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3节(2 / 2)

陶渊明微微一笑:“连我都要加入你的幕府,成为你的参军,部下了,当然会帮你看好罗龙生的,这个人是个典型的军人,并不是我们的士族,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以前只不过是因为山里过得太苦,想过上好点的日子才会出去从军,但在这军中一呆就是二十年,也还只是个只能带千人左右的小小副军主,若不是妖贼复叛,只怕他早就给清退出军队,解甲归田了。”

庾悦的眉头一皱:“你不是说这个罗龙生挺能打仗,是个不错的骑将吗,怎么二十多年了也没混出头,是不是他的本事给高估了?”

陶渊明淡然道:“罗龙生的本事还是有一些的,虽然比不得北府军的那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少帅大将,但要指挥个几千,上万人的军团,击破一路妖贼军队,还是有这个本事的,只不过,他全无背景,投军时又是先投了桓玄的楚军,其实十几年前他就是军主了,可是桓玄的龙椅还没坐热就给推翻,他在荆州留守,见势不妙就转投了鲁宗之,所以他不是鲁宗之的嫡系,自然得不到重用,这些年来,鲁宗之只是割据雍州,对外几乎也不发动战事,这罗龙生自然得不到什么升迁的机会,我这回让他来投靠你,其实就是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他才会这么爽快地就答应了呢。”

庾悦还是有些不太放心,一边点头,一边说道:“可是,人是会变的,罗龙生转投我们之后,就象你之前说的刘牢之那样,是不断地要对他以升官来利诱,以架空他手下来控制,我们有这种控制他的能力吗?他要是不放弃手中的军权,以后尾大不掉了怎么办?”

陶渊明微微一笑:“他跟刘牢之不一样,刘牢之其实第一次被罢将离军,回到老家当个地主的时候,也是乖乖地交出军权了,如果不是后面王恭再次起用了刘牢之,他是掀不起什么浪的,当然,如果我们做得漂亮一点,让罗龙生能当个郡守,或者说到京城当个闲官,他应该更会满意,毕竟,他不象刘牢之那样,投军之前就有几千部下,当过山大王,习惯了那种一呼百应的拥戴。”

“而且,罗龙生并没有刘牢之的那种能力,他治军和作战的本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合格的水平,主要是因为有了你们庾家的财力与后勤能力后,可以迅速地招收大量的散兵游勇,拉起一支队伍,而如果这个队伍变成了一个大州的军团级别,那罗龙生是不太适合当这个军团之主的,到那时候,庾公你恐怕还要另寻良将啊。”

庾悦的心中一动:“什么,你是说,到时候我还要找别人来掌军?你这里有人选吗?”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但这个人选,应该是从北府军里的少将少帅们中间出,你可以向刘裕请求,就说要由他来帮你派遣一员大将,接管军团,镇守豫州,为北伐作准备,千万别说这是你庾家的军队哦。”

第4963章 弃家为国指挥枪

庾悦冷冷地说道:“你这又是何意?我好不容易拉出的大军,你要我双手送上给刘裕?那我们还要折腾这些做什么。”

陶渊明微微一笑:“这是到时候能保住你军队的惟一办法,刘裕如果想夺你的军队,那有的是办法,最简单的一条,就说平定妖贼,天下太平,需要休养生息,散兵回家,各军团都要大大地裁撤,难道你的这个军团,可以独善其身,完全保留吗?”

庾悦的头上冷汗直冒,咬牙道:“我,我这里不一样,如果我拿到了豫州刺史,这,这里可是临接着后秦和北魏,还有大量的盗匪和强盗,我需要将他们剿灭,重新平复豫州之地,这好不容易组建的军团,万万不可以裁撤,至少,至少不能大部分裁撤。”

陶渊明笑道:“可问题是你的这支军队里本就是以盗匪和强贼们为主啊,要是刘裕有心要夺你之军,那肯定会派人摸清这军中众军士的底细,要问他们从何而来,户籍何处,家中有哪些人,请问你庾公到时候拿得出来吗?要是拿不出来,这些来历不明的人,岂不是需要最早裁撤,打散编制分迁各地的一批?”

庾悦长叹一声:“难道他刘裕就不撤军了,就不淘汰部下了?哼!要我撤军,除非他先把自己的兵给裁撤了!”

陶渊明哈哈一笑:“可以啊,他当然可以裁撤部下,本来他的兵都是京口人,都是江北人,打仗才临时组建,打完后,本就是放兵回家,给了赏钱后回去种地,继续当大晋的农人,百姓,而立了功得到爵,当上军官的这些老兵们,则可以留在军营中,作为平时的常备力量,继续操练,刘裕的休养生息,可以让军队看上去减少个七八成,但一旦他想要打仗,随时可以把忠于他的这些各地军户,世兵们再招进来,请问庾公,你有这种一个月内,再重组你未来的豫州军团的能力吗?你怕是连你的这些部下如果解散后,会去哪里都无法查到吧。”

庾悦咬了咬牙:“这么说,我以后只能继续顺从刘裕,再无反抗他的可能了?要是我手里连兵都没有,这个刺史也只是个单车刺史,一个空架子,他随时可以把我罢免,赶走呢,那我还折腾个啥?”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庾公,你应该了解刘裕,越是跟他对抗,越是想保留自己的军队,他才会对你越不放心,越是要夺取或者解散你的军队,但反过来,如果你能主动交出军队,表现出对刘裕的忠诚,就象你以前那样,只想要你庾家的子侄们立功得爵,只想混军功,等军功到手后,那就回归庄园,甚至连个豫州刺史也不要表现地志在必得,这种时候,刘裕反而不太好意思要夺你的军队了,你如果提出这支军队是大晋的,也是要保卫豫州,但一时间缺乏一个领军良才,需要刘裕派一名将来统领,那你的机会就来啦。”

庾悦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你说的我要找个名将来当将军,为我掌军,难道是指望刘裕派来的人?这怎么可能呢,他可是忠于刘裕的啊。”

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我刚才说了这么多刘牢之的往事,难道庾公还没有想明白吗?什么叫刘裕的人?这世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利来利往罢了,刘裕的手下又不是他的儿子孙子,凭什么就一辈子只效忠他一个人?”

“往大里说,刘裕不是皇帝,他只是我们晋国的大将,或者说大权臣,大家都是晋国的军民,是晋军的将士,不是他刘裕的私兵部曲,如果刘裕真的派一个人来掌控军队,那这个人,其实就已经不再是刘裕的直属部下了,而是跟刘裕一样,朝廷的,大晋的将军了。”

庾悦不服气地说道:“可是之前刘裕也把他的部下们都分派各地掌军屯守啊,朱超石,檀道济他们不都是这样,难道派出去了就不听刘裕的话了?”

陶渊明哈哈一笑:“这个问题提得好,庾公啊,你自己想想,朱超石,檀道济给派出去时的身份是什么。”

庾悦的脸色一变,喃喃道:“他们出去的时候,是荆州军团,江州军团的副将,是刘道规,何无忌这样的大州刺史的左右手,掌军之人。”

陶渊明点了点头:“那么,刘道规,何无忌,刘毅这些人跟刘裕的关系又是什么?不说刘道规,就说何无忌和刘毅,他们是刘裕的部下还是跟他平级的?”

庾悦也跟着笑了起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陶公,豫州是大州,豫州刺史是名义上和刘裕扬州刺史平级的,我如果是豫州刺史,那来这里的掌军副将,就是我的部下,不再是刘裕的了。不过,他们北府军不是有个京八党吗,刘裕要派来的人,仍然是这个京八党的吧,他仍然是带头大哥啊。”

陶渊明冷笑道:“这种事情,在战后要处理和解决的,为什么军汉丘八就可以有个京八党,而世家士族就不能有个黑手乾坤呢?你刘裕说世家们私下搞这种组织,暗中操纵朝政祸乱国家,好,现在孟昶他们把黑手乾坤给主动坦白了,放在前台,还承诺以后黑手乾坤会成为世家士族的代表组织,为国议事,那是不是后面京八党也应该走同样的路呢?大晋的百姓难道就不怕各路少将大帅们拥兵自重,随时再打内战吗?”

庾悦兴奋地一拍手:“说得太好了,哈哈,陶公,你他娘的,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啊,居然能有这样的办法,来瓦解京八党!”

陶渊明的语速也开始加快,配合着他眼中闪闪发光的光芒,显然,他也开始兴奋起来了:“庾公啊,我们以后要大谈天下为公,既然要人人平等,个个有机会,那我们的国家也应该是分享权力给所有的文武官员,不能一人独大,一家独大,这第一步,就是要喊口号,弃家为国,国指挥枪!”

第4964章 文武合并灭京八

庾悦的眉头一皱:“国指挥枪这个我可以理解,可是弃家为国,对我们可不利呢,我们世家士族,一向是家在国上,这可是要摧毁我们世家的根本吧。为了夺个军队的控制权,喊这样的口号,不值得吧。”

陶渊明冷笑道:“兵强马壮是天子,有枪既是草头王,我们现在屈居刘裕之下,任其摆布,说什么也没用,要是靠着清谈论玄,一万个刘裕都不是我们对手,派个八岁小儿就可以辩得他哑口无言,但现在他就是靠着打仗的本事控制着军队,我们不这样喊,不主动作出一心为国的姿态,又如何能逼他交出军权,让军队成为国家的军队,而不是他的私兵甚至是让领军将领成为他的结义兄弟呢?”

庾悦点了点头,但还是不太放心,说道:“既然如此,我们让刘裕派个人来掌握我们的豫州军团,难道口号一喊,这个人就会向着我们了,就会不顾念跟刘裕多年的交情了?我们士族世家是要讲门生故吏这套师生之情,可在军中,一样是要讲这种上下级的交情和战场上过命的兄弟情吧。”

陶渊明微微一笑:“陶公,我的意思是,以后就要让黑手乾坤和京八党合为一体,成为所谓的文武融合的组织,刘牢之他们以前怕的不就是武人被士族文人压制,所以离开军队就意味着失去权力,任人宰割吗?我们干脆就这样喊口号,让这些军汉武夫们觉得安全,如果连黑手乾坤都和京八党合并成一个组织,作为以后手中有权力,可以管理朝政或者是掌军之人才能进的,他们不就会放下对我们戒备和敌意了吗?”

庾悦的眉头还是紧紧地锁着:“这对我们不利吧,武夫跟我们这就是真的可以平起平坐了?那以后是谁说了算,谁统治谁?”

陶渊明笑了起来:“这种组织,肯定是谁有本事治国理政,谁就更有话语权,军中的将校人数,跟能为官一方,或者是在朝中掌权的士族相比,肯定是远远不如啊,就象现在我们的朝廷,同样的品阶,五品以上的文官,我们大晋可是有七千多人,而武将,才不过两千多人呢,真要是合二为一,这区区京八党的人数,又怎么可能多得过我们这么多世家子弟呢?”

庾悦的眉头稍稍地舒缓了一些:“可是就算如此,我们世家子弟也不愿意真正地和这些武夫混到一起吧,而且就算他们混进来,那以后岂不是可以转为跟我们一样的士族,世家了?我们岂不是不能把他们再排挤出去了呢?”

陶渊明淡然道:“那就象以前说了军功为爵,很多普通的北府军将士得了爵位,回家后可以置业购地,但最后都无法管理,入不敷出,然后只能交给我们士族来出人打理,等于又把这些土地还给了世家高门,说破了天,没文化的军汉只知道打打杀杀,哪有文治的本事?只要把文武合到一起,那最后,武夫们都会给排挤出去,这个组织,最后就只有我们黑手乾坤,没有什么京八党了。”

庾悦笑了起来:“未必啊,不是有不少下等的士族,也要加入那个什么蓝翔吏校,还要再从军建功,加入京八党,成为刘裕的人吗?这些人恐怕不容易挤掉吧,比如刘穆之,如何挤出去?”

陶渊明笑道:“如果是我们士族之人,你以为他们愿意自己世代为军汉,将种吗?现在投靠刘裕只不过是因为刘裕手握大权,掌握和自己能制订规则,要是刘裕不掌权了,还不是世家高门说了算?到时候就算是刘穆之,也不可能再按这套来,谁不想富贵传子荫孙?谁想辛苦打拼一世只为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升斗小民?刘裕喊着人人平等,拯救苍生,但就算是这些苍生,一旦有机会,也是想骑到别人头上,而不是为人作嫁衣,这是基本的人性,就算是神佛,也改不了的。”

庾悦哈哈大笑道:“说得好啊,这么说来,我们这么搞,是为了用黑手乾坤实际上吞掉京八党?让京八党的那些将校们,也能有个士族的身份,以后他们就会抛弃刘裕,转向我们了?”

陶渊明满意地点了点头:“是有这种可能的,刘牢之要反,是因为他离了军队,一事无成,自己也没有管理地方州郡的本事,他的手下,全是武夫,没什么文官智囊,因为没有哪个士族想为他效力,所以,他只有牢牢地掌握军权在手,谁要动他的军权,他就带兵打谁,这种人,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掌军的军阀罢了,连象桓温一样割据一方,子孙世袭都做不到呢。”

“可是如果当时有这么一个文武合并的组织,刘牢之直接给他个士族,甚至小世家的地位,然后从组织之中让他可以选一些世家子弟为幕僚,让刘敬宣这样的子侄继续留在军中,自己则可以放心地升任朝中官员,那这军权,就可以转到世家子弟的手中,为了暂时稳住刘牢之这样的人,甚至可以让一些中等世家,拿一些支流庶女与之联姻,总之,让他觉得自己和我们是平起平坐的自己人就行了,这才是可以解除这些武夫军权的正确做法,那就是,先让他觉得安全。”

庾悦的脸上挂着笑容,不停地点头:“听起来真不错,但是真的能让这些武夫们上当吗?他们是想混进来变得和我们一样,这个我信,但就他们这种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难道真的会以为会成为士族?”

陶渊明淡然道:“人就是这样奇怪的东西,心里越是想着什么事,就越是会自己骗自己地觉得能做到。别的不说,只讲这荆州的桓氏,从桓温父亲开始,就是掌握军队,征伐打仗的将门兵种了,桓温自己虽然有士族之名,但世人皆视之为武夫,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武家身份才是割据荆州的原因,可到了桓玄时,不就想要出将入相,涂脂抹粉,附庸风雅,重新想变成大世家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