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摇了摇头:“因为希乐斥退了左右,所以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不过,听猛龙的密报,陶渊明曾经感慨过,说是连希乐居然也不反对这次移民江北之事,不肯与他联名上书反对,所以他只能自己单独干了。”
刘裕点了点头:“此事我与希乐去信商量之时,他可没有反对,还曾经说如有必要,他愿意亲自出镇江北,为国屏藩呢,当时也不知道他是真心还是随口一说,但现在看来,他好像还真是想支持这个国策呢。”
刘穆之冷笑道:“刘希乐可不傻,移民江北,这次可是以世家高门为主导,并不是从他们的庄园里强抢佃户去屯田,所以,现在世家高门巴不得借这次移民的机会,把江北的土地也圈为已有呢,我们一开始为了拉拢他们参与移民,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这些只有等到以后再说,但是想把江北的土地跟江南的庄园一样,变成这些大家族的世袭领地,那是不可能的。”
刘裕微微一笑:“大概希乐就是想借着出镇江北,来掌握这些土地,庄园,民户的分配权,这正是他可以操纵和控制世家的手段。看来这回希乐凯旋之后,围绕着这件事上,我们又得好好地较量一番了。且不先谈他,我们还是说陶渊明吧,你认为他是一早就打定主意,不想在我这里做事,而不是只因为这次移民江北的事吗?”
第2479章 光明正大破阴谋
刘穆之叹道:“陶渊明为人算路长远,城府极深,绝不会是一时冲动之人,他要真的这么有正义感,那之前这么多年世家高门压迫佃户和农夫时,早就会仗义执言了,就是之前桓玄称帝掌权时,做了这么多恶事,也没见他出来进谏,可是现在这个移民江北的计划一出来,他突然就要来为民请命了?甚至在百姓这样得到了好处的情况下,只因为一个所谓的胡虏可能南下,到时候会伤及百姓的可笑理由就要辞职而去,那只能说明,他根本就没想着在你手下做事。”
刘裕点了点头:“可是如果他一开始就不想助我,为何又要辞去那夺取江陵的大功,放弃可以在朝中的官职,甚至得罪在你家里的那些世家高门,只为了加入我的幕府呢?”
刘穆之笑了起来:“我刚才一直没说话,就是要看他的表现,现在我才明白了过来,他加入你这里,就是为了今天,就是要表现出一个没有认清你真面目的样子,然后以辞职为表现,因为他知道,你不会真的为此事杀他或者是害他,不然的话,他今天骂你的那些话,就等于成了真。”
刘裕的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说,他要让所有百姓也认为,我一直是虚情假意,实际上跟桓玄,司马元显这些人是一路货色?”
刘穆之点了点头:“就是如此,当年桓玄进京时,也有很多下层民众视之为未来的希望,但桓玄的胡作非为让他们失望。而陶渊明要做的,就是让百姓也开始对你失望。一旦民众或者将士对你的信任出了问题,那你手中的权力,也掌握不了太久了。”
刘裕咬了咬牙,沉声道:“他会写诗作文,来煽动民众改变对我的看法?但只要胡虏不南下,这些就不会成真吧。”
刘穆之摇了摇头:“有个词叫人心惶惶啊,如果大家是高高兴兴来江北,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那一切好办,但要是情绪变了,以为自己来这里是朝不保夕,想要回去又不让,那就会怨声载道,就算胡人不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听说现在后秦的岭北军户就是如此,因为长期给胡夏攻击和掠夺,全都想要迁回关中,姚兴不让,他们就成天消极应对,不出战,不救援,甚至连农事都荒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说到这里,刘穆之顿了顿:“这次陶渊明去后秦,就见到了这一幕,听说岭北军户们找了些残疾军士来京请命,结果姚兴避而不见,他们就去一步一跪地求那大和尚鸠摩罗什来大发慈悲,拯救自己。结果引得姚兴发怒,差点把鸠摩罗什给囚禁起来。由此可见,所有人间的君主,都不能容忍自己的权威被别人超过。而陶渊明,恐怕就是要做这样的事。”
刘裕的眉头一皱:“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他的这个阴谋呢?”
刘穆之反问道:“现在你也知道了他的动机,你怎么想?”
刘裕微微一笑:“他有千般阴谋,我就一个阳谋以应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立了功,想辞职,那就让他走,只要不是让他去江北,那就没事。该给他的官就给,他要去别人的幕府之中也随便,但只有一条,不让他在江北和新移民,还有那些世家高门接触。”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只怕这不行吧,就算他不去,也有办法写文或者是让别人去散布这些流言,加以宣传。”
刘裕正色道:“江北那里,我相信我们的百姓,相信我们的将士,他散布再多的流言,只要能让民众知道,朝廷是真正地能让利,免税,让他们在当地得到好处,还会派有力的军队保护他们,那就不会让他们产生恐慌。”
刘穆之笑道:“那你得在江北保持一支大军了,准备派谁去镇守,要多少兵马呢?”
刘裕微微一笑:“希乐看起来很想要亲自去出镇江北,但我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一旦江北在这时候给他,那就再也拿不回来了。所以,别的事情上我可以跟他让步,惟有这点,不行。”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要是希乐不肯相让怎么办?他这回可是建了大功回来的啊。”
刘裕勾了勾嘴角:“对希乐,有两件事是不能相让的,一个是江北的北伐基地,另一个是朝中的宰辅之位。这次他回来,一定会就这两件事想跟我交易,但我不会让步。上次停云兄弟的死,刘婷云暗中捣鬼的不法证据,你这里收集得如何了?”
刘穆之微微一笑:“铁证如山了,有十余个天师道的旧贼,被刘婷云亲自招募的,他们是看到了刘婷云招来姚二毛,并把他安插在刁聘家的事,因为这个女人找来的旧贼可不止一个姚二毛,也不止是安排在刁家和桓家两家,事发之后,她也慌了,安排在其他家的这些手下出逃,被我抓住了不少。现在,这个女人只怕成天躲起来发抖,不知道哪天就会对她治罪呢。”
刘裕咬了咬牙:“虽然说这次要放纵一次这个女人,有违国法,但现在涉及我跟希乐之间的关系,不得不作出这种交易。希乐要保她,就得跟我作出让步。你觉得,希乐会作吗?”
刘穆之叹了口气:“这次对他来说,会很亏,但是公平地说,如果舍了刘婷云,以后会亏得更多。毕竟,保不住自己的老婆,会毁了他的公信力,而失了刘婷云这条线索,以后跟世家间的很多交易和联系,也会受影响。”
刘裕点了点头:“那就这样来吧,作为让步,我可以给他加以高官,给个大州,甚至两个,还可以把孟昶从丹阳尹升为尚书仆射,给他的几人兄弟都升为将军,也不算亏待他。甚至,如果这次他要荆州刺史,我也可以考虑给他。”
刘穆之笑道:“放心,荆州刺史他是不会要的,如果想要,就不会率军回来了,我们的希乐哥,要的还是朝中大权,而不是出镇一方,那意味着彻底向你服软。现在的荆州,平定起来需要时间,也得罪人,你还是另找他人吧。”
第2480章 阿寿弃军得帅位
刘裕微微一笑:“那我要是让阿寿出镇荆州,你觉得怎么样?”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抖了抖:“你又不是不知道阿寿和希乐的关系,只怕…………”
刘裕摇了摇头:“不,我不是让阿寿当荆州刺史,这个位置,可以让兔子当,这点我在让兔子助怀肃出兵堵截桓振时,就已经说好了,阿寿长于作战,短于治政,荆州现在这种情况,就算没有希乐的因素,我也不会让他独自镇守的。”
刘穆之笑了起来:“我明白了,你是想让阿寿移幕府于荆州,比如给他一个南蛮校尉的军职,真正目的,是征伐西蜀或者是岭南?”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才是我的本意,希乐一直以阿寿没有参加建义,未立大功来阻止我给他恢复官职,但越是这样越是没功可立,久而久之,阿寿就真的只能领个闲职回家了。这件事上,无忌也站在希乐一边,因为无忌的旧部,多是以前刘牢之大帅的部下,他怕阿寿如果重新得势,自己的部下会转投阿寿。”
刘穆之正色道:“是的,这就是无忌和阿寿最大的矛盾,尽管是表兄弟,但是在这个权力面前,已经不可能再象儿时玩伴时那种相让了,你准备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
刘裕叹了口气:“我想让阿寿把所有的旧部留在江州,让无忌接手,只有这样,无忌才能真正放心,从而支持阿寿。”
刘穆之的脸色一变:“这个让步太大了吧,那可是刘牢之最后的旧部,也是跟随阿寿多年的兄弟,虽然现在只有万余人,但从这次打桓振的表现来看,仍然是战力极为强悍的北府军精锐,战力之强,不在希乐,无忌的所部之下。虽然你跟阿寿关系这么好,但要是让他真的让出这支部队,变成光杆将军,只怕他也是不肯的。这可跟上次怀肃率兵不一样,一个是借兵,一个是弃军。”
刘裕叹了口气:“没办法,非如此,不足以让无忌放下心结。我有意在跟希乐妥协之后,让无忌出镇江州,以防岭南的妖贼,当然,如果妖贼在岭南治理不好,内部生乱,无忌完全可以跟荆州的兔子联手,合力消灭这帮妖贼。上次讨伐桓振,无忌在马头大败,精兵损失数千,要是得到了阿寿的兵马,那实力还会超过以前,那什么事情都会站在我和阿寿这一边了。”
刘穆之叹了口气:“那你准备拿什么来补偿阿寿呢?他若是交出了所有的兵马,还拿什么去西征?还有,现在司马荣期不是已经西征了吗,还以毛修之,冯迁为先锋,杨承祖为参军,加上原来的巴郡刺史文处茂,以及投降了希乐后,得到赦免,领旧部前去增援的桓楚旧将温祚等人,可谓兵强马壮,对付一个谯蜀,应该是足足有余吧。”
刘裕微微一笑:“就是因为这些军队来自多方,将校之间互不服气,司马荣期又无治军之能,根本不可能统御诸将。小毛虽是不错的年轻人,但是这回为全族报仇,必然失去理智,对仇家也定是赶尽杀绝,这等于是逼蜀中各族全力抵抗,他的兵力不多,这样很难一路顺利前进,一旦战事焦着,那司马荣期肯定无法平衡各军之间的利益,最后只能粮尽而退。希乐就是因为看出了这点,才作这样的人事安排,他是根本不可能真的让司马氏的人,真的建立功劳,打下一片江山的。”
刘穆之长舒了一口气:“这些军事方面的事,还是你在行,我当初看到这个安排时,也只是隐约觉得不对劲,却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不过,这样浪费一次西征的机会,不可惜吗?”
刘裕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西征的好时机,荆州刚刚收复,还远远谈不上稳定,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彻底平定,雍州的鲁宗之也态度暧昧,不可轻动,上次蜀地叛乱,屠害毛家全族,几乎所有的家族都有份参与,现在要讨伐,他们肯定是会因为畏惧而全力抵抗,即使我们下令赦免,也多半不会信任的,荆州若是不稳,那就算武力打下益州,也需要很长时间保持强大的军力驻守那里,以镇压各家族的反抗。对现在的大晋来说,这一块并不是急于收复之地。”
“只是那司马荣期,为了自己建功立业,不顾国家利益,硬是要出兵攻蜀,他占了这个大义名份,无法直接反驳,所以也只有让他放手去打了。只有让他在现实面前碰个头破血流,才能让这些司马家的王爷们明白,打仗,不是儿戏,这是需要军国才能的,不是说靠生在司马家,就能有这种才能。”
刘穆之微微一笑:“那要是司马荣期这样问你,说为何没有强敌的益州你不去取,靠近强大胡虏的南燕,你却是要准备下手呢,你如何回答?”
刘裕勾了勾嘴角:“因为南燕离建康不远,即使是从广陵到南燕,也不过千余里,要是从彭城出发,那更是只有几百里,大军出动也就几天时间就能到达,而且江北的土地肥沃,只是缺乏开发而已,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消灭南燕,那江北六郡之地,从此就安全,大晋可以放心地在这里移民屯田,征兵征粮,以后无论是北伐中原还是渡河攻击河北,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了,这是益州之地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
刘穆之点了点头:“好吧,那还是回到最早的问题,如果司马荣期真的讨伐不成,你准备让阿寿去第二次西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