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5章 邯郸学步治武夫
庾悦冷笑道:“桓家不过是当年大晋西朝建立之前,帮着曹爽对抗司马宣王的狗头军师桓范的后人,桓范全族按理被灭,但有漏网之鱼逃了出来,几十年后永嘉之乱时,桓温之父桓彝也逃过江,隐瞒了自己家族的谋反过往,混成了一个区区的郡守,在王敦之乱中,守城而死。”
“本来象他们这种情况,是标准的武夫将门,根本不算我们世家的一员,可就是因为桓彝之死,让桓温从小有了功臣之子的身份,加上桓温成年之时,利用了当时黑手乾坤的力量,杀了当时的杀父仇人全族,本该按律处斩,但因为黑手乾坤的活动,说这是为父报仇的大孝之举,当时的皇帝也有意拉这样的没有势力和根基的武夫,施恩以制衡我们庾家,王家,谢家,郗家这样的开国世家。所以不仅没有给他降罪,反而嫁了公主给他,让桓温一下子成了驸马。”
“也正因为这样的错进错出,桓温一下子拥有了兵权,也成为小世家,他利用这个机会,先是驱逐了我们庾氏出荆州,然后利用我们庾家在荆州经营了数十年的成果,把原本用于北伐的军队,加上黑手乾坤白虎一系的粮草与军械,结合起来,弄出了数万大军,他不敢直接北上去与胡虏对抗,就找了当时内乱不断的成汉李氏政权这个软柿子,一举灭之,成就了第一个北伐或者说西征成功,击灭胡人异族伪政权的功劳。”
陶渊明点了点头:“我能听出庾公心中的不甘,毕竟,你们庾氏在荆州经营了十几年,又拿到过白虎一脉的资源在荆州作为储备,最后却被桓温笑纳,并以此成就功业,不过,经此一役后,桓温奠定了他们桓家在荆州几十年的基业,之后又两次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打进关中,攻到黄河,收复过洛阳,在淝水之战前,成就了我们大晋几十年来反攻的最大成果,这可不是能抹煞的。”
庾悦咬着嘴唇,不甘心地说道:“那是他运气好,我们庾家在荆州的时候,北方是统一的,强大的石赵政权,石勒和石虎两代胡酋,都是野蛮残忍,狡滑果断的大兵家,就连我们庾家的先祖,还有毛宝这样的名将,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而桓温到荆州之后,石赵自己内部因为争权夺位而分裂了,整个北方都乱成一团,这才给了桓温机会,若是石赵还在,他别说灭成汉,收洛阳,只怕这荆州,都不一定能保住,这只能说,世无英雄,当使竖子成名!”
说到这里,庾悦顿了顿:“只有谢家那次淝水之战,是真的打败过统一的,强大的前秦,就算是刘裕北伐南燕,也是打败了一个独立的,有强大军队的北方胡虏政权,其难度要比桓温的所谓北伐大了很多,虽然我也不喜欢谢家,更是以刘裕为大敌,但他们的功劳,我还是要承认的。桓温在我看来不是什么英雄,只不过是个混进我们世家内部,却最后分裂了黑手乾坤,想要篡权夺位的小人。”
“至于那桓玄,更是连他爹的那点打仗的本事和武夫的气度也没有,明明是个纨绔子弟,却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个谦谦公子,也不看他那身肥猪似的膘,坐个龙椅都能把椅子坐塌掉,却还要搞得自己玉树临风似的,哼,怪不得连刘婷云这个贱人都受不了他,要离他而去。”
“至于文才方面,这小子更是胸无点墨,我们吴地的世家子弟就算不习军事,起码吟诗作赋,写出锦绣文章的本事是有的,而桓玄,连写个祭文都写不利索,成天就会拉着跟一帮画家,道家之类的朋友,显得自己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似的,哼,却不知,他越是这样往雅士名家中间挤,越是会成为笑话,因为这些高雅的艺术,得自己有本事才能跻身其列,不然硬凑进去,只会有损自己的名声,这些个粗野武夫,都是一样的愚蠢,刘毅也和他差不多,明明只有一个小吏的文才,粗通墨水而已,却要成天往上流世家挤,也不看看要不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势,又有谁愿意与他为伍呢。”
庾悦说着这些话,时而冷笑,表情尽是不屑,时而咬牙切齿,怒目圆睁,显然,他对桓玄和刘毅,积怨已久,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羡慕嫉妒恨,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失态呢。
陶渊明看着他的模样,微微一笑:“我能明白庾公的愤怒,毕竟,这些军汉们不通文墨,没有家学,就是靠着打仗杀人得了军功,然后想要把自己打扮得跟我们这些有充足家学,历经几百年的世家高门一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用沐猴而冠,最是恰当不过了。”
庾悦连忙点头道:“对对对,就是这个,还是陶公你高啊,张口就来,这文才,我是甘拜下风的,不过,现在人家手里的权,就算是那只猴子,我们也只能在心中不齿,在暗地里嘲笑,不能公然地表现出来。”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但其实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老实说,这军权,我们想要强夺不容易,但如果是用计,让他们自己放弃,却是可以做到的,就象邯郸学步的故事,那个燕国人仰慕赵国邯郸人走路姿势好看,特地跑来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结果不仅没学会,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给丢掉了,最后只能爬回燕国,成为千古笑话。”
庾悦笑道:“我明白陶公的意思了,所谓的黑手乾坤和京八党合作,就是给这些武夫们一个邯郸学步的机会,让他们丢掉原来的那些打仗杀人的本事,也跟在我们后面学习清谈论玄,舞文弄墨,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是文也不成,武也不会,成为废物了。到时候怎么跟我们争?别说这些治国理政的朝堂权力,就连打仗的这些本事,也会给取而代之啦。”
第4966章 由武入文暗流涌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是啊,就如你庾公刚才所说的那样,好逸恶劳,怕死贪生是人的天性,避不了的,不管是武夫还是世家,如果有可以不上战场的决定权,都不想流血流汗,吃苦受累去军中冒着生命危险去挣那些军功,虽然这久而久之会渐渐地失掉权力,失掉对军队的控制,但在那一天真的到来之前,又有谁能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呢?就象我们,如果不是面临家族失掉根本,彻底给从士族中除名的危险,我们又怎么会从军打仗呢?”
庾悦咬了咬牙:“是的,但是这些武夫们如果变成了小世家,同时又不放弃军中的权力,甚至家中的子弟分习文武,一个掌军,一个掌权,那这样又如何能破解呢?”
陶渊明点了点头:“庾公提得好啊,是存在这样的可能,但要知道,任何家族内部的矛盾,都要大于外部的矛盾,首先这种习文或是习武的道路不同,就会让一个家族分裂,其次按刘裕现在的规矩,习文的人也要军功才能得爵,有爵才能当官,到时候还是得从军建功才是,那第一个会觉得不公平的,就不是我们这些外人,而是他的亲兄弟,如果能让这些武夫家族内部生乱,那是更好不过。”
“就象刘裕本人,他和刘道规两个是建立了大大的军功,但是刘道怜暗弱无能,又贪婪昏庸,没有啥战功,却是跟在兄弟的后面混了不少好处,外界对此颇有微辞,甚至都影响了刘裕的声誉,这种情况,在其他武夫家族里也有,他们自己的第一代还是建功立业的,可到了二代,甚至三代时,还能象他们的祖辈这样拼命吗?到时候,恐怕连我们的这些世家子弟都不如呢,起码,我们还有些家学,文化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庾悦微微一笑:“而且世家之间有各种合作,包括联姻,合作做生意以维护产业,还有就是相互举荐到对方的帐下或者是府中做事,得到锻炼之后可以举荐为官,这些玩法,是轮不到这些武夫家族的,就算他们偶然成为小世家,也跟我们走不到一起呢。”
说到这里,庾悦勾了勾嘴角:“上次见陶公写的祭妹文,令妹好像是嫁给了荆州的一个县丞程德全,是个沙市一代的豪右之家吧。”
陶渊明点了点头:“我们陶家家道中落,勉强还保留在士族行列之中,那程氏并非书香门第,而是从军的武夫,立功后当了郡司马,程德全袭父之爵,做到了天门县丞,跟我们家倒也是门当户对。”
庾悦的脸色一变,陶渊明明显是在拿他刚才的话在反讽和自嘲,他尴尬地笑了笑:“陶公,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陶家…………”
陶渊明摆了摆手:“庾公,不必多说,你的意思我知道,形容我们陶家正合适,其实就算象我祖先侃公这样威震天下,割据一方的大家族,几代子孙不给力,也会混到我们这样,只能与兵家将门联姻,若不是陶家还有我,恐怕很快要跌出士族的行列了。这世上,没有永恒的权力,就连王朝都会变更,更别说家族了,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量保住或者是复兴我们的家族,以无愧祖先。”
庾悦连忙道:“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你们陶家一时因为各种原因中落,但底子还在,如果不是几百年的家学家风,文化底蕴,又怎么会有陶公你这样的大才出现呢,而那个程氏的武夫,就算一时靠着战功有点官爵,但也不能长久,我想,北府军的这些武夫,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陶渊明淡然道:“但刘裕是通过搞什么吏校,痒序,让国家派儒生,祭酒们来教育这些武夫军汉的子弟,让他们能得到文化和知识,这是以前的人没做过的,就算是孔夫子,他的弟子往往也没有这种大字不识的粗人武夫。刘裕让那些下等士人来教这些军汉子弟,然后给这些下等士人也评定功绩,给他们上升的机会,所以有人愿意做这种事,要破这一招,我们就得抢先一步,先让这些军汉武夫们,能成为小士族,小土豪,这样他们就会想着把这些文化,权势给私有,不与人分享,刘裕的那套国家公学,就办不下去了。”
庾悦吃惊地张大了嘴:“这也行吗?他们放着国家公学不上,要上私学,乡学?可如果不是国家公学里学这些文化,不是说不会给各种吏职锻炼的机会吗?”
陶渊明冷笑道:“这种话只能骗骗平民百姓,那些武夫将门之子,父兄为将,手握重兵,难道子侄连从军当个军吏都还要刘裕批准?照顾自己的子孙是天经地义的事,刘裕自己也是给刘家的子侄甚至是远亲各种军职历练,也没说刘道怜,刘荣祖,刘遵考这些人是通过了什么国家公学吧。”
庾悦满意地点了点头:“陶公的目光真的是深远,这些都想清楚了,其实,要瓦解刘裕的军汉政权,还是要从他们内部想办法才是。”
陶渊明正色道:“是人都有欲望,都会争权夺利,世家如此,武夫也是如此,现在武夫势大,但是靠了刘裕的威望压制着,一旦他们有独当一面,拥兵大州的机会,同样也会争权夺利的,要是刘裕以后老了或者是登上皇位,那这军中大帅一职,只会争夺地更激烈,现在亲如手足的年轻人,以后会争得头破血流,我们现在就要进行这样的布局,而第一个能争取到的,就是刘裕会派来接管你的豫州军团的这个主将。”
庾悦兴奋地说道:“那陶公以为,刘裕会派谁来接管豫州军团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檀道济,朱超石这二人不太可能,王镇恶的话,刘裕会带在身边,沈氏兄弟所带的是吴地的庄客军团,也不太可能到豫州一线,想来想去,最有可能来豫州的,就是孟怀玉这个前豫州副将了,庾公跟小孟将军之间的私交如何呢?”
第4967章 庾孟结盟取豫州
庾悦的脸色微微一变,说道:“孟怀玉?我跟他几乎全无交情啊。跟孟昶还有过一些明里暗里的合作,同朝为官时,在黑手乾坤当镇守时聊过一些军国之事,老实说,孟昶这个人阴得很,而且我很难摸清他的真正意图,所以我跟他的关系不算亲近,倒也不是因为我看不上他的出身,纯粹就是跟这个人在一起总觉得不太自在,反倒是徐羡之和我的私交不错。跟孟怀玉嘛,他一直是刘毅的副将,久在豫州,我连见他的机会都不多,更不用说有什么交情了。”
说到这里,庾悦顿了顿:“孟怀玉在孟龙符死后,几乎就是孟家惟一的武将了,而孟昶死后,更是要撑起整个孟家的人,你说刘裕会把他派来豫州,以后跟我合作?”
陶渊明淡然道:“是的,这就是你一定要拿下豫州刺史这个官职的原因,因为刘裕必会让孟怀玉取代刘毅,成为豫州军团的总指挥,不管你是不是当这个豫州刺史,这豫州军队一定是要归孟怀玉管辖的。你交不交军队,都不会有区别。”
庾悦不愉快地说道:“搞了半天,我费尽心力,要用上一大堆资源,跑官要官,组建军团,就是为了把这一切拱手让给孟怀玉?我庾家要为他孟家的上位,专门作这个嫁衣?”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孟怀玉是接手豫州最合适的,几乎也是唯一的将军人选,他是刘毅多年的副将,熟悉豫州内情,豫州军中被天师道俘虏后再想回归的将士们,只会认刘毅或者是孟怀玉,即使是罗龙生最初能招抚他们过来,但时间一长,他们还是会想办法去重归自己老长官的手下,这点我解释过了。”
庾悦冷冷地说道:“是的,就是因为他在豫州的影响力太大,所以来了后就能夺走我的军队,这样的人,是跟朱超石一样,越有本事,越有威望,就越是对我构成威胁,我为何要跟他合作?”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就象你愿意信任罗龙生,愿意让罗龙生来帮你拉起一支军队,一样的道理,庾公你的家族难道有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能行军作战的将帅之才吗?”
庾悦的眉头一皱:“我承认我庾家确实没有这样的人,但因为我们庾家无人,所以就得让孟怀玉来指挥军队?按你刚才说的,且不说这孟怀玉是否会效忠刘裕或者是刘毅,就算他是愿意自立一方,那我又有什么可以制约他的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庾公可以制约孟怀玉的,可是有三个地方呢,对别人可能不行,但对孟怀玉,是极有用的,用好了的话,完全可以让他听你的话。”
庾悦的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哪三样制约之法?”
陶渊明正色道:“这第一嘛,就是孟怀玉是个纯粹的将军,武夫,有治军之能,兵法之术,但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他可以管好几万人的军团,但不知道如何到民间抽丁收税,更不用说劝课农桑了,以前在刘毅的部下时,刘毅就是在这方面对他进行控制,所有的军中文吏,都是刘毅给他派过去的,而这些人也是要起到对孟怀玉监视的作用,这点,孟怀玉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是孟家和刘毅之间进行交易的一部分。”
庾悦笑道:“陶公连这个都知道,难道,这是孟昶向你透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