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蓬勾了勾嘴角,说道:“供奉祖先,人祭人殉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供奉得太多了,老祖刚才说得好啊,其实有太多的神明,祖先是派不了什么用场的,霍州峡谷之战,绝大多数的神明只能来个万鬼齐嚎,吓吓人而已,一点实际作用也帮不上,反而是王亥这样的祖先,是真的给力帮忙,更不用说成汤了,所以,只要祭祀那几个法力强大,又能真的帮到子孙的神明即可,不然,祖先越来越多,确实吃不消啊,我今天算是明白了,为啥大商的人祭人殉规模会这么大。”
老祖叹了口气:“是的,我也是飞升成神之后,眼界进一步开阔,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天地万物,自有灵气,人生一世,不过数十载,而修仙成神,所谓的不死不灭,也只不过是相对于凡人而言,如果没有人间供应的灵力和精气,早晚也是要消散的,可是这样一来,如果祖先与神明越来越多,却不减少,那只会给人间的子孙们带来越来越多的负担,杀人献祭之事,说白了,是抢别的部落的人口,把本来这些人供应给自己部落守护神的资源,直接献祭给大商的祖先,这样一来,杀的外部落越多,也是把这些部落自己的守护神给消灭掉了,是抢了其他的神明的位置,这怎么能不让各部落的诸神被迫联合起来,与大商决战呢?”
黑袍恍然大悟道:“原来,这才是封神之战的原因啊,归根到底,是那些不想因为自己的族人被灭,自己消散的正道诸神们,联合起来,以周部落为核心,甚至还和东夷部落有些联动,趁着商军出外征伐作战的机会,一举攻克了朝歌啊,可是我就有一件事不明白,当时的商纣王就这么有信心,大军外出,周部落虎视耽耽地就在自己身边,也不怕他们偷袭?”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纣王的托大,是有原因的,不过这点后面再说,现在,周部落还只是在武丁之后百余年,才搬到周原,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西部小部落,不过,他们靠了农耕的本事,靠了打仗可以呼叫西部的诸多商朝诸侯来帮忙的便利,慢慢地从弱小变得强大,在几百年内源源不断地给商王提供人牲和祭品的同时,也在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到了周候季历的时候,赢部落仍然只是一个万余人左右的大部落,但周部落已经升到了候爵,可称周国了,有战车二百,战士两万,全国人口十余万,可以说称霸西陲。”
“其称霸西陲的直接证明,就是在季历时期,周军曾经大规模地联合了西部的十余个方国,讨伐了鬼方部落和羌人部落的联军,光是俘虏的鬼方部落的酋长就有二十人,连带着族人俘虏,超过三千,这些还是发给商王作为献俘的数量,他们自己留下的战俘奴隶只会更多。”
斗蓬笑道:“看来周国之前千年挨的打没白挨,在学到了鬼方的先进战术,自己又有了人口和外援之后,现在一样样地全还回来了,当年那些欺负过,屠杀过周国的羌人部落,只怕没什么好下场,应该全是给打着不臣服于商朝,需要剿灭或者是捕俘献商的旗号给消灭了,不然周国又怎么可能占了这么大地盘呢?”
第5611章 天地初开即冲突
老祖点了点头,说道:“周部落,或者说周国不简单,虽然是我们大商朝,我们天道盟的致命死敌,但是人家利害的地方,超过我们的地方,是必须要承认的,不随便杀生,尽量减少杀人祭祀这点上,不止周国,很多正道诸仙为守护神的部落,都能做到,因为他们发展出了道家这个派系,讲什么道法自然,杀生有干天和这套,哼,反正他们的诸仙们只要享用一点人间香火,就可以得到灵气与精华,这就是想要了我们邪道诸神的命。”
斗蓬点了点头:“可是反过来说,我们邪道诸神也是需要杀人祭祀,这就需要战争,冲突,有战俘,有奴隶,用于献祭我们的诸神与祖先,这会导致部落之间的冲突与战争,最后那些失败的部落被消灭,其图腾,祭祀宗庙之类的会被摧毁,也意味着他们的守护神断了香火,以后要么转入邪道诸神的部落,也成为邪神的一员,要么就灰飞烟灭。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种天下纷争,部落之间的冲突,其实只是我们邪道诸侯和信奉他们的部落所有呢?”
老祖冷笑道:“自从亿万年前,天地初分,后面有了各种生灵,女娲补天,创造人类之后,人类慢慢地聚焦成团,由一个个小群体变成了小股的部落开始,就停止过纷争与冲突了吗?一母二胎三胎,小孩子之间为了抢奶都会打架推搡呢,更别说太古时期,生存条件恶劣,弱小的人类打不过野兽虎狼,往往会对着更弱小的人类部落下手,那个时候连守护神和祖先都没有,还谈什么正道邪道的区别?这种同类相残,争夺抢掠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也是所有的禽兽,妖魔,甚至是神仙们所拥有的共性,也是万古不变的天道。”
黑袍叹了口气:“人与禽兽之不同,就在于有道德,有礼节,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无论如何,同类相残,甚至是同类相食,都是不应该的,太古时期,生存艰难,为了活下去,攻击同类甚至是把他们当成食物,也是情有可缘,但即使是虎狼,也很少会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要食用同类的血肉,弟子反正是对大商以来,我们诸神们这种一定需要献祭活人来补充其法力,延续其存在时间,是有想法的。事实也证明,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就是天怒人怨,这天怒,是所有正道修仙甚至是其他邪派诸神全都怕商朝一家独大,吞并天下,而人怨,则是天下苦商者久矣,其他部落都联合在一起反了大商。最后商朝就是这样灭亡了。而我们天道盟,也被迫转入地下,秘密地修行。”
斗蓬忽然说道:“刚才老祖说过,其实法力高强的商朝诸神,并没有多少,大多数是商王或者是一些大贵族死后升成了祖先,那如果在人间的时候就是昏庸无能之主,死后也不会有什么高强的法力帮到人间的子孙,反而是吃不到祭品会发怒,过来祸害子孙后代,这样的祖先,不要也罢。”
老祖平静地说道:“昏暴无能的这些庸神,祖先,最终毁了我们大商,这也是我一直痛惜的地方,刚才说到这些正道修仙门派,他们就发现了这点,知道了神灵祖先太多,供奉不过来,于是只供奉了少部分的始祖,初创大神,也对于首领这些祖先升天成神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大部分首领,死后是成不了神仙的,跟凡人一样形散魂消,归于天地,只有功德超凡,立下大功绩的祖先,才可能跟最初的守护神一样,位列仙班,而且,其数量是有限制的,一旦超过了某个数,就会不再供奉最弱或者最衰老的那个神灵,让其自然消散,灵气精华重归天地,他们认为,只有靠这样的方式,才能维持世间精气灵力的源源不断,有个平衡。”
“可是,他们同样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类数量的增加,会迅速地吸取,消耗这些天地间的灵气,这些灵气,变成了新生的人,不是那些天上的老仙们消散之后,就能弥补上的,而且,天地间的禽兽,还有从禽兽修炼而成的各路妖怪,魔兽,也同样会占据抢夺灵气法力,在人类太古时期,非常弱小的时候,反而会成为不少强大妖兽和禽兽的食物,最后能成功地逆袭反击,变成天地之间的主宰,那是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血泪与搏斗。”
黑袍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人类作为个体来说,比起禽兽和妖怪,是非常弱小的,但胜就胜在人类可以团结在一起,还能制作和使用工具,能制造和使用火焰,这是靠了一些人类的祖先成为初代神明,接触到了天地的力量和法术后,再传给人类的,可是,这些初代的神明,若不是因为人类团结,结为部落,有了首领,又怎么可能从部落首领,人族君长,变成上天的神明呢?”
老祖微微一笑:“其实,天地初开,混沌之时,就有了一些创世之神的存在,比如说创造人类的女娲大神,当然,象伏羲,神农这些神明,是有了人类之后,再以人类君长的身份,得道成神仙的,他们确实给了子孙一些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法术与技法,让人类可以在面对野兽,妖魔的时候,能抱团求活,这点之前我们就说过了。”
“只是,人类从来就是一个充满了欲望与侵略性的种类,这是天性所决定的,也是女娲大神在创造人类时就设定好的,谁也改不了,对于人类的部落来说,部落内争夺君长之位,和部落之间为了生存空间会起冲突,有杀伤,这是避不了的事,不是什么正道或者是邪道神明所能决定的。”
“在修仙问道分出正邪之前,这种冲突和战争早就存在亿万年了,只不过,正道神明是想要避免冲突,而邪道诸神则巴不得这种冲突,越激烈越好,这样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人牲可以享用。黑袍尊者,你所设想的那种没有冲突,没有战争的世界,从天地初开的那一刻起,就不存在,以后更不可能。”
第5612章 农耕扩张胜游牧
黑袍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是弟子愚钝了,老祖您说得有道理,这人类与生俱来,从天地初开,女娲造人时就有的侵略性和扩张性,这是改不了的,人类为了生存,也需要捕猎,采集,或者是抢夺别的部落的资源,不过,地广人稀的时候,只要能自己独立生存,离其他的部落远一些,那是不是可以避免这种冲突呢?”
说到这里,黑袍咽了一泡口水,继续道:“就象道家的理论,说什么道法自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些应该是正道修仙者们的理想状态,各个村落,或者说部落自己独立生存,或农耕,或游牧,靠天吃饭,不用去跟别的部落发生冲突,只要自己能活下来,那就可以,这样避免同类相残的事情发生,大家各供各的神明,各占各的地盘,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斗蓬冷冷地说道:“我越来越觉得黑袍尊者更想要去正道修仙,并不想在我们天道盟呆着,也许,你开始就选错了路。”
黑袍勾了勾嘴角:“事到如今,已经无法回头了,只不过我要考虑我们神盟以后的续存问题,毕竟大规模地靠杀人献祭的模式,以后行不通了,我们组织暴露以后,那历代的乱世中有我们的背后策划,造成大量的屠戮,以献祭诸神的方式,也不太可能再继续,现在能不能过得了刘裕这道关都难说,再说了,就算献祭了这么多人命,给天上的神明和祖先们,对你我又有何好处?连老祖都无法升到九天之上,更不用说我们了,斗蓬尊者,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些事情,已经远远背离了天道盟初始的很多规矩,早就够给天谴了,可老祖不都和我们继续在这样讨论吗,这说明他老人家也是在思考,也是在求变。”
斗蓬叹了口气,喃喃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等入天道盟的初心也只是想修仙长生,以何种方式实现,并无太大区别,如果不用屠戮这么多生灵人口也能成功,那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说修仙需要抛弃人性,但就算是仙人看我等凡人如凡人看牲口一样,也不至于非杀不可,邪道诸神们需要人祭的原因是因为人类本身有天地间的灵气菁华,与其说是要杀人,不如说是要找一种取得精华的方式,既然正道诸仙们有这样的方式,还能存活得好好的,那我们也许可以找另外一条路,就象对老祖,不如我们现在只需要他老人家相助,集中供应他老人家的法力,先打败刘裕,消除这个眼前最直接的威胁,再徐图后事。老祖,您看如何呢?”
老祖微微一笑:“你们有心去思考这神盟的未来,这是好事,我很高兴,刚才黑袍尊者说,只要离得远,不接触,就不会有矛盾和冲突,你是真的认同这样的理论吗?”
黑袍勾了勾嘴角,说道:“也许,按上古时期,游牧部落居多,逐水草而居的那种情况,要四处迁徒,跟别的部落抢夺生存资源,但是转成农耕之后,那就可以自己安居乐业了啊,只要有水源,有农田,可以自给自足,那就不必靠了攻击别人而活,这种情况下,应该是可以达到这种理想状态的吧。”
老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那请黑袍尊者回答一个问题,周部落到了周原之后,按说到了你的这种理想状态了,转回了农耕,有着几百里的沃土,人口也不过万余,足以自给,那为何还要不断扩张呢,为何会从区区百里的周原之地,到季历时期发展成地方千里的西陲大国呢?农耕如果不需要对外扩张,抢占土地,这些地盘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黑袍有些慌乱,定了定神,说道:“那是因为周围的戎狄部落继续侵犯周部落,周人自卫反击,或者是叫上其他部落比如赢部落这样的商朝诸侯,联手反击,为了不留后患,干脆进一步进入这些敌对戎狄的地盘报复,最后这些敌对游牧部落呆不住,打不过,就只能逃跑了,这些地盘就归了周部落。”
斗蓬也跟着说道:“还有周部落有为商朝捕获人牲这个任务,这点也很重要,只怕周部落也不完全是自卫反击,甚至越到后面,他们主动出击的次数会越多,因为越打越强了,不象以前那样全是被动挨打,而为了部落实力增加,人口变多,需要的地盘也是要越来越多,几千人可能百里之地就可以养活,但要是几万人,十几万人,那就是得几百里,上千里之地了。”
老祖微微一笑:“你看,这不就结了吗?这种攻击性和扩张性,是不分游牧还是农耕的,游牧部落为了生存,四处迁移,逐水草而居,那是因为他们不换个地方,原来的水草消耗无法满足他们牛羊的食量,只能呆上几个月就走,如果当地的水草能持续地,一年四季地供应他们的牛羊啃食,那谁愿意四处迁移呢?”
“只是农耕其实也是一样,农耕产出的粮食,看似稳定,但也会面临人口会迅速增加的结果,人口一旦过多,那必然原来的土地承载量不够,这就需要更多的土地,那结果就是得向外扩张,占据更多的地盘,不是说羌狄不来打周人,周人就可以永远呆在那周原百里之地,他们人口多了,一样会去抢羌狄的地盘,而且,这地盘是占了以后就不会走了,甚至要变成农田,而不再是草场。”
老祖说到这里,看着微微点头,显然已接受这一说法的黑袍,继续说道:“草原变农田,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开荒之初非常艰苦,先要附近有水源,然后要烧草露地,以草木灰作为肥料以增地力,还要再反复地犁地除石,甚至是借用牛羊粪便以增加肥力,数年之后,才可以作为农田耕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引水灌溉,需要把附近的大河里的水,引进沟渠之中,以灌溉农田,无水则一切农作之事都不用想,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需要专职从事农业之人,五谷的回报,从来不是这么容易的。”
第5613章 部落融合乃国家
斗蓬跟着点头道:“是啊,而且农耕之事,不止是肥料,开荒,耕作,水源这么简单的,还涉及到仓储,防洪,水利设施之类,越是大规模的庄园化,集体化的耕作,那本钱越低,产出越高,这就越要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大的地方,我们以前吴地的世家之所以能称霸一方,就是靠了占了吴地的庄园,而且是大家同气连枝,统一耕作,用来自北方的流人,侨民来作为庄客佃户,丁口众多,靠了这些条件,迅速地把江南的农业弄出了多出以前数倍的粮产。如果都是各管各家,小农小户这种,那就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老祖微微一笑,说道:“斗蓬尊者说到关键点了,农耕,其实比游牧更需要集体化,规模化,需要更多的地盘,更多的人口,所以,这注定了农耕的扩张性,要强过游牧部落,就连商朝,在进入农耕时期之后,也结束了以前居无定所,四处经商交易的时代,开始定居下来,然后迅速地开始征服周围的其他部落与诸侯,就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只有农耕方式,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而作为都城,王城,周围是要有大量的农田才行,当然,耕作这些农田的,多是奴隶。”
黑袍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说道:“那按老祖的意思,正道道家所说的那种自己安居村落,不与外人产生联系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了?可是他们为何要这样说呢?难道,各自保持距离,不追求太多的人口增长,是完全不可能的吗?”
老祖平静地说道:“地广人稀,天下间人口不超过百万,隔了数百里才有一个部落从事农耕的时候,这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但这也只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实际上,若是隔了太远,只有本部落的数百,千余人口,那是根本对抗不了天地自然的,要从事农耕,需要一系列的工程,挖渠,引水,开荒,施肥,撒种,收割,这些可不是几百人,上千人能做成的,现在的某个村子百余户人,或者说四五百人可以生存,那是因为河堤,水渠这些早就有前人修好,他们只需要耕作即可。可是在上古时期,哪来的这些水利工程?光是一个洪水决堤,就可以不仅淹没大多数的人命,更是能让全年的收成全无,几年之内,农田成为一片泽国,这种时候,幸存下来的部落族人,只能被迫和游牧部落一样,四处迁移了。”
“可他们没有牛羊,在水灾中又失了粮食,那靠什么生存?想要走出几百里地到别的村落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事情,那就是农耕会面临灾祸,可能是水灾,也可能是旱灾,或者是蝗灾之类的,这会导致全年收入全无,要赈济灾民,那要么有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以官仓的收入来救人,要么就只有走上逃荒之路,到邻近的部落或者是村落里逃难。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跟外界产生联系,或者说处于一个政权或者说国家的统治之下,那就不可能做到村村孤立啦。”
黑袍咬了咬牙,说道:“那我换个说法,如果这些从事农耕的部落,或者说定居后转为的邑落,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个统一的君长,那是不是就不用打仗,不用冲突了呢?”
斗蓬笑了起来:“黑袍尊者啊,你想的非常好,如果统一了,成为一个国家了,那确实不用产生冲突了,不过,问题是,原来的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君长,那几十个,上百个部落统一成国家,这个国家的君王让谁当呢?某个君长当了君王后,其他的君长怎么办呢?”
黑袍叹了口气:“可是一个个部落最后联合起来成为国家,就是这么来的,老祖啊,弟子们问的这个问题,你觉得可笑吗?”
老祖平静地摇了摇头,说道:“你们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关于太古时期的部落,是怎么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的事,我今天可以回答你们,那就是总有个强大的部落首领,可以恩威并施地兼并很多其他的部落,所谓天下需有德有能者居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是靠了强大的战争能力,或者是能养活万民的本事,让人真心主动归顺,那叫有能,而如果一个有能的部落首领,可以让数个,数十个相邻的其他部落肯主动或者说被动地归附,那这个部落就会变成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到了国家的时代,就可以征战四方,去讨伐和兼并其他的国家了。”
“至于斗蓬尊者所问的那个其他部落的君长去了哪儿的问题,这也好解释,既然是要归顺,或者说投降于这个强大的部落,那原来的部落首领得通过禅让的方式,主动让贤,让两个部落合一,而君长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个有德有能的部落首领,当然,如果是被武力征服和消灭的部落,那部落君长也只有死路一条,或者是被迫禅让了。无论哪种方式,这都是兼并模式,从此二部合一,君长也只有一个了。这种模式,可称之为统一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诸侯模式,那就是相对弱小的部落,向强大的部落称臣纳贡,遵之为主,换取有德有能的君长,册封原来的小部落首领为诸侯,就象商朝册封周部落的首领为诸侯一样,这种情况,只是名义上融合,实际上,两个部落还是由原来的君长所统治管理,不太干涉对方,只不过确认了主从之分,小部落往往是需要在平时向大部落纳税贡赋,而大部落负责保护小部落不受外敌侵犯,在遇灾之时也要对其救济,这种诸侯模式是秦以前的主流,用来解释上古时代的部落间融合的情况,也能说得通。二位尊者,你们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