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摆了摆手:“胖子,抱歉,我用镇恶,就要他独当一面。”
第2993章 步骑优劣纵横谈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独当一面?寄奴,你的意思是?”
刘裕转身走回到了帅位之后,坐了下来,看着同样坐在左侧长史位置上的刘穆之,说道:“作为北府军的主帅,我已经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管每个军,每个幢,只能靠指挥各个军主来调动部队,同样的道理,作为掌天下大权者,作为大晋的实际执政,我也不可能去控制每个州每个郡,总要裂土分疆,设置守宰方伯,胖子,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你是说,以后北伐打下来的新地盘,从这次的南燕的青州开始,准备分给部下的各个大将或者是京八党的高级兄弟了吗?青州你是准备让羊穆之为刺史,让阿寿带兵镇守,对于关中的雍州,你也想让王镇恶这么来?”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任用在本地有人望,父老们都能接受的人,会大大地降低统治的难度,我去过关中,去过长安,老实说,当地的百姓,早已经没把自己当成大晋的子民了,甚至十几年前的长安城里,也已经是胡人占了半数以上,现在后秦统治了这么多年,只怕汉人会进一步地减少,羌氐诸胡会进一步地增加,如果我们用老北府兄弟继续任关中镇守,只怕会引起当地的强烈反弹。”
刘穆之点了点头:“你没说错,关中早就是胡风盛行,汉胡杂居了,留下的汉人百姓也多是习了很多胡俗,就算没这些胡俗,北方的民众从生活习惯到平时的生产劳作,都与我们南方迥异。就象你这么多年还吃不过北方的馍馍和面饼,换了我们北府的将士去了关中,要让他们长期吃不到米粥鱼虾,天天要吃羊肉泡馍,恐怕会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的!”
刘裕笑了起来:“我看你现在天天啃羊肉串吃烤羊腿不是打嘴巴子也扔不下嘛。”
刘穆之苦笑道:“那还不是当年为了练习到北方生活能适应,才强迫自己吃这些牛羊肉的吗?你应该知道,如果让我有的选,我还是更喜欢吃鸡腿,呃,要是有蜜汁烧鹅,那也真真是极好的…………”
说到这里,刘穆之的眼中放出了异样的光芒,喉结在一动一动,似乎口水都要随时流出来了。
刘裕连忙说道:“好了好了,胖子,咱们先不讨论好吃的,继续说正事,我走之后,你想吃啥吃啥,你说了算。”
刘穆之没好气地说道:“呸,你走了后,全军的担子都在我身上了,我哪还有时间吃,你得给我加钱才行。嗯,先不说这个了,你有意让王镇恶以后镇守关中,是想让他在关中本地招兵买马,以北方的关中老秦老汉,加上河西陇右的战马,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再与北魏争雄大漠吗?”
刘裕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这回其实你也看到了,以我们天下无敌的北府军步兵,在平地上对付敌军的骑兵,仍然是非常吃力,要靠了大车和兵法,才能守下来。这一战我们是攻敌必救,所以迫敌在这里与我们决战,但这样的胜利,很难再来一次,尤其是对付北魏。”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怎么,难道北魏的骑兵,还比这慕容家纵横天下近百年的俱装甲骑更厉害?”
刘裕摇了摇头:“胖子,这兵法之事你不是太明白,我也不多细讲,只简要地说几句,这世间万物,都有利有弊,相生相克,北方中原之地,平原万里,骑兵来去如风,不受限制。而江南水网之处,河道纵横,土质也多松软,多水稻田,北方骑兵到了南方,往往战马陷于泥沼水网之中,无法施展,这也是我们总能在江淮一带挡住北方胡骑的原因。但反过来,南方的步兵一旦到了北方和中原,在平原上跟骑兵对阵,就会非常吃亏,因为血肉之躯难以抗衡战马的来回冲突,更是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在机动性上,大大弱于骑兵。哪怕是北府军,也不可能扭转这种天然的劣势。”
刘穆之笑了起来:“这步骑相较,谁优谁劣,本是不言自明的事,骑兵原本胜在机动性上,但步阵坚固,近有槊远有弩,结阵而战,总有优势,骑兵无法冲击步兵的正面,但自从有了慕容家的俱装甲骑,事情就起了变化,他们是可以强行冲击步兵正面,摧枯拉朽,踏平一切,几十年来无人可破,你这次靠了八石奔牛弩能强行打垮慕容家的铁骑突击,也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啊。”
刘裕点了点头:“但这毕竟只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慕容家没有见过八石奔牛弩,也只有我们北府军士敢迎着狂奔的铁骑发动八牛弩,换了一般的部队,看到对面这样气势无比的突击,早就溃散了。所以正常情况下,这样步兵在野外硬撼敌军的甲骑冲击,是非常困难的事,更不用说这战还是我们用大车保护了两翼,又故意诱敌军的两万甲骑从后阵突入呢,不然三万甲骑从一个方向冲击,就算挡下,只怕我们也是会死伤惨重,甚至前军崩溃。”
刘穆之的眉头一挑:“可我们毕竟还是打赢了,这说明我们北府军的步兵,仍然有正面打败敌军甲骑的实力,何况这是天下最强的慕容家的甲骑,北魏可没有这个实力和顶着八牛弩冲锋的意志。”
刘裕叹了口气:“说到魏军,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他们的俱装甲骑目前来说不如北魏,但是为什么慕容宝等大军,坐拥数万甲骑,也败在了魏军手中呢?参合陂之战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对于军队来说,机动性胜于平时的战斗力,再强的军人也不可能不眠不休,摧毁敌军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其不备,让其穿不了甲,上不了马,列不了阵,这时候就是一边倒的屠杀,跟杀死百姓平民没有区别。”
刘穆之的双眼一亮:“明白了,魏军长于机动,可以千里奔袭,打不过就走,所以,是我们更难应付的对手?!”
第2994章 以骑制骑为王道
刘裕正色道:“是的,燕军毕竟久在中原,虽然有辽西草原,但是战马的数量,远远不能和拥有大漠南北的魏国相比,这点我深有体会,就象这南燕,几乎带走了大部分的后燕所剩的军马,加上通过贸易的方式补充,也不过二十余万能匹马,分布在整个齐鲁之地上,我们看起来是很多,可若是你真的去过草原,见过那马匹不是以个数,而是以群数算,视线之内,方圆几百里到处是一群群的马儿在吃草,奔驰,那种心理上的震撼和冲击,不是语言可以形容。”
“在我离开草原的时候,拓跋珪已经差不多一统漠南了,漠北各部也是多表示臣服,经常会献马来贡,这一献都是几千匹的,我们军中的独眼大汉蒯恩,以前在草原上就是个马夫,他一个人就能管四百多匹马,光是拓跋部一个部落,就有十余万匹战马随时可用,快顶得上半个燕国了。因此只说马的数量,北魏是远远多过燕国慕容氏的,百余万匹马是至少的。”
刘穆之倒吸一口冷气:“有这么多?那为何天下人还是认为燕国的俱装甲骑才是最强大的?”
刘裕叹了口气:“因为燕人养马,贵在精不在多,喂养这种能披上全身重铠,再驮着一个全副武装,足有三百斤以上的重装骑士,以及全套几十斤的武器装备,还能全力冲锋的,对马的力量,耐力的要求极高,平时这些俱装甲骑,都是要喂以精米,加上一些秘制的增加力量的饲料甚至是药物,方能让这些马儿在临阵突击时势如雷霆,勇不可当。所以你看燕军的俱装甲骑,都是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平时战马上甚至是不坐人的,突击之前才会换装换马,就是为了冲那一下。”
刘穆之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还是你了解的多。这么说来,北魏的战马数量远远超过慕容氏燕国,但质量上仍然不如俱装甲骑,这也是拓跋珪一直不敢和燕军正面交战的原因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如果燕军出动上万甚至几万的俱装甲骑,拓跋珪从来只会远远避开,不敢和其正面对抗,灭了后燕之后之所以也不敢趁机大举攻打南燕,也是因为知道慕容德有几万俱装甲骑的看家部队,加上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利用燕国宗室诸王之争而找机会,所以索性见好就收,维持了和平。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哪怕占了整个并州和河北,有步骑四五十万,仍然没有正面打败南燕的把握。而最主要的,就在于这甲骑俱装。”
“但是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只看正面的决战,兵法上可以对敌避其锋锐,击其惰归,正面躲开,抄其粮道,这是魏军的特长,以前参合陂之战时,就是阻黄河为守,让燕军骑兵无法过河,时间一长,粮草不济,又散布慕容垂归天的消息,最主要的是,他们派了大量游骑断绝了燕军后方的粮道和书信,使前线的燕军不知道后方发生的事,这才勾起了诸王的夺位之心,抢着回师,谁也不愿意当后卫,这才给了他们机会,一路尾随追击,终于在参合陂一举尽灭燕军七万俱装甲骑,从此燕国元气大伤。这正是证明了,在战场上,机动性胜过正面的攻击力。”
刘穆之笑道:“这符合兵法的常识,尤其是利用机动性,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扎营阻险相持,再派轻兵抄敌粮道,敌军求战不能,后退失据,待其疲弊则一举破之,历代草原蛮夷的骑兵能消灭看起来非常强大的中原车步混合的军团,大多数就是这样做到的。这么说来,这回燕军不利用机动性跟我们打,断我们粮道,而是跟我们打正面,是一大失策了?”
刘裕微微一笑:“要是在草原上,想必黑袍会跟我们这样打,但是这次是我们入了齐鲁之地,他们的粮田城池,士兵的家人都在城中,无处可逃,而黑袍又觉得兵力有绝对优势,可以正面击败我军,所以选择了毕其功于一役,而我们此战大胜,消灭了敌军大量主力,尤其是鲜卑人的主力,可以说也已成灭国之势。不过,这战术对南燕可以用,不代表对北魏也同样好使。”
“魏军没有南燕这么强大的俱装甲骑,可以在正面战场所向无敌,但是有不下二十万的高机动性骑兵,来去如风,如果正面觉得没有把握,就会迂回几百里甚至千里,断我粮道,掠我城池,毁我农田,靠着摧毁破坏我方生产的办法来摧毁我们的战争能力。所以我们要跟北魏较量,只靠现在的重装步兵,恐怕难竞全功,尤其是在北方平原上作战,骑兵的机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非我步兵之所长啊。”
刘牢之的脸色微微一变:“我军不是也有骑兵吗,难道不能克制对方的骑兵?”
刘裕摇了摇头:“我军以步为主,少量骑兵为辅助,才几千人,如果是跟敌军象这次这样打正面,用好了有奇效,但若是跟敌军打游击战,拼机动性,那这几千人不够敌军数万骑兵吃的,更不用说十余万,脱离了步兵,他们非常危险,所以,就象当年汉朝大将卫青霍去病破匈奴那样,想跟来去如风的骑兵,在平原,甚至是在草原上全面较量,就只有靠同样的骑兵。”
刘穆之长舒了一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寄奴,你是想说,要以骑破骑。我们北府将士来自南方,很多人不会骑马,就算会骑的,骑术上也难以与马背上的民族,这些胡人相比,因此,你是想在北方组建一支纯骑兵部队,对吗?”
刘裕微微一笑:“就象当年桓温想控制京口,还特地跑来,说什么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我们京口还有淮南,有全天下最好的步兵,但是要说中原最好的骑兵,自古以来王者之民,那就是在关中,老秦,汉之良家子,今天之关中父老。看看索邈,鲁宗之,毛德祖,就知道他们是不弱于我们的精兵锐士,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让他们放心,服气的统帅!”
第2995章 秦汉虎狼皆传统
刘穆之的眉头微微一皱:“可是秦人善战,如狼似虎,是五六百年前的事了,也只是当时的商鞅变法,以军功爵制度刺激秦人,才有如此的威力,后来汉承秦制,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爵位之事那样,仍然是在关中一带,沿袭了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以关中之良家子作为汉朝南北军的基础,并以关中部队威震天下,内可平定关内,外可征伐四夷,打出了大汉雄风,实在是涨我汉人志气的年代。”
说到这里,刘穆之的话风一转:“只是,自从新莽篡位,光武复国之后,就迁都洛阳了,二十等爵的制度也因之渐渐地废除。天下的中心不再是关中,距离今天,已经有四百多年了。四百年间,几次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作为关中的秦人,并没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直到永嘉之乱后,匈奴汉赵仍然可以轻松地平定关中的司马氏政权,后来前秦后秦相继在关中建立,但战斗力与以前可以横扫天下的老秦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今天的姚氏后秦,也给那胡夏打得是鼻青脸肿,狼狈不堪,对凉州的诸国也完全没打出大国应有的战果。你还抱着以前老秦前汉时的关中人王者之民的认知,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刘裕自信地摇了摇头,说道:“我很确定,关中老秦,仍然是秦国时的老秦,前汉时的良家子,这点并没有变,只不过,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值得为之效力死战的君主,或者说,没有一套能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的机制。”
刘穆之若有所思地说道:“你的意思,是那种二十级爵的军功刺激制度,才是老秦们战斗力的来源吗?”
刘裕正色道:“天下九州,民风各有不同,我们吴地自古以来是断发纹身,好勇斗狠的吴越之民,又融合了北方南下,一路与胡虏马匪血战的北方流民,这才在京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方,每年五月五,就有讲武大会,打架大赛,作为我们民风的最直接反映。所以天下精兵,多出京口。”
“而关中也是如此,自从赢秦为周穆王驾车有功,平定了徐偃王之乱后,给封在了关中的西周旧地,那时候犬戎刚刚攻破镐京,整个关中都是戎狄羌胡,本来谁也没认为赢秦氏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下来,但是靠着秦人的血性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靠了四代秦国先王战死沙场仍然不屈不挠的意志,秦人终于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几百年下来,慢慢地征服和融合了关陇一带的戎狄部落,建立起了秦国。”
“在商鞅变法以前,秦国就已经是个武力强悍的国家了,既有秦人的勇悍,也吸纳了大量给征服的胡人,他们性格强悍,善于骑马架车,关中之地又是土地肥沃,山河险固,是天然的王霸之地,但是秦人好斗,经常是为点小事私斗不止,甚至殴伤人命,结了仇后世代打杀,力量用于内耗而非对外,这是秦国在春秋时期,屡次想要东出却败于晋国之手,始终给牢牢地封锁在关中,不得东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