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淡然道:“庾公有所不知,虽然在你眼里,我们陶家家道中落,形如平民百姓,但就算我们隐入了山林之中,族人们可仍然视我们为主公,族长,仍然会侍奉我们,我们的族人,也不乏有出山为将为官之人,权势富贵上超过了我们家,但仍然视我陶渊明为主公,愿意听我号令行事。如果没有这种明确的上下关系,没有这种过了几十年,上百年还愿意为我们陶家服务的旧部,那恐怕我们陶家才是真正的完蛋了。”
说到这里,陶渊明顿了顿:“就象贵府上的文白,他们祖辈受垸你们庾家的大恩,所以在庾家遭遇大难,荆州的势力几乎给横扫一空时,也是对你们家不离不弃,一直跟随到现在,文白本人也是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一直忠诚于你,若不是这种主从关系,上下之分已经深入我们这些人的血液与魂魄,又怎么会这样呢?”
庾悦正色点了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刚才是我一时失言,还请陶公见谅,我现在明白了,你是格外地看重这种等级之分,上下秩序,所以,刘裕那种想要人人平等,打破这种等级和秩序的做法,是你万万不能允许的。”
陶渊明冷笑道:“他要给那些普通百姓们好处,就要夺士族的利益,要坏这种代代的传承,今天他可以有恩于我,明天就可以夺我子孙的家业再去送给别人,从国法到世间的舆论,都不再会有对于权力和家业传承的保护和敬畏,那最后,就会成为一个独夫民贼自己永占高位,靠着剥夺高层贵族的家业,再去满足下层贱民的欲望,让他们成为新一批的贵族,过几年之后,再反过来把这些新贵族打倒,再换一批人,如此则一人一家千秋万代,而除此之外,举国为奴,这样的世道,我绝不会允许出现!”
庾悦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真正地明白了刘裕真正的想法,唉,太可怕了,这是要让世间所有的世家贵族都泯然众人,如此,再无人可以制约君王的大权啊。刘裕要做的,跟那秦始皇一样,他自己想要千秋万代,成为一个活着的神,永远地统治这个世界,再无任何人反对啊。”
陶渊明微微一笑:“我看,刘裕未必是想到这点的人,也许他本人只是一个天真理想的村夫,军汉而已,而在他背后的智囊,刘穆之和王妙音,才是想要这样江山永固,千秋万代的人。所以,真正恨我,和真正我恨的人,是刘穆之。”
第4936章 穆之寄奴两路人
庾悦喃喃道:“听你这样说,刘穆之好像才是幕后掌控一切的人,而刘裕,不过是他的前台木偶啊,真有这么利害?刘裕是吕布,而这刘穆之是陈宫?”
陶渊明摇了摇头:“没有这么夸张,刘裕并非吕布那种有勇无谋,贪财好色之徒,也不会事事听刘穆之的,他很有主见,尤其是知道自己的大方向,一个是北伐中原,驱逐胡虏,一个是要实现他天下人人平等,起码是普通百姓人人有机会得到教育,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当官得爵的可能。刘穆之在这方面和他的理念接近,但是我觉得,他们在取得权力之后,会有分歧的。”
庾悦喃喃地自语道:“分歧?能有什么分歧?两个人都是下层士族,草根出身,最后靠了一文一武的搭档联手取得了大权,现在的这套军功爵体系就是他们成功上位的道路,能有分歧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刘裕是不太考虑身后之事的,以前他不要大量的妻妾,不要生很多儿子,甚至多年来只有刘兴弟一个女儿,这种就是不考虑家族传承的典型,不仅是他,就连刘道规也是至今无子,一心是扑在国事之上。你我都是士族,这种情况对于大家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
庾悦点了点头:“是的,这点太奇怪了,完全不考虑继承和接班,开始我们以为刘裕只是表面做做样子,可是这十几年来,他自发迹之后仍然如此,那我只能说,他是真的这么想,这么做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可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慕容兰死后,刘裕已经开始纳妾了,虽然正室夫人的名份一直空着,但是一些生过儿子的妇人,已经被他纳为了妾室,他并没有跟世家高门联姻,去娶高门贵女,但却要娶这些妇人,就是为了生下子嗣,为了接班传承而进行的。”
庾悦有些意外:“我这一年转战敌后,还不知道这事,刘裕这样的做法,可是跟以前完全不同啊,难道慕容兰死后,他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还是说他跟慕容兰真的有这么深的感情,在人家活着的时候就不找别的女人?”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我想,是刘裕在南燕之战之后,越来越务实了,他灭了一个胡虏国家,却发现打仗灭国容易,要战后长治久安却很困难,哪怕是这一年在南燕的征战中,也是需要大量的来自于后方的粮草和人力的补给,才能坚持下来,他原本以为靠了在北府军诸将所分封的土地上就可以集中足够远征北伐的资源,但这一年的战事让他发现,这天下的庄园,人力,物力还是控制在世家高门和士族手中的,因为他的这些部下,只会打仗,不会治理,而知识,文化,才是我们这些士族最大的优势,远远超过明面上的土地,官爵这些。”
庾悦笑了起来:“正是如此,我也是后来跟刘穆之暗谈了不少条件,让他答应我们庾氏的子侄从军后能分到多大的功劳,分到多少的爵位后,才让我们庾家的一些子侄带了粮草和男丁,从吴地前去支援的,不止我们庾家,几乎所有参与北伐的世家,后面在围攻广固的这一年里,都是在跟刘穆之讨价还价呢。”
陶渊明冷笑道:“这就是刘裕的一个重大失策,他以为按爵,按军功分配了土地给他的这些北府将士,天下就是他的了,却不曾想,这些人连自己种田都不会,哪能管理好一个乡,一个村呢?最后还不就是把这些名义归在自己名下的庄园田地,转而交给世家士族,由他们派专人管理嘛。你庾公跟刘婷云当时合作的生意,不就是代理经营这些北府军将们名下的田地吗?”
庾悦微微一笑:“是的,这点刘婷云没有骗我,确实是这些军汉们不会打理庄园,最后连应交给朝廷和官府的税赋也拿不出来,只能请我们帮忙,而我们的子弟们后来跟随大军征伐,也有了足够的爵位,可以按爵位下面能分的土地,花点钱让这些北府军将士们直接把田地转让给我们,于是转了一大圈,这天下的庄园,佃户们又成了我们世家高门的。在这件事上,刘穆之似乎是站在我们这边的,连刘裕也不知道这些内情。”
陶渊明点了点头:“这就是我说刘穆之和刘裕不一定是一条心的原因,他毕竟也是士族,虽然是下层士族,但是靠了才华,在落魄的时候就有江家这样的大家族愿意嫁女儿给他,现在他好不容易爬到了今天的位置,难道跟刘裕一样,完全不考虑子孙后代吗?作为军人,天天打仗处于危险之中,今天还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能活着,所以有这种想法也正常,但刘穆之作为一个名相,一个大文人,也能这么想?所以我说他有不少事,在刘裕的要求和世家的利益之间,会作出妥协,甚至会私自作主,不执行刘裕的命令。”
庾悦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么说来,刘穆之还是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吗?那我们可不可以拉拢他,来制约刘裕和京八党呢?”
陶渊明摇了摇头:“只要刘裕还活着,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刘穆之可以在刘裕的大方针之内,作些小的调整,保护一些士族的根本利益,但绝不会说为了我们跟刘裕直接翻脸反目,这点,庾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刘毅以前为了自己的地位,成天跟刘裕说刘穆之的坏话,说刘穆之这死胖子跟他们军汉不是一条心,但反而让刘裕更信任刘穆之,而疏远刘毅,所以,我们不用自讨没趣了。反而是需要想办法,如何能跟刘穆之做些交易,从他的手中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庾悦勾了勾嘴角:“你刚才不还是说要打倒刘穆之吗,说他是对我们最危险的对手?”
陶渊明淡然道:“要想打倒他,就得有能跟他抗衡的权势,就似你我现在这样,一个光杆将军,一个白身文人,怎么跟人斗?”
第4937章 夺军之辱因何故
庾悦舔了舔嘴唇,这一刻,仿佛这厕所中的恶臭也被他自然地忽略了,他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说道:“你能做些什么,让我重新有权势呢,而我又能给你什么回报?”
陶渊明微微一笑:“刚才说了这么多,我想起码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有了共识,那就是这个天下,应该仍然是世家,士人的天下,而不是随便什么粗鲁的武夫,种地的农民,就能跟我们平起平坐。这种权力的传承,知识的垄断,是我们士族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可以统治和管理世间百姓的法理性所在,刘裕想要让普通的百姓来取代我们,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现在他第一次的人人平等的尝试失败了,也意识到了靠着军汉们管理基层是靠不住的,因为他们没有文化。”
“所以现在他用了第二招,在齐鲁之地又要搞什么吏士学校,蓝翔吏校之类的东西,就跟以前他在京口搞的那个他什么京八兄弟子弟痒序是一样的,就是要给这些下层人,不识字的粗汉子弟们上课,教他们识文断字,以后用他们取代我们的子弟和管事们,来治理基层。”
庾悦咬了咬牙:“我听说过这个,哼,我们世家高门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成的,本来我和谢混,郗僧施他们都说好了,只等我这回立功凯旋之后,我们几个世家子弟就联名弹劾此事,象上次取销掉京口子弟庠序一样,把这个什么蓝翔吏校给取消掉,就算是青州的那些豪强地主们,也会站在我们这边的。”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只要世家和士族团结一心,这个什么蓝翔吏校,刘裕就是办不起来的,不过,现在庾公你是先要确保自己的权势和官位才行,你这个样子回到建康,别说取缔这个吏校了,恐怕连你自己家的庄园都保不住了啊。我这人说话比较直接,您不爱听的话请别怪罪我。”
庾悦叹了口气:“此地只有你我二人,也不用考虑我的面子,事实如此,就算隐瞒又有何用,我的军队给刘道规夺了,甚至能离开荆州都要靠王镇之帮忙,现在能有什么办法,让我重新组成一支军队,在后面追击妖贼的战斗中,立下功劳呢?除了这个办法,我恐怕没有掌权的可能了吧。”
陶渊明点了点头:“正是,上次你的失误就在于与将士们的沟通不够,脱离了这些军士,而自己过的日子比起他们太好了,所以在军中会离心离德,不然的话,如果你的将士们坚决地拥护你,就算朱超石带着刘道规的命令而来,也不可能就这样夺了你的军,反而是他的这些部下会给你的将士们俘虏缴械。”
庾悦咬了咬牙:“是的,我这些天也一直在反思此事,虽然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实在是可恶,但我自己也确实有不少做得不好的地方,离他们太远了,以前谢万在军中也是这样脱离军士,歧视将士,最后差点给部下所杀,若不是谢安求情,他早就死于非命了,我这回看起来还比他幸运点,起码这些部下,如庾乐生他们,没要我的命。”
“所以,以后我要吸取教训,如果我再能有一支军队,我一定跟他们同吃同住,在一个锅里吃饭,不就是苦个打仗的几个月么,我出来打仗,忍受这种在外漂泊的痛苦,蚊虫蛇蚁的折磨,甚至把命都要赌上,与这些相比,吃几顿粗茶淡饭,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军士们能吃到这种小米馍馍,已经很满足了,我跟着他们一起吃,说不定还能了解这些军心士气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好了,庾公,你养尊处优了几十年,到现在要你这样吃苦受罪,太难为了你了点,再说,并不是说非要跟军士们同吃同住,一个锅里吃饭,他们才尊敬你,维护你啊。就象你说的谢安和谢万,谢安也不是跟士兵们吃一样的东西,但他能亲近军人,成天跟他们聊天,话家长,听他们的想法,这就足够得到军士们的拥戴了。而且,军士们成天要说老家的事,说耕作之事,说以后娶妻生子,分到田地这些事,恐怕庾公很难跟他们聊下去吧。”
庾悦的脸上闪过一丝愧色,摇头道:“若是这样的话,那我可怎么办,我要是跟他们聊天都聊不到一起,还如何结交军心呢?”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所以庾公你上次的失误,不在于你没跟将士们同甘共苦,而在于你用来管理将士们的那些个左右之人,没一个称职的,除了文白是在你左右,负责你的安保之外,其他的几十个家将护卫,在将士们面前全是狐假虎威,随意地支使和打骂将士,克扣他们的军粮,甚至故意地戏弄他们,所以,这些护卫,在你最后离开军队时,都给当场打死了好几个,若不是平时积怨太深,安能如此呢?”
庾悦喃喃道:“可是他们在我面前很恭顺啊,说话都是低眉顺眼的,而且,平时里我有时候去视察巡营时,他们带的将士们列队操练也是有模有样的,怎么平时会做这样的事呢?”
陶渊明叹了口气:“因为这些人的练兵,阅兵全是事先知道你要来,所以故意做给你看的,你一走,他们就对将士们没了好脸色,而且最要命的是,他们曾经给将士们许了不少虚假的承诺,比如说在你巡视时表现好,就给他们加餐发好装备之类,但你走了后,他们就克扣这些粮饷军械。”
“如此两次三次之后,你部下的军心就彻底地失去了,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深入敌后,要抱团求活,只怕在朱超石来之前,你这支部队,就会哗变了。你的这些护卫家将,平时在你庾家里就是这样欺上凌下,在你面前惟惟诺诺,对于地位低于他们的人则是重拳出击,只不过你从来不知道这些事罢了。”
第4938章 雪中送炭整军援
庾悦呆若木鸡,半晌之后,才长叹一声:“想不到,我高高在上了这么久,连这些事情也不知道,以往只是听闻这些家丁们狗仗人势,在外作威作福,却不知道,竟然到了如此的程度啊。”
陶渊明勾了勾嘴角:“我说庾公啊,这些可是活生生的教训,以后你可要吸取,越是这些下层人上来的,在下面受尽了怨气,一朝得势的小人上位,就会变本加厉,这和我们这些士人出身,懂得礼法可不一样,礼法是什么?说白了不就是规矩吗?就是要天下人各安天命,各守本分,不要做超过自己地位的事,那种一朝升迁的人,知道自己的权势地位不会长久,不能传承,那就会在自己手中有权势时,变本加厉地去搜刮,欺负下等人,最后吃苦倒楣的,还是百姓啊。”
庾悦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些祖训家法,以前我听的也不是太明白,今天和陶公这样一席话,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啊。唉,这些小人得志,鸡犬升天,欺上凌下,真是个很可怕的事啊。以后我得让自己的子侄来掌控军队,只有这样,才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