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有地方,有一种思想制度,能让所有人……即便是最底层的劳动者,都感受到希望?
作为有名的大学者,他去过不少地方。
尤其是最近几年,受到东方的吸引,他放弃了查理大学校长职务,开始寻找前往东方的途径。
期间他到过米兰,去过罗马、巴黎等欧罗巴著名的城市。
这些地方各有特色,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可这些大都市繁华与丑陋共存,文明与野蛮相伴。
比如遍地的便溺,走在路上随时要小心踩雷。
上层纸醉金迷,下层悲惨挣扎。
衣着光鲜的贵族,不得不戴上假发,遮掩自己犹如烂疮一样的头顶。
不得不用香水,来掩盖身上难闻的酸臭。
他们嘴里喊着文明,却在用最残忍的手段压榨平民,并将无数人贬为奴隶。
在那里穷人没有任何希望,任凭他们再怎么努力,都无法真正改变自己的境况。
只能麻木的活着。
即便如此了还不够,他们随时都可能沦为奴隶。
高高在上的白人贵族,用绳索将他们捆住,通过犹大商人卖给东方的伊教徒。
是的,欧罗巴奴隶贸易的历史实在太久了。
在黑人奴隶贸易之前,他们更擅长贩卖同族。
买家是中东的伊教世界,而犹大就是他们的白手套。
这种贸易已经持续数百年。
约翰·胡斯是波希米亚人(捷克),对德意志封建主和罗马天主教的残酷统治,早已心怀不满。
一直在试图寻求族群独立之法。
只是反对的力量太强大,他也找寻不到更好的办法。
直到遥远东方的消息频繁传来。
尽管只是只言片语,依然让他为之震动。
没有任何理由,那一刻就认定自己想要寻找的东西,就在那里。
于是他婉拒了查理大学的聘请,踏上了游学之路。
这注定是一趟艰难的旅程,期间可谓是九死一生。
当他听说遥远的东方信仰祖宗,对一神教没有好感。
尤其是对反对祭祀祖先的基教,更是视为邪教。
这让他一度感到绝望。
基教是如何迫害异教徒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还好,随后不久他就听说了更多更详细的消息。
大明事实上信仰自由,受限制的只是传教。
只有佛、道、妈祖三教可以自由的传教。
所谓反某一宗教,只是不允许其传教。
只要不作恶、不违反公序良俗,你关起门爱信啥信啥。
尤其是对他们这些外族人,就更不会随意干涉了。
犹教除外,这在以大明为首的华夏世界是禁忌,触之必死。
这让他放下心来,并对华夏的包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着离大明越来越近,他能收集到的信息就越来越多。
他为大明的版图感到震撼,为华夏的历史感到惊讶。
当然,最让他迷醉的,还是来自华夏的学问。
只可惜,因为文字不通,又不了解华夏文化,他也只能领悟到一些零碎的东西。
为了更方便阅读,他开始学习华夏的语言和文字。
为此他支付了高昂的学费。
否则,你以为费舍尔作为德意志人,为何会对他如此客气?
等商船进入南洋,他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氛围。
怎么说呢,就是安全惬意。
船上的商人、水手等,都松懈了下来,甚至拿出酒水畅饮。
这让他很是疑惑,难道就不怕遇到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