六七块钱,如果单纯杀肉吃也就是四个月左右就够了,而且鹅是草禽,消耗能承受,利润还可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