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元皇帝时,南渡世家有佐命建国之功,但这已经过了百年了,京八党建义成功,等于是把已经禅让灭国的大晋,给救活过来,那当年你们这些南渡世家可以夺原来的吴地豪强们的田地,现在的京八兄弟来占你们这百年的庄园,又有何好抱怨的?”
庾悦的牙齿咬得格格作响,手也握紧成了拳头,却是无话反驳。
陶渊明转头看向了刘穆之,脸上还是保持的那种幸灾乐祸,似笑非笑的表情:“穆之兄,虽然我不是吴地人氏,但在这个事上,我得说句公道话,看起来就如我刚才所说的,大晋百年前的情况,和现在京八党建义复晋后很象,所以京八党的兄弟们去拿吴地的庄园田地,起码是那些在天师道之乱后无主之地,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有问题的一点是,京八兄弟没有治政之才,而当年的南渡世家有,拿了地后,能不能管好,这才是根本原因。”
刘穆之点了点头:“我承认你的这个说法,我们的京八兄弟们很多是不识字的农夫从军,他们一直是在打仗,也没有条件去识文断字,处理公务,即使是到了乡村之中,想要管好一个村,一个乡,甚至是管好自己家的田地,都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只能对世家高门和士族作出让步,允许京八兄弟再把田产变卖还给吴地的世家,而他们自己则迁往江北,建康之类的新地方居住。”
说到这里,刘穆之看向了庾悦:“老实说,这样的交易,谢夫人和王皇后并不支持,是谢家的谢混,郗家的郗僧施,王家的王弘,王华,还有张家的张裕,当然,也少不了你庾公,是你们这些世家高门和吴地豪强的代表们共同决议的,如果不承认你们在吴地的地契,如果不继续由你们来管理吴地庄园,那你们就不与这些京八兄弟合作,让他们无法立足,考虑到大乱方止,国家百废待兴,这时候不能再有内耗,我虽然非常愤怒这样的交易,但也不得不妥协。”
庾悦咬了咬牙:“我们也作出了回报,无论是朝廷想要屯粮北伐,还是出兵南燕,哪次我们没有子弟从军,哪次我们没有出粮出丁?你们打下的新地方足够安置有功的将士,但吴地是我们这些世家高门的根基所在,如果想要就这么明抢,那也别怪世家高门会团结在一起全力抵抗了,到时候两败俱伤,难道京八兄弟就能得到什么好处了吗?”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你说的有道理,所以我们妥协了,让步了,然后就出现了陶公刚才说的这种情况,让世家,豪强,士人们代管这些乡村,于是朝廷想要加税加役,就成了你们变本加厉,层层盘剥,我们加的税是充分考虑了民众的承受能力,绝不至于让他们生活困难得无以为继,而你们,可以收一斗的米粮税赋,变成收三斗,甚至五斗,然后逼得本来从朝廷官府分到田地的百姓,最后给逼得卖地为奴,重新成为你们的庄客佃户,这是我们的问题,还是你们这些世家高门的呢?”
庾悦的脸上已经汗出如浆,不停地用手帕擦拭着汗水:“穆之兄说得太过了,我们可没加这么多,最多是朝廷收一斗,我们也收一斗,这是代管的费用,因为这还得包括免了他们力役和调赋,我不觉得真把他们逼得太过了。”
刘穆之冷笑道:“朝廷收一斗,你们这些安居郡城和建康的世家收一斗,然后地头的庄主和管事们再收个一两斗,这不就是多收了三五斗吗?庾公若是真的有兴趣,回建康后,我可以给你看看一些详细的卷宗,让你看看你的庄客们要给你们这些吴地世家,多收多少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你带出来的三千部曲,一有机会就要这样对你了,仅仅是因为在江州这一年的事吗?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若不是你把他们逼得卖地为奴,他们又怎么肯背井离乡,跟你来这江州作战呢?你还真以为他们跟司马元显的乐属们一样,是自愿从军的?”
第5014章 豪强地主拖后腿
庾悦整个人都瘫软到了地上,他所有的辩解,不甘,忿怒,都在刘穆之这些义正辞严,掷地有声的话语面前,被粉碎得干干净净,有些事情,是高高在上的他都不知道的,而这些个残酷的事实,被刘穆之这样血淋淋地展现在他面前时,让他连死了的心都有了。
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到庾悦的面前,扶起了他,拉着庾悦的手,正色道:“庾公,这些事情我是不想直接这样跟你说明白的,你们这些世家掌门,贵族子弟,生来就是锦衣玉食,一辈子难得去你们自己的庄园们去走一趟,你们的左右,管事,甚至连情报暗卫,都早已经成为这个庞大的利益线条上的一只只蚂蚱,他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对百姓和庄客的盘剥之狠,超过你的想象。你们这里多收一斗,到了他们的手上,能多收三五斗都不止。”
“如此地层层盘剥,又有几个百姓能支持得下去呢?为什么孙恩之乱,这些妖贼振臂一呼,就整个吴地响应,几十万人从贼附逆?我们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才把他们赶出三吴之地,但是产生妖贼的原因,我们一直视而不见啊。庾公,当年你的先祖前辈们辛苦创业,艰难保住几乎要灭亡的大晋政权,保住我华夏衣冠,他们若是看到今天的场景,会作何感想?!”
庾悦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不停地点头道:“穆之兄,是我错了,我回去以后,一定查清这些底下的王八蛋,家法处置,多占的田,多侵的地,我一定会归还给朝廷,让那些,让那些庄客佃户们能分到地,能自食其力!”
陶渊明冷笑道:“庾公,话不要说得太满了,就象穆之兄所说的,百年来,这早已经形成了等级有序,分工明确的利益线条,就连谢家都没办法根除,你一个人激动又有啥用?你信不信,你真的想这么干,那你这个庾家掌门的位置,首先就得换人了。要是背叛你的整个家族,你何以为生?”
庾悦一下子又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奈地摇起了头,刘穆之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之上,看着陶渊明,平静地说道:“陶公,为何在这个时候,你是如此冷静到残忍了呢?这会儿你为什么不提什么为民请命,天下苍生,公知良心之类的漂亮话了吗?你不觉得你这样太虚伪了吗?”
陶渊明淡然道:“这一点也不虚伪,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本就应该是等级分明,各安天命,底层的百姓,民众,就应该依附于豪强地主生存,而豪强地主们则是依附于世家高门,世家高门的子弟再到朝中掌权为官,制订各种法令制度,来维持这些秩序,这才是天下的本源,才是应该有的样子。”
刘穆之冷冷地说道:“又是你刚才那番士族优越,其他百姓就本应该生而为蝼蚁,世世代代为蝼蚁的说词。你把这些当成天道,可是这些你眼中的蝼蚁们不这样认为,一旦有机会,就会揭杆而起,打破那个吃人的天道。”
陶渊明哈哈一笑:“然后这些揭杆而起的蝼蚁们,又会变成新的世家,新的豪强地主,继续奴役和统治着蝼蚁们,五行更替,气数轮回,这天下没有不灭的王朝,但这种尊卑有序的天道,是不会变的。你和刘裕的大错,就在于妄想用一已之力来扭转这样的天道,这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就象你们想着北伐,想着驱逐胡虏,想着占更多的土地来赏赐和分配给这些庄客,佃农们,想法很好,但实际结果呢?”
说到这里,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收起了笑容:“实际上,你们为了北伐加征的税,一斗的粮赋能到下面变成三斗,五斗,本来只要咬咬牙就能挺过去的,变成了倾家荡产,卖地为奴,不要去责怪那些个世家,管事,小地主们,他们确实是一条线上的血吸虫,但那又如何?没有你们发布的这些加征粮税的法令,这些血吸虫又怎么有理由去进一步地盘剥百姓,夺取田产呢?”
“你们想着要去解放北方的民众,收复汉家的江山,可这汉家江山还没收复,这南方的汉人庄客们就生不如死了,这就是你们要的那个人间天国吗?你们眼里我是个食古不化,顽固保守的老家伙,事事与你们作对,但实际上,我是在保护你们!”
“王莽当年想要复古,想要夺豪强之地分给百姓,让他们能绕过地主豪强,直接向国家交税,结果就是普通的百姓们有了地也不能活,最后酿成民变,天下大乱,王莽从人们心中的圣人,变成了千古巨奸,遗臭万年。穆之兄,你是聪明人,刘裕认不清大势,但你明知有前车之鉴却不去劝谏他,你究竟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
刘穆之面不改色,直视着陶渊明那咄咄逼人的双眼,平静地说道:“陶公,世家高门也好,豪强地主也罢,士族们靠着独占知识和文化,能世世代代地奴役和统治数量众多的百姓们的日子,已经快要到头了,春秋之前,先秦时那种贵族天下的时代一去而不复返,在于孔夫子把教育和知识开始普及天下人,不仅限于以前那样只有贵族拥有,所以孔子是圣人,因为他开始让普通百姓也有学到文化的机会,若不是有孔子,恐怕你的先人们也不可能走出深山,成为郡吏,即使是你的先祖侃公,也一辈子会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山中野人,更不用说陶公你了。”
陶渊明的脸上肌肉跳了跳,眼睛微微地眯起,却是无法反驳。
刘穆之继续沉声道:“而商鞅变法的根本,就在于削掉了秦国的宗室,以及从宗室中分出来的一系列旧贵族,让普通的秦人百姓也能从军,从军之后回乡为吏,他们不需要有太高的文化,但只要需要知道律法,按时收税,只要没有豪强地方势力拖后腿,整个秦国照样可以良好地运转。”
第5015章 组建军队立大功
刘穆之的双眼之中,光芒闪闪,声音铿锵有力,直视陶渊明:“陶公,你说的那套离了豪强地主,没了世家子弟就无法治理的高论,还是收起来的好,我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没有这些人在捣乱,在拖后腿,如果我们不妥协,而是派兵下乡,谁捣乱就灭谁,你看看我们这些京八兄弟能不能治得好天下!”
陶渊明的山羊胡子在微微地发抖,咬着牙:“派兵弹压乡间,不从就屠戮,这样做,跟北方的胡虏那样的野蛮人有何区别?羯胡石虎就是这么干的,穷兵黩武,杀人如麻,把砍下的百姓首级挂满城墙以示威慑,可结果又如何?不过二十多年,他的国家就灭亡了,我们的祖先有古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你们真要这么搞,是要大晋灭亡吗?”
刘穆之不屑地摇了摇头:“我们和胡虏这样做的区别就在于,胡虏是为掠夺我们汉人百姓的财富,供其骄奢淫逸,而我们加点税赋,一是在百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二是此举是为了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只不过是因为有豪强地主们从中作梗,趁机收了几倍于朝廷税赋的钱粮,我们查办这些吸血鬼,是大快民心之举,把他们多收百姓的钱粮,还给百姓,又有谁会反对?”
陶渊明恨声道:“这些豪强地主,遍布天下,他们也是大晋的子民,从先秦春秋开始,他们就是控制着地方,农村,无论谁坐天下,都不得不依靠与跟他们合作而统治,即使是秦始皇一统宇内,也无法把秦军将士封到吴地来全面统治,刘穆之,你不要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北府军不过区区数万人而已,就算人人立功得爵,又怎么可能撑得起整个大晋的乡间?如果豪强地主,士族书生们不愿意和朝廷合作,你还指望百姓们会乖乖地,自觉地交税?还指望谁会去收?”
刘穆之微微一笑:“我从不会高估自己的实力,但也绝不会低估,秦始皇不在灭六国之后让将士们回乡为吏,是秦国灭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幻想着和六国旧贵族,小地主们合作能安定天下,秦国才会二世而亡,这世上想要当官为吏的人,不知凡几,就算是北方的胡虏,尤其是你说的石虎,凶残野蛮,但难道石赵政权就缺了人当官为吏?就没有人给石赵收税抽丁了?别说是粮赋和丁口,就连宫女,石虎都能一征就是几万人送到邺城,甚至不用石虎的羯胡军队去干这事,有的是汉人的豪强地主坞堡主们为他做事!”
“石赵的灭亡,在于他们石氏一族乃至羯胡贵族的贪婪与无知,在于他们为了这皇位而你争我夺,在内战中把军力耗尽,这和西朝的八王之乱是一样的。难道西朝的灭亡,也是当时的朝廷得罪了地方豪强们,是世家高门不和宗室王爷们合作了?陶公啊,你的这种狡辩,似是而非,要骗骗别人可以,但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
陶渊明咬了咬牙:“世家高门和依附他们的豪强大族可是一个强大的整体联盟,在东晋已经成型百年以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要是想让他们彻底地屈伏,他们必然群起而反抗,最后起码是短期内,你是没有足够的人力军力还控制乡村,甚至会引发内战,庾公,你们家会这样乖乖地受制于人吗?”
庾悦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呃,这个嘛,我们肯定是要服从朝廷,听从皇帝和刘大帅的诏令,但是,但是这个诏令,也得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就象那些个趁机加税,中饱私囊的地方庄头们,我们,我们还是会自己在家族内来清理,一旦是朝廷的兵马来清剿,那,那势必会激起民变,穆之兄啊,不是我有什么不臣之心,实在是,实在是我一个人说了不算数,而我们这些世家的掌门,你也知道是几十年都没下乡了,全是靠底下的人在撑着,有的时候,我们也管不了他们啊。”
说到这里,他舔了舔嘴唇:“而且这些个事情,一向是以谢家马首是瞻的,谢夫人,王皇后她们自然是站在刘大帅,站在穆之兄这里,但其他人就未必了,就象你说的那些个加税的事,也是谢混,郗僧施他们这些人搞的,我们在建康的这些个掌门,也控制不住老家的事啊。穆之兄,我看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会约束好下面的人,不过,朝廷这些年一直在打仗,这次要是平定了妖贼,还是歇息几年,休养生息的好,给将士们,给我们世家,给百姓们也都能喘口气呢。”
刘穆之微微一笑:“庾公倒是两边都不得罪,不过,我看你的举动,不象是要喘口气啊,朝廷没有加税征兵,你自己倒是在庾家各庄园再一次地聚众征粮了,这回又是凑了几千人马集结,准备来个二次西征,你就不怕,有人会象上次孙泰被灭一样,也举报你一个图谋不轨吗?”
庾悦哈哈一笑:“当着穆之兄我也不瞒着你了,没错,我是再次征丁收粮,组军勤王了,但我这回可没加税赋,也是严格约束了下面的人,而且我是拿免除了几年地租粮税作为回报的,可没有借机盘剥庄客们,我也知道大家都不容易,这回,用的是我庾家的存粮。”
“这次组军,我确实是想建功立业,因为这次我给人夺军抢帅,实在是太丢人了,如果不能建功立业,挽回我庾家的声誉,恐怕以后我们在世家中都无法立足了,穆之兄,我这一来是为了西征灭贼出力,二来也是要顺便挽回我们庾家的损失,绝无图谋不轨之心。”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点我当然是相信庾公的,只不过,你这支军队,最好还是先借给朝廷使用,不要作为你庾家的私兵,我们一定会安排得力的将校,取得胜利的,到时候,功劳和爵位少不了你们家。若是人人如你,又何患大业不成呢?”
第5016章 龙生底细全所知
陶渊明突然微微一笑,说道:“穆之兄可能有点想多了,这回庾公组军,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将校来统领,就不劳您费心了。”
刘穆之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在脸上肥肉的挤压下,成了一条缝,沉声道:“陶公终于亮出今天上门的真正心思了,其实你并不知道我的到来,你是来找荆州刺史刘道规这位征西大将军的,而找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他的同意,让你和你推荐的将校,加入到庾公的这支新军,对吧。”
陶渊明的脸上仍然挂着淡淡而自信的笑容,说道:“穆之兄正是料事如神,毕竟刘征西是征西大将军,都督豫州以西诸军事,所有在豫州以西的军队,都归他节制,就象上次庾公的军队被朱超石接管,就是他下的令,所以,这回庾公新组建了军队,同样需要他来批准这支军队的将校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