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5节</h1>
白露也不管这些,学校早晚都要扩招的,30个人不多,早点把路修出来,她一天省的钱都能请几个老师了。
护肤品受欢迎,除了姚县外,木家堡的女工们也蠢蠢欲动,双十年华的女孩子,哪里有不爱美的。他们自己就在厂里上班,平时有头疼脑热也是去医院看的,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制药厂的产品有多过硬。
云省哪里都好,就是紫外线太强,不少小姑娘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现在被晒成了黑黄皮加高原红。还有这个年纪的青春痘,忙起来的时候顾不上,但照镜子的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尤其是那些少年慕艾情窦初开的,一听厂里出了护肤品,早就耐不住了。
“医院那边同步上市吧,护肤品不是药品和食物,价格上咱们就不变动了。不过到底是咱们厂里人,云华最近的课程正好讲到皮肤科,可以让小姑娘们报名,分时段过来给我们现场教学,给她们推荐最适合她们的产品。”
这件事在员工中间炸开了花,但白露的计划远不止如此。
作者有话说:
第93章 代销点与通路时代
既然决定要做的事情,不如早早做了。雨季来临前的最后一个月,白露发了狠,她不仅拿出钱和学生名额说动了姚县其他有拖拉机的大队,把整个姚县的九台拖拉机都给借调过来,还出钱招了上千个短工来修路。
白露手里有一笔钱但不够,短工们的工资说好等路修通之后半年内结清。如今集体时代,大队是采用一年份两次粮食,年前发钱的模式,大家对于半年后才能拿到全部钱到也没有意见。这么大的制药厂在这里,大家也不怕木家堡抵赖,而一旦路修通,姚县大部分地区的药材都能用车拉进来,制药厂应该能在三个月内把这些钱挣出来,半年是往多了估计。
整条路被黄文明请来的专家和马帮的人用灶灰、路牌做出了标记。有几处人工挖掘代价太大的地方,白露也申请了专业爆破的人来进行炸山,工人们采取分段修的模式,以去年木家堡建造的歇脚点作为暂时驻扎地,上千个汉子兢兢业业的进行修路大业。
人数最多的在牛宝山这边,这边可是有九台拖拉机的。木年和木月指挥着修路,白露又找到了黄文明这边,除了修路,她还有其他想法。
“在木家堡开个供销社,不是,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这事就算我同意,供销社也不能同意啊!”
白露和黄文明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两人脾气性格合得来,算是能开玩笑的朋友,她也没拐弯麻将,直接跟黄文明说了她的想法。
黄文明听了这话就头疼,众所周知,供销社是下到公社不下村的,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机构,多开一个部门,涉及到的事情很多,需要当地政府批地盖房子,还得养活一群员工,还得注意通车的问题。
而按照大部分地区的购买力度来说,一个公社开一个供销社刚好合适。木家堡只是一个大队,虽然人数多,但跟整个公社的人比起来,那点人也不算什么。
“我也不是说想开一个供销社这种规模的,就是类似于以前的杂货店。员工场地这些我们自己搞定,甚至从姚县进去的货物运输也可以自己搞定,只是想要货源。类似于一个代销点,供销社这边把东西分配给我们,我们按照他们规定的价格卖出去,相当于木家堡集体进货回去再分售给村民和员工。”
现在都是国家统一调配,用量大的东西白露可以以集体的名义和厂里订货,但是大部分杂货在本地没有厂,用量不多又不能缺少,尤其是金属制品的东西,这就很麻烦。如今厂子越来越大,木家堡的人越来越多,总不能还是靠着白露从仓库偷渡和去黑市弄吧。
“您看看木家堡,它是一个大队没错,人口也不算多,但是您打开姚县地图看看,其他大队,离公社多远就不说了,离县城最远的大队也就两天两夜的路程,咱们木家堡足足远了一倍。
以前寨子里都是老人就算了,大家可以自给自足,他们也不是非得要买那些东西。但现在不同,五六百个员工呢,以后还不知道要扩招多少,大家都是年轻人。出来一趟吧,走路就要八天,加上买东西,一个月都去了小三分之一了,还怎么搞生产?
最主要的是,疗养院的那些老人家,可都是有身份的,总不能让人家缺点啥还得叫人买了送进去吧。”
白露提这个要求也是有底气的,上个月海军战士那边收到药品后,第二个月就增加了订单。霜露旗下的其他东西销量也在月月翻倍,发展势头这样猛,招工是迟早的事情。
白露如今是真心感谢木年和老人家们修路这件事,这简直是老天爷在帮她。制药厂发展得越快,就会越受上面重视,如果路一直不通,那市里州里的领导早晚要来做思想工作,让木家堡把制药厂划归到县里甚至市里来管理。
这是白露最不能接受的事情,但路修通也不是完全万无一失。木家堡到底是太远了,上面如果有人盯上,总会有各种借口,白露如今想做的,就是把这些借口给堵上。
现在全国人民的娱乐活动也就是看看电影,逛逛公园,这个暂时不用考虑,木家堡上山打野比这快乐多了,员工们兴致非常高。但他们有收入也要有支出才行,这样才能行成良性循环。
紫菀的后勤在白露的建议下做了改变,厂里进行了一次内招,招了几个厨艺好的进去,食堂新增了一个窗口,可以点餐。这就起到了国营饭店的作用。
且木家堡的养殖场虽然还没办起来,但是白露和其他几个大队进行了商议,每个月都会购买羊和猪还有腊肉,完美的解决了肉食单一的问题。
一旦这个名义上的供销社,实际上的小卖部开起来,白露淘来的东西和泽兰出产的衣服,木匠租做的家具和其他一些东西也能放进去,购物也能满足。
瓦窑厂那边大几十号男人成天兢兢业业的干活,大半年过去,原本就不高的小土丘已经挖出很大的一块平地,加上旁边原有的荒地,木月原本想拿来种粮食的,但白露想拿来建篮球场和排球场,再做一些木质的健身工具,员工们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
当初之所以在那里建造瓦窑厂便是因为那边有荒地,平地周围的小山丘也不大,挖泥巴把这些山丘挖了,木家堡如果想往外发展,这一片也是可以的。
现在寨子里在修围墙,等围墙完全修好之后,白露打算把东门到南门的那条沿河路继续修下去,围绕着整个寨子的围墙都修一圈,再叫木匠们打几马车,做成后世景区车那种三排座,每排能坐三个人的。
这车不仅可以等路修通后作为搭载大家进城的工具,还能在厂区供大家乘坐。
在改革开放之前,白露心里的理想园区就是这样子的。如果都按照她设想中的来,那些领导要是强硬的想让木家堡搬迁而拿到管理权,单是这些辅助设施就够他们头疼。既然做不到有辅助设施,那又凭什么让通了山路和水路的木家堡制药厂搬迁?而只要不搬迁,制药厂在大队的集体财产上,上面就不能越过大队直接管理,只能收税。这就是国有工厂和村集体自营工厂的区别。
“供销社的老杜最近沾你的光风光了几次,这件事他本人问题不大,我把他叫来咱们合计合计,既然决定了就尽早确定下来。”
白露的想法黄文明知道,站在县长的角度,他自然希望木家堡制药厂能划归到县里来。但是他知道,这不可能,别人不清楚他还能不明白吗?制药厂的核心药方,都掌握在白氏兄妹手里呢。
如果太强硬的弄过来,到时候人家撂挑子不干了,还能严刑逼供不成?他们是公职人员,可不是强盗。
但黄文明明白这个道理,不代表市里州里的人也明白,尤其是,比起姚县政府的团结,市里是有人互相别苗头的。
“您这边要是同意,那供销社那边肯定没问题。”
白露不打无准备的仗,之前和供销社接触几次,她也卖了杜高几次好,隐约跟对方说过这件事。
不设立分部,只是增加一个代销点,只要县里批了,杜高那边是有权限同意这件事的。这种事批的时候麻烦,可一旦批了,但凡有人想找麻烦撤了,就是和木家堡撕破脸,也要掂量掂量疗养院里的老人家和木家堡的大客户们。
县里的领导齐心协力想做一件事,速度快得很,十天过去,供销社木家堡代销点边成立了,白露在外厂这边找了间房子作为供销社的店面,表面嘴花花其实办事沉稳的楚席江被调过来负责这事儿,手下管着八个售货员。
由于路还没有修通,第一批货物是靠骡子驮进来的。这是姚县唯一一个进入大队的供销社代销点,木月兴奋的同时也憋了一口气,队里的骡子们都上阵,足足去了三趟,不仅普通的货物,连三转一响都搞回来了一套,就是想来个开门红。
供销社开张的第一天就挤满了人,需要票的东西卖得少,白露解决了大家的粮食问题,但是票据这东西实在没办法,分到农村大队的本来就少,知青们就更少了。如今有不少知青都忙着网兔子,晒干货,寄回去家里换票呢。甚至还有些家里宽裕的知青,主动找到了那些被家里苛刻,东西寄回去有去无回的知青,帮他们交换票据,达到双赢的效果。但是那些不要票的高价品,比如糖,烟,酒和泽兰放过来的衣服却是卖得飞快。
毕竟年轻人嘛,不管什么时代,总是喜欢新颖东西的。
惊雷炸响,当雨季姗姗来迟的时候,木家堡的修路大队终于和牛宝山那边汇聚到一起,这预示着,这条路终于修通了。
云省的雨季大部分时间是半天太阳半天雨,挑了个晴朗的下午,白露请了黄文明,杜主任,陈局长一行人,简单的搞了一个剪彩仪式,木家堡正式进入通路时代。