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寄奴啊,我说句你不爱听的,这是你的理想和现实妥协之后的最好结果了。你一个人当圣人是不够的,先得让天下的世家起码都成为圣人,能够跟你一样爱国胜于爱家,爱百姓超过爱自己的家人亲友。”
刘裕沉声道:“我没这么高尚,只不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百姓的数量,远远多过自己的家人,如果不为百姓谋福利,那百姓也不会提供力量来保家卫国,最后国破家亡,损失的还是自己家族。要想自己的子孙延续,家族永存,就得先保证国家的强大和存在,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这么多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都不愿意去执行呢?因为大多数时候,你说的这些国破家亡的,只是风险,只是可能,就算是北方强胡,真正地想要灭我大晋,百年来也只有淝水一次,为了这种很难遇到的危险,去动摇自己现实的利益,你觉得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刘裕沉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平时就上下离心,官民仇视,真要是危险到来时,又如何应对?何况大晋的敌人只有胡虏吗?天师道的妖贼,荆州桓氏这样的军阀,难道就不是敌人了?天师道之乱,可以在世家经营了百年的吴地一呼百应,几乎灭掉大晋,这教训还不够深刻?”
刘穆之叹道:“所以,只有杀到头上时,才会悔之晚矣,但之前会贪得无厌地去压榨吴地的佃户,百姓。而且,就算是妖贼,难道他们是为了天下穷苦人而战斗吗?孙恩,卢循之流,就算不考虑天道盟的背景,他们也不过是想成为新的世家罢了,夺取权力之后,会比王家,谢家这些世家更凶残,对民众的压榨会更凶狠,你不否认吧。”
刘裕点了点头:“跟妖贼,藩镇军阀相比,世家当然要好一些,但道理还是一样的,掌权之人,要在平时就主动关心民生疾苦,要给民众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家国一体,上下一心,就象同为世家,上次天师道大乱之时,很多平时欺负人的世家,给百姓带着妖贼主动消灭了,而平时对民众不错的谢家,王家,大难来临时,还是有不少世代佃户愿意舍命来救的,给王凝之欺骗变成鬼兵的那几万人,不就是这些平时恩德的回报吗?”
王妙音叹道:“终归还是负了这些人的信任,我娘现在天天吃斋念佛,就是想赎回当时的罪孽,他们是信了我娘,信了谢家才喝下那些符水的。”
刘裕正色道:“是的,其实民众百姓,要的不多,他们并不要你谢家的田,甚至就算这些地归于谢家名下,他们世代租种,只要不把他们逼的家破人亡,他们仍然会感谢谢家的恩德。这些事情难做到吗?”
“这些地,本就是国家的地,本该就是分给这些百姓自己耕种的,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成了谢家王家的私地,这些百姓给人夺了自己本该有的田地,还得感激夺自己土地的世家,妙音,你觉得如果哪天这些佃农,庄客们觉悟了,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他们会如何看世家大族?”
王妙音淡然道:“那些也是因为大晋开国之初,这些地本是吴地豪强的,在我们王家,谢家这些北方世家来江南之前,就世代是本地豪族所有,当年开国的世家借着大晋南渡的机会,把这些地盘,从本地豪强的手中收回,成为世家的产业,也因为这些土地,可以安置南下的流民,成为我们的庄客。”
“几十年来,靠了这种模式,大晋保持了稳定,你不能因为你的理想,就把这套说得一无是处。乱世之时,没这么多公平可讲,当时的情况是为了大家能抱团活下去,就象南燕,这么多族人,部众要依附于慕容氏,就连贺兰部,也是只能听其号令,难道这就是公平的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不否认当时这样分配土地和资源,有其合理性,在后面延续,也保持了大晋扬州,吴地的平安。但现在已经不是百年前永嘉之乱的时候了,现在大晋早已经站稳脚跟,开始反过来北伐,收复失地。总不能说还是这一套,千秋万代。至少这些世家大族世代占有的土地,那些远远超过爵位应该占有的土地,应该还给国家了吧,应该分给天下百姓了吧。”
王妙音咬了咬牙:“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谈过了吗,军功得爵,按爵分地,而且你也答应了,让慕容氏的族人,还有自愿成为我们世家高门家兵家将的老兵,军功算在我们世家的名下。怎么,这点你想反悔?”
刘裕摇了摇头:“妙音,我刘裕是甚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从我们认识以来,我何曾主动失信过?既然答应了你的事,就一定会做到。但我的意思是,不可能王家,谢家,庾家,郗家这样的大世家,永远继续占有这些资源,更不能靠着一些暂时性的政策和措施,就是千秋万代,势力越来越大。”
王妙音的神色稍缓:“所以,你只是一时权宜,保世家门阀现在的利益,将来早晚还是要收回的?”
刘裕正色道:“这世上没有千年不变的皇朝,也不应该有千秋万代的世家,子孙世代争气,那可以家族永享富贵,但如果没那本事,也立不了功劳,就只能接受慢慢地衰落,起码,你不应该永远占着位置,却卡住别人的上升之道。国内的英才无上升之道,那早晚会叛乱造反,国外的胡虏如果知道大晋无才勇之士,那一定会大军入侵,到这时候,国破家亡,难道又有什么好处吗?”
王妙音轻轻地叹了口气:“罢了,这些是身后之事,我们管不了。裕哥哥,我现在只想问你一句,你准备要我如何这回跟世家高门交代,这灭了南燕之后的事,你要如何处理?”
第3833章 有才无德祸国患
刘裕正色道:“不是都说过了吗?青州的慕容氏牧场,收归国有,汉人豪强大族的土地,暂时保持不变,然后这些国有的牧场,由世家大族代管,慕容氏的族人,分配到各个牧场,但不分配牧区和牛羊,算是租借国有资源使用,要靠打仗得军功和赏赐来攒钱置业。”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还有呢,我要听你的全盘计划,不止是青州一地,而是战后的整个大晋。”
刘裕淡然道:“未来的五到十年内,都是平定天下,北伐收复失地的时期,也是我们大晋的文武两个集团,合作互利的时期,我不会去马上对世家高门的既得利益下手,也不会改变现行的模式,仍然可以让你们世家大族从军或者是供应军需,以此立功得爵,有爵位就可以多分到土地,可以吸纳无地的流民,新征服的民众,这些我都可以继续保留。”
王妙音点了点头:“朝中的权力,还是现在的分配模式吗?”
刘裕回道:“是的,朝中的权力,未来的几十年内仍然是由世家大族和京八党分享,至于以后培训出来的吏员,新士人,因为他们没有立功,不能直接进入朝堂,我会安排他们在新征服,新收复的地区,从事最艰苦也最基层的工作,这些小吏之事,想必你们世家子弟也看不上吧。比如在这青州以后深入到乡村,当村长,里正,一个人去面对几百户异地的百姓,甚至是异族,你们愿意吗?”
王妙音的嘴角勾了勾:“任务艰巨,危险重重,收益又很少,这些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恐怕没什么世家子弟愿意去做。”
刘裕看向了刘穆之:“那你说会不会有人去做?”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世家子弟当然不会去做,因为他们不用做这等流外小吏也能过得很好。但普通的士人,就难说了。尤其是那种家道中落,家境贫寒的这种,现在这样的人在新办的庠序,乡学里可是有成百上千的,他们连学费都出不起,是国家出钱,让他们学习在基层收税抽丁之事,劝课农桑之法,只要能坚持下来的,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所学,无用武之处。”
刘裕点了点头:“很好,当上个吏员,就有成为官员的可能,如果有了官身,就有了士籍,以后可以免役减税了,我当年从军北府,就是因为给刁逵陷害,夺了我里正之职,从此要全家四口人交税,难以为继,才跟你结伴投军的。”
刘穆之哈哈一笑:“我比你好点,娶了个世家之女,也跟着沾光可以免役,不过,我们都是当年穷得家徒四壁,又不愿意从事农事,不会经商,所以才得从军挣钱,补贴家用,老实说,要不是北府军的军饷是平常部队的三倍,我们也不会想着靠这点军饷来支撑家庭的。”
刘裕叹了口气,看着王妙音:“你看,当年我们为何参军,你作为高高在上的世家小姐,是不知道的。如果当年你就那么嫁给我了,恐怕要跟着我吃苦,不一定是好事。”
王妙音摇了摇头:“且不说当年你要是跟我完成婚约,肯定得是你来谢家,而不是我去你那里,就算退一步,相公大人答应是我进你刘家的门,也一定会考虑到这点,给我大笔丰厚的嫁妆以作家用,再怎么说,不会让我跟着你受苦。”
刘裕摇了摇头:“你如果进我刘家门,那肯定得跟我们同甘共苦,我是不会接受外来的捐助的。要那样我还不如做你谢家的上门女婿。”
王妙音正色道:“这不是一个生活的问题,而是涉及谢家的尊严和脸面,如果你作为我们谢家看上的未来可用之才和力排众议招来的夫婿,连老婆的日常生活也维持不了,那我们谢家就无法再领导世家,很快,你在军中也不会再有机会,如果是王国宝,刁逵这样的人掌军,你还有出头之日?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裕哥哥,人得向现实低头,再怎么有大志,力量不足时,该退让的也得退让,就象我们的婚约,最后也是不得不解除。”
刘裕叹了口气:“是的,哪怕是现在,我们也得互相退让,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未来。我知道,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团结,世家高门,包括我们京八兄弟的想法,需要时间去慢慢地扭转,未来的那些想出人头地的士人,在多年为吏,做出贡献之后,可以开始得到大量的低等爵位,到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能让你们世家大族作出改变的时候。”
王妙音淡然道:“那得看以后的发展了,也许,世家高门会提前下手,在这些底层士人起势之前,就把他们收归门下,成为宾客,幕僚,这些也不是你能控制的。”
刘裕笑了起来:“就算如此,也不是坏事啊,总归是有一大批新人进入权力的体系,开始能分权治国了,世家高门不管如何,都无法再独自拥有知识和文化,京八党也不可能永远只有京口一处,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国家,不是说人人都平等,而只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出人头地的机会。至于这机会的大小,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
王妙音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国家要越来越强大,那确实得有更多的人有治国安邦的文武之才,只不过,你除了授人才能,更需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体制,能确保这些人不把才能用在歪处。就象郗超,桓玄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们没有才吗?有才无德,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患啊。”
刘裕正色道:“你说的德,是指象现在的世家高门这样,建立起了稳定的秩序,而且愿意遵守?”
王妙音点了点头:“世家不是一成不变,也接受竞争和挑战,就象我们谢家,也是有起有落,但你能保证,你这样新培养起来的后起之秀们,他们能做到相公大人那样,为了国事而暂时退让,甚至放弃权力吗?如果你做不到这点,甚至你本人做不到这点,那最好还是不要轻言改变!”
第3834章 德为何物天下重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这意思就是说,你觉得世家大族,会遵守所谓的德,就是那套传递了千百年的规矩,所以,最好是保持不变?”
王妙音的秀眉轻轻一挑:“也不叫不变,我和相公大人,还有我娘都认为一成不变会变得腐朽堕落,必须要改变,但不是你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突然间就换一批底层平民,完全取代这些世家高门,皇亲贵族。这只会引发大的动荡,没有世家在上面稳住局势,天下必然大乱。你这种,就是不打仗的孙恩卢循式的改变,纯粹不过是底层夺权而已,甚至你都没有给这种底层夺权,划出规矩。”
刘裕沉声道:“因功得爵,以爵得官,有国法约束得到富贵以后的行为,如果有人当了官后就为祸天下,那就按国法处置,这不就是规矩吗?”
王妙音摇了摇头:“你的这个规矩不过是自己天真的理想而已,实际上做不到,就象刚才穆之说的,绝大多数人投军做官都是为了求富贵,都是为了自己得利。能做到自已得利的同时有功于国,有利于民,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现有的体制上进行一部份的修改,能调动起愿意上进的人的积极性,给他们希望,让他们能在搏取富贵的时候,做到对国对民有益。”
“裕哥哥,你必须得明白,不是说你搞了惠及天下全民的教育,讲武,甚至是土地分配,他们就会对你,对国家感恩戴德了,就愿意跟你一样高尚,一生只为北伐大业服务。刚得到好处时他们会感激几天,但很快就会进一步地想要更多,一无所有时只想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时就想要荣华富贵,妻妾成郡。这是基本人性,你改变不了。”
说到这里,王妙音的眼中冷芒一闪,上前一步,直视刘裕的双眼:“刚才你问我什么是德,那我现在再说一遍,所谓的德,就是尊重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能让天下安定的规则,是天下人普遍认可的行为方式。不是说你高尚就可以拿你的这套来要求所有人,如果你没办法保证用你这套来取代原来的那套,不会引发天下大乱,那你的这些理想,就不宜以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只能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