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葛君暉缠绵病榻,再也无法习武,犹如飞鳶断翅,凭风亦难起,为求自保,只得自甘堕落,任由朝堂永不绝断的阴谋阳谋彻底掩埋过往荣光,自请搬离东宫,过上有名无权的日子。
「差不多?」姚瓚闷声道:「挺好的。」
那药毒性霸道,无从根治,彷若水蛭附体,一丝一丝剥夺寄主生气,直至掏尽身亡那日,太子方能解脱。
差不多,已是对他最好的结果。
小贵子是打小服侍太子的近身太监,跟着出了宫,一样贴身伺候,很受重用。今日,太子得了姚瓚回来的消息,就让他去门口等着。
果然,才过晌午,他就望见世子爷与小公子一齐出现。
「世子、小公子,您们来了!」小贵子眉开眼笑,提起袍角越过厚厚积雪,往两人跑去。
「不必相迎。」翻身下马,姚盛扫了眼太子府前的雪堆,问:「怎么不派人把雪清了?」
小贵子挠了挠脸,边引着两人入府,边无奈地说:「前阵子三皇子来找过太子爷,待三殿下离开,太子爷就让我放点下人出府,往后下人分例就按寻常皇子的标准来,这才一时没顾上大门积雪,我等会就让人来清。」
皇子党争愈演愈烈,一日乱过一日,当中尤其三皇子、四皇子最为强势,不必景明帝明示,朝中大臣心知肚明,新皇定从二人中脱颖而出。
太子爷的存在,顿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先是逼人搬出东宫,再来连东宫分例都忍不了,三皇子真是心急……」
姚盛话没说完,姚瓚就是一声厉吓,打断了他:「阿盛慎言。」
姚盛挑眉,面露无辜地说:「阿兄别紧张,我是指近日天灾不断,国库开销庞大,三皇子心急,来劝说太子节省开销,与民所苦。」
「你呀……」姚瓚蹙眉,语气沉重:「你可知平日我与王爷都不在长封,你这张嘴要惹了事,我们是鞭长莫及,连救都来不及救。」
兄弟俩人面貌皆与承王相似,剑眉星目英气凛然。可再细看,便能发现姚盛五官轮廓更加细腻,是继承于母妃的精緻,姚瓚面貌则是粗獷强势,不怒而威。
姚盛不怕大哥的黑脸,慢悠悠地说:「我要真是乖巧听话,做事循规蹈矩,你才真是来不及救我。」
姚瓚愣了下,木然别开望向姚盛的眼,良久无语。
旁人皆道,他与承王过分宠溺姚盛,将人捧得骄纵混帐,半点将军府的气度都没有。却不知姚家的生死,全系在他们口中的顽劣子弟身上。
景明帝年岁大了,曾经英明睿智的帝王对自己无比自信,清明眼眸放眼天下,能轻易分辨善恶忠奸,丝毫无惧于放权于能臣,一点点将他们拉拔成苍天大树,共同扶持起大周盛世。
可而今的景明帝,已成衰老的狮王,眼花了,牙钝了,曾经锋利的爪子磨平大半,再也无法游刃有馀地驾驭老臣。放出去的权势一夕反噬,犹如悬在大周头顶的剑,稍有不慎便会劈斩而下。
当中,景明帝尤其忌惮手掌兵权的承王。
为了制衡承王,他抬举了三皇子的外家,张家家主为龙虎将军,强硬分去铁狼军一半的资源,这几年隐隐有了分庭抗礼的气势。
此举在姚瓚与姚方源看来,虽对他们有害无利,可真心为大周着想,也明白这是必要之举,一国武力断然不能单独依靠一隻军队。
唯一让他们对景明帝心生芥蒂的,是为了严防铁狼军异动,他想方设法阻拦姚盛踏出长封。
先是太子伴读,再是有名无权的锦衣卫指挥使。姚盛而今二十又二,父亲兄长皆是纵横沙场的大将,他的生命却从出生那一刻,就以皇恩为笼,禁錮在皇城之下,未曾踏出过长封。
寒风抚过,姚瓚面颊一凉,被化开的雪水打湿一片。他抬起头,入目是灰白的天,银白的地,远处山峦烟嵐氤氳,万物苍茫肃穆,堪称绝景。
可再美的景色,看久了,终究不復初见的惊艷。
姚瓚用力地闭了闭眼,无比坚定地说:「长封太冷了,我与父亲的驻地那边温暖不少,以后有机会,哥带你去看看。」
姚盛一笑,嘲讽散尽,疏懒温和,「那我可等着了。」
前年,三皇子愈发势大,看不惯与太子交好的姚家,便将本就拮据的军费大半拨给张家,馀下的不过杯水车薪,堪堪果腹,根本不够铁狼军度过严冬。
走投无路之际,原本混吃混生,低调行事的姚家小公子,拿着一本密密麻麻填满字的折子,亲自进宫面圣。
等姚家人得到消息,姚盛已经领了锦衣卫的职位,倚仗景明帝的大力支援,手段果决,短短时间就在商海劈出一条路,金银如流水涌进国库。
到底银两是姚小公子费心费力挣来的,皇家人再想打压姚家,也没脸面继续苛扣铁狼军军餉,只得按张家标准补回去。
身为长兄,姚瓚不觉与有荣焉,而是心口发凉──若是平庸,姚盛当可安然度日,若有大才,景明帝将会更加忌惮。
果然,待补齐国库空缺,景明帝对姚盛愈发紧迫盯人,时常召进宫中谈话试探。
说来叫人难以相信,堂堂异姓王之子,备受宠爱,却连踏出长封,都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