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时的大贵族,大地主越来越少。就算是四大公子这样的大贵族,他们的门客也是寄养在城中,不是分散在乡村之间。”
第5383章 推恩收地千古谋
白虎的眼中冷芒闪闪,继续说道:“而出现大贵族,大公子之类的国家,则往往内部不够集权统一,甚至君主的权力和这些大贵族的权力会有激烈的冲突,终将为秦国这种没有大贵族,庶民为吏的国家所灭。最后,就是秦始皇灭六国,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取代了原来的分封模式,是划时代的一大变化!”
玄武点了点头:“是的,大一统不止是结束了分封制度,而且郡县制度,是让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吏,到地方上掌权施政,避免了以前的那种封爵诸侯实控地方,最后子孙世袭,尾大不掉的情况,象周天子,最后只剩下了巴掌一块的地盘,任何一个存活到战国时的诸侯国都比他们有力,实际上,周朝的天下,从东周初期开始就是名存实亡了,秦始皇搞大一统,其实就是吸取了这个历史教训,不再让诸侯坐大,反过来消灭君主。”
说到这里,玄武顿了顿:“然后,说到军制,你继续讲讲秦朝开始的文武之分,还有就是士族,或者说贵族,怎么就在秦汉时代失掉了军权了呢?”
白虎平静地说道:“秦朝的军制,严格来说是商鞅变法后的普遍军政制度,先是趁着野人从军,变成庶人的这种历史改变,让士族中的庶子分离出去的下等士族,跟在战争中立功得赏的庶人一起,成为了第一批庶人地主,这些庶人地主不再听命于以前的士族本家,而是听命于朝廷,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也都收归国有,这其实是战国时各国变法的核心所在,因为一切的改革,变法,说白了,最后还是土地制度的改变,所有的人,都是依附在土地之上的。”
玄武满意地点头道:“说得非常好,白虎大人,庶族地主的爵位是要由国家来发放,这些基层的权力,也是国家通过爵位给与相应的基层吏职,也就是说,这些庶族地主,他们的土地,权力都是国家给的,因此只能效命于国家,而不是听命于原来的士族主家,对吧。”
白虎正色道:“是的,因为商鞅的爵位制度的设计,是除了秦君以外,士爵也会有所降低,这注定了大贵族也不可能长期保有大量的爵位,进而占有大量的土地,反而是因为自己的子嗣众多,要分出现有的土地,给一些孩子继承,不然没有爵位在身,也没有士族身份的这些子嗣,就会面临无地可以生存,甚至给饿死的危险,所以,大贵族的地是越分越少,而国家手上掌握的地是越来越多,这点在汉朝时期,有个最厉害,也是最有名的政策。”
青龙抢答道:“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号称千古第一阳谋的那个,对吧。”
白虎微微一笑,说道:“青龙大人果然厉害,一下子就说对了,不错,推恩令就是让汉朝王爷,宗室的所有儿子,都有资格去继承父亲的一块封地,这招实在是太狠了,本来庶子还可以寄养在嫡子家中,作为一个不占有土地资源,但衣食无忧的同宗存在,属于这一家族的土地,仍然可以延续继承下来,只要爵位不降,那土地就不会少。”
“可是推恩令一出,所有的世子们,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都可以分一块父王的封地,嫡子可以继承父王的爵位,继续占有这些地,而庶子们如果无爵,那死后这些地就收回国有,以这种方式,汉武帝可以迅速地把绝大多数属于汉朝宗室亲王们的封国,收回国有,重新设立郡县,以朝廷委派的官吏进行治理。其实,这招在秦朝时也被用过,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严厉地打击了秦朝宗室贵族的利益,把这些宗室田地收回了国有,以此作为收买秦国庶民的本钱。秦国之前的百年时间,几代公室作乱,弄得国家差点灭亡,所以商鞅此举,得到了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但副作用就是秦国的宗室从此一直无力。”
“一直到胡亥登基后,这种削弱宗室的做法,到了极致,胡亥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以确保自己的皇位不受来自宗室的威胁,却也因此成为了给赵高随意玩弄直到杀害的傀儡。汉朝有鉴于此,加上开国时的几个异姓王作乱,给刘邦除掉,所以刘邦开国时分封自己的子侄成为藩王,分镇各地,虽然这样确保了刘汉政权的稳定,但也让天下有走周朝老路,重新分裂的风险,七国之乱,就是这种分封制度,结出来的一个大恶果。”
青龙沉声道:“是的,这些历史的教训,不断地重复,直到汉武帝用了推恩令,彻底地解决了藩王作乱的问题,不过,这些扯得有点远了,秦汉的军制变化,士族作为整体和庶民为主的军队之间的关系,我想听听白虎大人详细说说这个。其实,这个军制方面的转变,我也不是非常了解,很想听你理一理顺序。”
白虎点了点头,正色道:“秦军其实是以关中的老秦,或者说庶民为主体进行征发的军制,经过了商鞅的变法后,迅速地以老兵还乡后担任的基层吏,按军队的那套组织模式直接套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五户一保,战时就是出五个丁男结为一伍,一村则往往百户成为一队,以一百夫长,也往往是村长或者是村里三老之一来带队,打完仗后,立功最多的人得爵也高,回去之后往往可以继任村吏,这首先就决定了村长为了保自己的吏位,得带头上阵或者是让子侄从军,有这个积极性,那秦人征发的动员力,就非常强了。”
朱雀笑了起来:“是啊,你前面说过,这些庶族地主,或者说秦吏,在地方上都是一手遮天的角色,平时横行乡间,若是让别人顶了自己的位置,那会给清算得很惨,就算冲着这个,他们也得积极响应,带头参军,真真是保国护家啊。”
第5384章 秦国之崩缘于军
白虎平静地说道:“是的,但当带队军官是有足够的好处的,全队在战斗中的斩获,都会算到他的名下,比起个人去斩首得功,要有利地多,所以除非是打了败仗,或者是战死沙场,不然的话,打完仗后,这村官之职,大概率是能保下来的,甚至可以得以提升,如果是能给自己的其他子侄再挣新爵的话,那就有到他乡为吏,占新的地方的好处了,所以其实秦军将士,有不少是通过战争而开枝散叶,能到异地占据地盘为吏,这才是他们热衷于战争的动力所在。只不过,这套模式是需要秦国不停地对外战争,占据新地盘。”
说到这里,白虎顿了顿,继续道:“而且秦国一直是有新地吏的政策,就是攻下的地方,以秦人为官为吏,所有的当地百姓,都要强制迁走,到关中之地分配到各个村子里,有很多甚至是以奴仆的身份,成为一些村落里的最下等之人,同时,迁移一些关中百姓的次子,三子等人,到这些新地成为边民,给与土地,赋税方面的优惠,甚至是分配战俘女子为妻,为他们生儿育女,这些在边境的新迁百姓,就类似于边民一样,半兵半民,承担战争风险的同时,也会得到远比秦朝普通百姓要好的条件。”
朱雀的眉头一皱:“新地政策我听说过,还研究过,不过因为秦国史料的缺乏,知之不多,原来我只以为要把新地的新征服百姓迁走,但我以为这些地方只留兵,不留民,形同空地或者是拉锯缓冲区一样,却没有料到,居然是还要从秦国本土迁人过来呢。”
白虎微微一笑:“其实就跟后世里的迁豪强大族,游侠儿这些去边塞守边一样,一般来说,非嫡子的年轻人,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分不到嫡子的土地,官爵,但又有出去建功立业的冲动,所以在家中有嫡子继承家业的情况下,他们从军征战,打下来的地方,就不一定要再回去了,而是留在当地落叶生根,虽然这些地方有面临敌国反扑打回来的风险,但当地有成熟的耕地,还有秦国给的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发配妻妾妇人,要知道,在老家能娶妻生子,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这点对于秦人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于是,半军事化的这种新地村落,屯垦,坞堡,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后世的各种坞壁堡,其实都是从这种边塞屯堡演变而来,因为是兵家必争之要地,所以他们在传统的村落周围,建立长围,设立哨塔,遇敌来袭则放弃外面的田地,退入屯坞之中防守。等待本土的大军来援,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百多年里,一步步地侵吞河东和中原的地盘,就是用了这种手段。”
朱雀笑了起来:“可是把人派到这种边地,非常危险的战地,就不怕有些人想要叛逃敌国吗?”
白虎摇了摇头:“偶尔会有叛逃的,但整体上来说,相比庞大的新地移民,还是极少数,朱雀大人,你想想吧,这些地方本就是秦国打败敌国,从敌国手里抢来的地方,这本身就证明了秦国强过别国,那谁会傻到不站在胜利的秦国这边,却要去投奔失败者一方呢?何况新地军民,很多是有几年的免赋役期的,土地产出全归自己,就算跑到敌国,也不会有这样的优惠政策呢。”
朱雀点了点头,长出一口气:“原来如此,迁走原来的百姓,是为了防止这些人心中不忠,或者是跟敌国还有亲朋好友间的联系,走动,所以干脆迁其远离,彻底断绝这种来往的可能。这样一来,秦国的百姓,人口,土地是不断地增加啊,可是增加的人,不是奴隶就是庶人,不太可能得到爵位,或者说不太可能马上得到爵位,这就是你说的,天下的庶人和士族的数量对比,越来越拉大了。”
白虎微微一笑:“是的,这其实是秦国的一个弱点,因为秦国对于基层吏员的要求,只需要做到抽丁收税,实控民户这些,并不需要他们有太多的文化,唯一要学要背的,是秦朝那些用来惩罚百姓的各种刑法条例,还有那些可怕的处刑过程,这就让秦国成为虎狼之邦,基层的吏员们没有文化甚至完全不识字,也不需要士族的庶子过来担任村级吏员,所以,秦法在关东之地,尤其是在那些由下等士族和庶族地主们控制的乡村,很难施行。”
“再加上秦国最后的统一过程太快,保留了关东的庶族地主们的权力,可这些人并不领情,对他们和村中的六国百姓来说,不认为自己是秦人,而仍然把秦国看成灭亡自己祖国的虎狼外敌,每天想着的就是有机会能复国复仇,这就是秦始皇死后,天下顿时大乱的原因,因为在关东各地的秦军,数量稀少,无法应对天下的大乱,这个原因,就在于当地的秦人数量极少,前六国的百姓,形同外敌,在天下四处叛乱,起事的时候,不会站在秦国一边平叛,而是会加入义军。”
朱雀沉声道:“那关中的秦人,就如同你之前说的那样,之前没得到应有的利益,于是早就闻战则逃,根本不想再为秦国效力,情急之下,秦国甚至只能动员刑徒,囚犯,大赦天下让这些人从军打仗,这就是秦国灭亡的原因吧。只是我仍然很奇怪,商鞅以来近二百年的这套制度,怎么就这样说崩就崩了呢?只因为在关东拿不到意想中的土地,秦人就不想为国出力了?可是打匈奴,打南越的时候,不也可以动员数十万大军的吗?”
白虎平静地说道:“这就是秦国的另一个问题了,他们的常备军是不足的,尤其是在京城咸阳附近,常驻常设,每天操练,随时可战的常备军,秦国就算是在秦始皇时期,都只有五万人左右,这个数量,平时维持治安尚可,要应付大战,严重不足,因为,秦军的征发,集结,是需要时间的。”
第5385章 关中关东两重天
青龙沉声道:“就算是五万人马,也足够使用了,现在我们大晋都未必做到五万人马能随时开拔,陈胜吴广起兵之时不过九百人而已,几个月内,数量达到了几十万,这是白虎大人所说的关东之民,苦秦久矣,把秦人看成外来侵略者的结果。不过,以秦国灭楚时可以很快出动六十万大军,包括打匈奴,征南越时,三十万,五十万大军说凑就凑的能力,怎么会对付不了陈胜吴广的义军呢?”
白虎微微一笑:“因为之前有探报和信使从关东这里来,说是关东出现了叛乱,请求秦二世出兵平定,结果胡亥大怒,根本不相信这事,把使者杀了,说一定是地方官夸大其辞,后面再来的信使就不敢如实相告,只说是有些小的盗匪,各地的官吏正在组织地方兵马围剿,很快就要消灭了,这样的报喜不报忧,谎报军情,结果就是陈胜派出的周文带了几十万大军打到函谷关时,胡亥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这时候身为少府,也就是皇家内库总管的章邯进言,说是情况紧急,再从各地征兵恐怕已来不及,不如直接调集骊山的几十万刑徒成军,打退周文的这波进攻。”
“那些骊山的刑徒,为秦始皇建造宫殿陵墓的,本就有很多是以前的秦国关中百姓,甚至是退伍老兵,因为不满秦国对军功爵制度的破坏,言而无信,所以纷纷逃亡,没跑掉给抓回来的,就上骊山为刑徒,再就是有一些各地的穷凶极恶的大盗,杀人犯,也是给送到骊山,这些人强壮有力,又有军事经验,还有很强的组织度,拉出来就是十万精兵。”
朱雀勾了勾嘴角:“这些人本就是想逃亡的,不想为秦国效力的,跟秦国甚至是有仇恨的,为啥不阵前倒戈呢?”
白虎点了点头:“问得好啊,所以这次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国还有让这些人不敢轻易反叛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家人,仍然受到秦国的控制,而且这些家人,一定是在关中,而不是已经沦陷的关东。这就从另一方面证明,这些刑徒绝对是原本的关中秦人为主,绝非关东之人。”
玄武满意地点头道:“这些细节,白虎大人看得非常准,不错,第一批出发的是骊山刑徒为主的军队,混合了秦国咸阳的驻军,在戏这个地方打败了周文,迫使其后退,后面的两个月,秦国又让司马欣等人组织了援军去增援章邯,这支军队,很可能也是从关中的秦国郡县中找出的囚犯,经过大赦之后上战场,因为章邯许诺过这些人,一旦为秦国平叛成功,就会赦免他们的罪行,还会按比以前军功爵制度下更高的赏赐来回报他们,关东的土地,奴仆,应有尽有。”
朱雀冷笑道:“这时候舍得拿关东的好处来刺激秦人战斗了?早干嘛去了啊。而且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秦二世胡亥在情急之下的胡乱许诺罢了,真要让他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到时候多半是不会再认账的。”
白虎点了点头:“是的,最后章邯率军出关,先是击灭了陈胜吴广,但这时天下义军已经群起响应,六国的旧贵族们纷纷成为了各地义军的首领,尤其是楚国的项梁找到了以前的楚王宗室熊心,立为楚怀王,项梁项羽叔侄和刘邦都是向楚怀王效忠,这让楚军的实力最强,只是章邯毕竟是一代名将,经过苦战之后,还是击杀了项梁,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在这时候,秦国的赵高却是看章邯立功而眼红,派人过去治他的罪,要夺他的兵权,于是章邯心生不满,按兵不动,这导致了巨鹿之战中,章邯所部和王离所部没有联系,被项羽各个击破,可以说,赵高以一已之力,毁了秦军,也灭了秦国。”
玄武正色道:“这个过程,白虎大人说得非常清楚了,由此可见,关中的秦人,即使是成了刑徒,因为有家人在秦国官府的手里,仍然不敢轻易地背叛,反之,关东的那些义军,多数出身于六国的遗民,他们视关中政权为大敌,入侵者,而非自己的君主,这是因为关东是以庶族地主为主的准分封模式,而不是关中这种变法后几百年的中央集权模式,所导致的冲突吗?”
白虎点了点头:“可以这样认为,关东的各个乡村,基层的庶族地主,很多是六国或者是其他诸侯国贵族的次子,庶子们,分封到各个乡村后,落地生根,成为庶族地主,而在关中,则不是这样,基层的管理者往往是立了战功的秦军退伍老兵,所以关东的这些地头蛇们,想要的是自己继续能割据一方,控制村落,不用向上负责,秦制却是要求他们完全彻底地服从于国家,朝廷,还让他们随时可能被人替代,这是让他们无法忍受的,他们自己的身份认知就是为灭了自己国家的敌国政权当狗腿子,欺压同乡,所以,这种仇恨在积累,关东的人心,向着以前的六国君主,而不是秦皇,一旦他们有这个机会,就会作乱。”
青龙的眉头一皱:“那为什么不在秦始皇的时期就作乱呢?最多有过几次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却没出陈胜吴广啊。”
白虎微微一笑:“秦始皇时期,秦国的国力还很强大,而且刚灭六国时,对于反抗的六国城池,手段也非常酷烈,各地留守的秦军数量也不少,因此六国百姓和庶族地主虽然有怨气,却不敢轻易地反抗。最多是走走刺杀路线。”
“可以说,是秦始皇用他个人的威严,压制了六国之民,不敢反抗。可是秦始皇死后,胡亥即位,赵高弄权,秦国的国政迅速地腐朽堕落,关中秦人受了多次欺骗后无意再为秦效力,关东的情况更是大权旁落,如此,六国旧贵族的机会,就这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